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五丈原成就了诸葛亮的忠,黄州赤壁成就了苏东坡的文,而对于明朝的王阳明先生来说,

龙场成就了他的心。

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被贬龙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一位朝廷重臣从京城被谪贬到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西北)当驿丞,他就是王阳明。为什么他会被贬到如此偏远蛮荒之地呢?这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由来已久的宦官问题。明武宗时期,宦官刘瑾乱政,王阳明因上书弹劾刘瑾,被廷杖四十,发配龙场。其父王华也被赶出京城。

龙场在当时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万山阻塞、苗僚杂居,交通不便。对于这样一个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并没有气馁。他以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为基础,融入了中原文化文明,以此来开化教导当地人,渐渐地受到了民众的爱戴。

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龙场悟道

一天夜里,微风不动,月华如水。直到三更时刻,王阳明还没有入睡。经过了多少个日夜的苦苦思索,王阳明在今晚忽然有了顿悟。通过反省历年来的宦海沉浮,王阳明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心学十八字命题: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这句话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自足”,也就是“心学”里面的良知。良知是任何人都有的,判断事物的对错标准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良知,这就是圣人之道。

这种心学理论的提出,是对自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学观点的延续和发展。陆九渊提出的心学,停留在比较表面、浅显的层次上,而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则

更加深入、全面和鲜明。它与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王阳明心学体现了极强的主观唯心主义。

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训示诸生

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理论,并广收弟子,开坛讲学。很多弟子并不能理解他提出的这一新理论,于是有人问道:南边山坡上有棵花树,这棵树的花开花谢,和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回答道:“你没有来看这棵花树的时候,树上的花和你的心一样都是沉寂的。当你来看这棵花树的时候,这些花便有了颜色,有了芬芳,你还说这棵花树和你的心没关系吗?”弟子听后恍然大悟,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论。

“知行合一”理论,是阳明心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什么叫知行合一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道德教育和肢体行动上的统一。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这个理论是龙场悟道理论的方法论。龙场悟道理论是告诉人们怎样看待事物,而“知行合一”理论是告诉人们具体该怎么做。

知行合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二者的主次关系。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阳明自己也说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山野好修行!被贬蛮荒之地,龙场成就了阳明心学


这就是龙场成就了王阳明,成就了阳明心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