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农之声|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有农民朋友说:如今,投身农业4、5年了,除了一身的疲累,最大的“收获”就是满满的一屁股债。每年都在投入,每年都在失望,然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年,结果,4、5年下来,债越来越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只有投入,收获零星。那么,到底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1.农业是受到了重视,但不是主流

我想这一点,作为智农人的我们肯定深有感触。通过最近几年的调研,发现中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现状大体这样的:农民老龄化极其严重。

目前农村种田的主力军是60、70后,甚至50年代出生的老人还在继续从事农活。而80、90后种地的少而又少。社会的主要劳动力,都奔向城市里打工赚钱,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虽然国家重视农业,但农业仍不是劳动力的主战场。

农之声|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2.农业还处在转折点的初期

现在农业的生产状况是:一群60岁左右的老农民和各种机器相配合在支撑。虽说各种可租赁的农机和农业服务,可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但是,想让农民彻底放弃土地,10年内估计不太现实。我们这些种植户要种植,就得流转土地,得要钱。而我们这些土地承包者,才是实际上的佃户。

农之声|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3.农业技术欠缺

很多流转的种植户实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过农业生产。对种植品种、人力工资、社会关系,风土人情、种植常识一点都不了解,头脑发热就一头扎了进来。


4.急功近利

准备不足都计划着2、3年要挣钱,要回本,结果越干希望越遥远。前期资金已经投进去,产出还完全看不见,真是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借钱也得熬。

农之声|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5.农业周期性长,风险大

农业周期性长,风险大,而且农业的滞后性决定了它的表现期比较长。现在的过剩是过去5~8年积累的结果,而现在还没有进入盛产期的果树,至少影响3、5年。有种植户反应:我们这里200亩以上的地主已经跑完了,最早跑的是流转了1500亩地的家伙,两年直接撂倒。


6.销售问题

如果你的地里种了一些西瓜、朝天椒之类可能还好些,但种的如果是地瓜、山药蛋子之类就有些麻烦了,堆放会发热,摊开易冻坏,坏的还出奇的快。不仅难存储,价钱还不上去,搬进搬出得要人工,这些都是成本。还有就是咱们种植水稻的,价格越来越低,农资却越来越涨,收成不如赔的多。越来越迷茫,农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农之声|一个农民的自述:村里包地的种植大户为啥都跑路了?

内容源于相关友媒,若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