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有這麼一座城池,不見天日,陰暗潮溼;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這裡充滿了罪惡,隨處可見的毒品、搶劫、殺人,這裡是罪惡的溫床。但是這裡又充滿了人情味,為沒有身份、沒有錢、沒有家的人提供了庇護,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裡是他們的家與歸宿。

這裡曾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只因收留了太多可憐人。不到0.03平方公里的小城池,為了儘可能的收留更多的可憐人,房屋不斷的擴建,不能向外擴展,只能不斷向內擠壓道路、擠壓陽光,密集的建築將這裡組成了一個巨大的蜂巢,最多時曾收留了5萬人。

這裡,就是曾經的九龍城寨,一個被稱為“黑暗之城”的地方。

曾經的軍事據點,後來的“黑暗之城”

九龍城寨最早起源於宋朝,那時這裡是鹽場的駐軍之地。康熙七年(1668年),朝廷在這裡設立了九龍墩臺,用於架設炮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這裡改名為九龍汛;嘉靖五年(1810年),

將這裡的炮臺遷移。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不得不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但是卻將九龍汛擴建為九龍寨,還將附近的軍隊調動到此,炮口對準了英國統治的香港島西北岸,監視英國在香港島的活動。這裡成為了清政府很重要的軍事據點。

但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把九龍半島割讓給了英國。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的簽訂,英國以租借的名義強行佔領了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但是,清軍駐紮的九龍城寨以及附近的碼頭仍然歸清政府管理,清政府的官員和清軍仍可自由出入。九龍城寨成為了清政府在香港的最後一塊轄區。

然而,一年後,英國單方面違反條約,派兵攻打九龍城寨,城裡的清軍大多逃散,城裡空無一人,英國覺得佔領這裡毫無意義,從此再也不管這裡。

清軍繼續接管這裡,但是那時的晚清帝國,內憂外患,到處都是爛攤子,根本無暇顧及這塊彈丸之地的生死存亡。

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本應該接管這裡,軍閥混戰、抗爭,走馬燈式更換領導人的民國政府,更加顧及不到這裡。九龍城成了一個被外界遺忘的地方,任憑外面改天換日,這裡卻始終保留著清朝舊制。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抗爭時期,敵軍為了修建機場,將九龍城的城牆拆除,長期荒廢的九龍城開始成為戰爭流民的棲息地。敵軍戰敗後,英國重新佔領了香港,

還想順勢接管九龍城,但卻遭到這裡的居民強烈反抗,最終沒能得逞。暴亂之後,城寨裡開始慢慢出現有組織的黑社會團體,控制著這九龍城寨,這裡日漸淪為了罪惡黑暗之地。

“暗黑之城”,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949年解放後,九龍城成為了“三不管地帶”。大陸沒工夫管,香港不敢管,英國沒法管。這裡房租低廉,吸毒等違法活動都成為了合法的存在。香港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範圍不斷擴大,大量無家可歸的人、逃犯、黑幫成員湧入這裡,在外人眼中,這裡是法外之地,是“暗黑之城。”黑幫控制著這裡的一切,經濟命脈、生殺大權,同時也保衛著這座城中之城。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這座無主之城,從來沒有停止過人口遷入。為了能容納更多的人,這裡開始擴建,一層一層的向上加蓋,巷道越來越擠,蓋著蓋著,這裡變成了一個佔地2.5公頃、最高14樓的立方體,密不透風、暗無天日。

從外面看,像是一個矗立在地面的巨大蜂巢。城寨位於機場跑道的盡頭,在這裡,每天都能聽到飛機轟鳴的聲音,飛機貼著樓頂飛過,站在天台上,彷彿只需用晾衣杆就能將飛機打下來。這裡沒有街道,只有垃圾堆積的走廊;這裡沒有陽光,正午當空也要開著燈;這裡沒有法制。黑幫是這裡唯一的“政府”。

在這裡,毒品隨處可見,童工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女孩長大後多數淪為性奴。霓虹燈時亮時暗的狹窄巷道,迷宮般的走廊,漏水的牆壁,散落的電線,蹲著牆角的癮君子......這裡的每個人,背後都有著一個或傳奇或悲慘的故事。那些市井的、殘酷的、離奇的、浪漫的故事被壓縮在這小小的空間裡,讓這裡成為了外人眼中的離奇世界。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這裡有著最黑暗的罪惡,也有著最溫暖的人性。上世紀60年代末,香港房價暴漲,不受約束的城寨成了貧苦人民的第一選擇,城寨裡的大量建築也是在這個時期蓋起來的,在這裡,窮人得到了庇護,得到了尊重。也許在外人看來,這裡是骯髒的是罪惡的,但是對城內的人來說,這裡是他們的歸宿,是他們的家。

也許是這裡的每個人都經歷了苦難,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有工廠、有學校、有養老院,鄰里之間互相照看,這裡的犯罪率甚至遠低於周圍地區。

這裡既是貧民窟,也是烏托邦,給窮人提供了房子,給沒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這裡雖然貧窮,但是卻注重教育,父母會捨棄一切送孩子外出上學,希望孩子們有一天能從底層爬出去。

這裡,是信耶穌的人最多的地方,生活已經很苦了,需要一份信仰來支撐自己繼續活下去。冬天,是城寨死亡人數最多的季節,癮君子們在這個季節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牧師們趕來為亡靈做最後的禱告,同時也告訴這裡的人們,不要放棄對光明的追求、對心靈的救贖。

一切的一切,終將被歷史掩埋

九龍城寨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這個問題在1987年給出了答案。1987年,中英兩國政府達成九龍城寨拆除協議,恢復香港地區的完整性。直到1993年,距離清朝滅亡已有81年,

拆除工作終於完成,大清的最後一座城池被攻陷了,從此世上再無九龍城寨。

大清最後一座城池:沒有街道、沒有法制,黑幫是這唯一的“政府”

一個經濟發達、人口混雜的國際化大都市,加上九龍城寨這樣骯髒和罪惡的異度空間,陰暗潮溼、環境惡劣,三教九流的匯聚之地,表面的輝煌掩蓋著內在醜陋。不知為多少文藝工作者提供了靈感,

製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優秀作品。

現在的九龍城寨是一座主題公園,依稀能看到曾經的影子,想象出它曾經的樣子。再多的文字,也描繪不出那個神奇的地方,那個美麗的城寨,包容著人性的罪惡與醜陋,同時也保留了人性的光明與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