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调动农民把农村的田土充分利用?

里郎苗寨艾冈


“调动农民把农村的田地充分利用”,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种地者需依旧是农民,而非规模化、产业化下的土地流转户;二是土地利用要充分,既有土地面积的充分利用,也是土地生产效率的利用。想要解决此问题,肯定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先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


农村土地利用不充分的原因

种地不挣钱吗?可以挣钱的,不然也就不会有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也不会有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产生。但种地也分三六九等,站在塔尖和塔中间的那一撮人,肯定会获得收益;散户种田者属于金字塔底端的那一撮农民,自然无法依靠种地来养家糊口,由此他们的土地或流转、或荒废。

还有个因素在于物价的不平衡。最近这些年种子涨价、农药涨价,化肥也已经涨价,唯独粮食收购价格没有涨。由此农民能够拿到手里的收入相对变少,为求得生存,不少农民不得不抛弃土地。农村相比于城市来说,发展机会较少,或者部分农村职业也无法达到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于是农民离开了家乡,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一员。

上述两个原因,造成的直接结果并非是无人种地,而是种地的活全部归于农村老农民的身上。老农民种地技术不欠缺,体力上确实有所跟不上,结果就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不充分和农村部分田地的撂荒现象。


在了解到农村土地利用不充分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说说该如何解决。

发展乡镇民营企业,扩展农副产品本地深加工

很多人说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价格,确实这是一个解决的方法,但粮食价格的提升却非动动嘴上功夫即可。根据我多年农村生活经验来看,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展当地的民营企业。

乡镇民营企业是与农民关系最为密切的规模性企业,它们也是通过加工农民所种植出来的农副产品获取利润。现在农村民营企业最大的不足在于深加工和资金问题,如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产业链的发展,帮助其获得更高的利润,自然会提高本地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拿我所在地区举例:以前民营企业对茶叶的加工只表现在初级,如今可以加工出茶叶月饼、茶饮料等,由此对鲜叶收购价格也从二十元一斤提高到了三十五一斤,这对本地茶农的收入有着很大增幅。

此外相关部门还得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这才能够使得农民们的收入又所保障。当然也得对民营企业运营提出相应的规范,使得它们做到真正考虑到农民的利益。

提升农民抗风险能力

种地收入本身就低,但若是能保证每一年都有相同的收入,其实农民种田也并非无法养家糊口。不过当前农村种地依旧以经验为主,科学种地运用得较少,不少农民抗风险能力十分差,往往一场自然灾害就会造成颗粒无收。提升农民抗风险能力,使得农村种植户能够通过种地获得固定的收入。

首先是民营企业和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在农村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种植经验,当然推广时最好找那些熟悉本地农村环境的“土专家”。农民们自身在学习时也不可全听培训的,还得结合当地实际和自己的经济能力,采取最为有效的方式。

再者现在农村散户种植还是采用的手、锄头等传统农具,虽然施用面积较小,但也无法达到土地利用的较高水准。由此应该想办法在农村推广小型机械器具,最好是能够找一些适合当地的特殊器具,达到提升农民种地效率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提升农民种地积极性和土地利用率不是简单的事,咱们本身就应该有个长远的大算,久久为功,方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农民自己也得想办法提升收入,绝对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爱茶者九号


马云说一个人离开公司,有各种原因,但有2点最真实:

一是钱,没给不到位。

二是心,受伤了。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农民在古代社会里的地位一直排行第二,即"士农工商"。而现在社会采取的政策是重工商,轻视农,所以农民的排位是“士工商农"最后一位。

收入低,地位低,靠种地难于生存下去了,钱不到位,心很受伤,所以大家用脚投票,大多数农民改行,背景离乡,到城市去当农民工。

要改变的话,就是实施乡村振兴,实施农业产业化,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提高收入,提高农民地位,让他们就地实现现代化。


飞飞猫说话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怎么调动?現在农民不是听,而是看!看什么种粮是不是有效益!没效益傻子都不干!


