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抽查發現,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部分單位將被約談

近日,江蘇省學位委員會、江蘇省教育廳公佈了全省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統計顯示,本年度共有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

據“江蘇教育”今日發佈的《省學位委員會 省教育廳關於公佈全省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的通知》稱,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印發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和《江蘇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工作實施辦法(試行)》,2019年,江蘇省教育評估院通過公開電子搖號方式,按 3.5%的比例,從 51200位應屆碩士畢業生中抽取 1790 篇學位論文,並組織省內外專家分類評議、對標評議、全盲評議。

江蘇抽查發現,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部分單位將被約談


經專家評議、江蘇省教育評估院審核,抽檢的806篇學術學位論文,平均優秀率為10.5%,比上年提高 2.72%;平均良好率為72.58%,比上年降低 2.4%;平均合格率為 15.34%,比上年降低 0.51%;平均不合格率為1.57%,比上年上升 0.19%。抽檢的984篇專業學位論文,平均“優秀率”為4.61%,比上年提高1.08%;平均良好率為 63.38%,比上年提高 0.76%;平均合格率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為 3.59%,比上年降低 0.1%。現將評議結果予以公佈(詳見附件 1、2)。

江蘇省教育評估院將及時向國家教育督導委員會報送抽檢評議結果和專家意見,同時按照該省既定的評估質量管理規範,向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發送《論文抽檢評議報告書》,並開放“江蘇省研究生論文抽檢評議系統”,供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登錄查看抽檢論文的具體評議情況。

《通知》要求,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認真分析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結合管理制度、評審標準、教學改革做好總結整改工作。抽檢論文不合格率上升或連續三年高於全省平均不合格率的培養單位,要針對相關學科或專業領域,認真查找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方案。省教育廳將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對近三年學位論文不合格率連續較高或本年度論文質量問題嚴重的培養單位進行約談。

《通知》指出,培養單位對出現“不合格”評議結果的學位論文,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江蘇省學位委員會、江蘇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將學位論文及專家意見一併提交本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研究,作出相應處理,並填寫《2019 年出現“不合格”評議結果論文處理情況彙總表》(附件 3)。各單位須於 2020年 6 月 30 日前將上述材料電子版和紙質版(一式三份)報送至江蘇省學位辦和江蘇省教育評估院,並同期登陸“江蘇省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系統”填報。

附件1

學術學位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統計表

江蘇抽查發現,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部分單位將被約談


注:1.表中“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均以論文的送檢數(抽檢論文篇數×3)為基數計算。2.本表培養單位依據“不合格率”由低到高排序,比率相同的按培養單位代碼順序排列。

附件2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統計表

江蘇抽查發現,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部分單位將被約談


注:1.表中“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均以論文的送檢數(抽檢論文篇數×3)為基數計算。2.本表培養單位依據“不合格率”由低到高排序,比率相同的按培養單位代碼順序排列。

3月2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佈了題為:中山大學堅持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建設的簡報。簡報中指出:

中山大學嚴把“出口關”,加大學位論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將抽查50%、碩士學位論文將抽查20%。加強對學位論文質量監督,對抽查“存在問題”論文,實行學位質量問責制度,強化導師的主體責任意識,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

江蘇抽查發現,144篇碩士學位論文不合格,部分單位將被約談


2019年11月14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佈消息稱,2018年隨機抽檢博士學位論文6572篇,佔全國總數的比例為10.4%

11月13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佈消息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

問題突出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了集體約談,明確要求各單位要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這次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抽檢50%,相比去年全國10.4%的平均水平,直接翻了近5倍!可以說是非常高了。然而,更重要的是:

教育部今天將其以簡報的形式發在官網上,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會有更多高校跟進嗎?

簡報原文如下:


中山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人才培養目標,在擴大規模基礎上規範研究生管理,促進質與量有機協同,開展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三大建設”,推動學校研究生教育事業不斷髮展進步。

面向學科佈局,優化研究生招生安排。優化資源配置,動態調整學科,加強基礎學科和優勢學科建設,培育亟需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深圳和珠海形成三校區錯位發展的辦學佈局。廣州校區“挖潛力”,強化文理醫基礎和傳統優勢學科;珠海校區“提增量”,瞄準深海、深空、深地學科發展需要;深圳校區“管未來”,打造醫工科融合發展的學科發展體系,三校區合力支撐文理醫工農藝融合發展的學科格局。主動適應國家發展需求,優化研究生招生指標分配方案,加大研究生優秀生源拓展途徑和力度,提高招生單位和導師拓展優秀生源的積極性。發揮招生計劃槓桿調節作用,以“扶優、扶強、扶需”為原則,制定學校研究生招生計劃編制方案與測算指標體系。優化績效管理,重點支持國家重大項目、科技創新平臺、國家急需發展的學科,加大“三大建設”在招生計劃分配體系中的權重。以學位點增列、動態調整以及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為契機,組織院系開展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論證、申報與設置。

著眼戰略急需,打造高水平育人平臺。聚焦科研創新能力建設,對接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重點佈局“新工科”,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核心芯片研發、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對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發展海洋大學科群,完善涉海學科學位點佈局,建成國內首個海洋生物天然產物化合物庫、超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及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培養深遠海高端專業人才。對接健康中國戰略,打造醫療高地,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粵港澳精準醫學研究大科學平臺。圍繞重大平臺建設和運行構建人才梯隊,加強高水平導師隊伍建設,推進科研體系與研究生教育體系深度互動,探索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機制,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儘早進入大團隊、大項目、大平臺進行科研工作,開展前沿學術問題研究。

立足實際需求,深化研究生培養改革。推進分類培養體系建設,優化專業學位教育結構,創新專業學位招生及培養模式,整體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機制,建立優先發展機制、招生指標動態管理機制,根據各專業學位對人才的需求創新複試形式和內容,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複試過程,增加複試成績的權重,充分發揮複試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選拔的作用。推動部分專業學位與行業、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吸納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優秀在職人員攻讀專業學位,探索麵向行業(地區)的訂單式招生模式。建立學校與行業協同育人機制,加強行業專家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全程指導,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專業學位培養方案的論證及修訂工作,提高實踐類課程比重,推進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機結合。鼓勵條件成熟的專業學位培養單位與境外高校合作,開展多形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引入國際高水平大學一流師資和先進培養經驗,鼓勵和支持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參加國際質量認證,逐步形成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培養體系和國際質量品牌。啟動博士研究生“優生優培”資助計劃,以優秀應屆本科生為主要選拔培養對象,以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主要培養師資,以長學制貫通式培養為主要培養形式,支持研究生開展高水平創新性研究,為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堅持質量至上,完善培養保障體系。構建多維度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和機制,通過招生監督、學位論文抽查、畢業生滿意度調查、年終考核、發佈年度質量報告、開展評優活動等舉措,全面監控和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嚴把“進口關”,規範學校自命題環節和複試環節,加強對考試招生工作全流程特別是關鍵環節、關鍵崗位、關鍵人員的監督、培訓、指引,確保責任意識不缺位,實行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負面清單制度。嚴把“培養關”,加強研究生中期考核、資格考試、論文開題、答辯等環節的過程管理和考核,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全程優質培養模式。嚴把“出口關”,加大學位論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將抽查50%、碩士學位論文將抽查20%。加強對學位論文質量監督,對抽查“存在問題”論文,實行學位質量問責制度,強化導師的主體責任意識,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