贾九存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相比过往科学兴农认为种粮的效益还是要比过去高出许多的,那么为何在过去同样种粮效益很低的情况下,农民反而愿意种粮呢?这一点大家不要怀疑真实性,去过问一下老一辈就能够了解到,过去的农田产量可能不高,但是农田却几乎很少撂荒,都会有人耕种,而撂荒也是最近十几年发生的事情。说起来这个事,科学兴农认为这要从我国的市场经济政策来说起了。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着实得到了快速的腾飞,而沿海方面更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政策,而得以快速的起飞。这种局面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同内陆城市之间的经济反差也就显现出来了。而内地人民对之向往,也导致人员大量的流向东南区域,这也就是所谓的“孔雀东南飞”景象。

而近些年沿海地区就业岗位的增多,内地区域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下,人员向东南区域流也是必然,而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那些早期敢于拼走在沿海的外出打工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赚到了钱,这种先富带后富的局面是内地劳动力外流的动力所在。

内地劳动力外流就意味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因为这种外出打工同种地之间的经济收入显然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务工高收入,一方面种地难以养活家庭,这种局面下给人的印象就是种地经济效益实在是太差,其实从近些年的粮价、菜价来看,都有所提高,农民种粮效益肯定是有所提高的,只是这种提高同农民外出务工差距实在是太大,而相反过去农民收入来源太单一,除了种地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途径,那么不去种地能够干嘛呢?

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方案,肯定不能说止步劳动力外流,将大家都锁在农村去种地,这样的方式肯定能够提高大家种植积极性,但是真的不利于搞活市场。总理在2018年湖南视察的时候表示,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最终得靠切实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是天下大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肯定会加大投入。而其中一句话更为关键“创新体制,更大发挥市场作用,确保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

言下之意是当前农民种粮收益偏低,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场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粮价其实更多的还是处于政策性保护中,搞活市场调节机制有助于自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2018年底,当时高层有探讨推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当然或许是显得该策略太过仓促,如今还没有实施,但是从出发点而言,这一政策目的是好的,也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定价能力,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从最近几年的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看,每年大概都有三分的下调幅度,而这一政策在2019年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市场调节的能力,一些市场优质小麦价位远超最低保护价,而且甚至达到了1.25元每斤,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高度。

综合而言,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搞活市场,降低政策性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则也需要提高农民种植补贴,为农民收益提供双重保障!确保农民种粮能够有合理的回报。


科学兴农


要调动积极性,粮价在十块一斤左右,否则无人种田,因工作人员,公务员,退休人员,工资很高,贫富差距太大,农村一人八分地,一家三口,二点四亩,一年种二千多斤谷,除去一切开支,七百多元钱,谁也不会种,还不如出去务I,工作人员,公务员,退休工人,一月I工资,农民要种至少五年田,如粮价在十元左右一斤,一百斤一千元,那三口之家,二点四亩田,除一切开支,还能挣到差不多一万元左右,那搞点别的副业,那合起来,近两万元左右,还有人种田,也能调动农民积极性,贫富差距就小了


情圣164967859


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力,按我地情况来说很予盾性,第一农民种田无水利,即使有是配象,旱不能灌,涝无法排。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到实地,只做表面工作,无农田实意义。第二农村低保贫困户享受,给很多农民有依赖国家和村组干享受低保不种田。政策确好,来地方有雷无雨,给村干机会,给懒汉的依赖。


手机用户55055124684


国家免缴公够粮多年,还给地补都没太大效果,我们普通老百姓要做到怕是很难。不过还是为博主的爱国精神点赞。👍👍👍


陇山启航


回归大集体时代,农民领工资种地,根据产量拿工资,粮食归国家所有,统一全国粮价!和工人待遇一样!计划种植!


手机用户51460617326


农村的土地,高山上的土地主要是缺水,可以把塑料全部做成罐罐摆到山上,放满水,拿针扎一个眼,让它慢慢的滴水吧!时间长了,下雨天就能救上水,冬天全部扭上盖子,不让下水了,开春了,再让他下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水缸,现在的水刚在城市里头摆的也要打破,前天还有一个水缸,建筑工人专门打破,最后顶垃圾拉走,都是不破的水缸,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好好的水缸,非要打破,水缸就是为了存水,把水缸摆到山上,游泳的地方


zhdnyoucai


很荣幸很回答你的问题,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想种地,很多农村土地都是荒废,这也是农村现在的普遍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物价过高,劳动力成本大,粮食价格低,一斤稻谷还不如一瓶矿泉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价格虽然也不高,但那时候物价都不怎么高,加上农户还可养几头猪,养鸡,有肥料利用,还有一个就村里没有学校,上小学就得到镇上去。

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合理利用土地并不难,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村里安排正规兽医,允许农户养猪,安排合格的教师,重起村小学和合格的卫生站。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