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 這個標題本該是一部電影的觀後感,但只有一句話,我的慚愧讓我放棄了讓它成為觀後感的可能。

電影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

我不止一次寫過賈樟柯,也不止一次提到過這部電影,不過,這是第一次,有如此強烈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這部電影不一定有很多人看過,因為有原始鄉村的貧窮感,並不那麼貼近於現代,也不太討巧。

電影的女主角並不漂亮,男主角也不夠帥氣,甚至放棄了苦苦追求的男二號,選擇了男主角的女主角,最終也沒能收穫常規意義上的幸福。

活得慘淡,過得知足。

明明應該是個悲劇,可我總覺得,那是再好不過的喜劇。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女主角在異國他鄉,一樣貧瘠的土地上,跳著很多年以前,還在青春的年代,和她最愛的男主角一起跳過的廣場舞。

有種詼諧,有種悲澀,卻又說不出的幸福。

她選擇的,是勇氣換不來的,是對生活的堅定,足夠坦誠,也足夠率真。

她保留了返老還童的那份真誠。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我很佩服這樣的真誠,尤其是在這樣的年紀。在忽略了生活的點滴之後,我有時會失去這樣的真誠——對生活的篤定。

我並不年邁,可懈怠的我卻總覺得自己蒼老,沒了動力。就像很多人的抱怨,如同河流一樣,細水長流般令人恐懼。

老,早已不再是年齡的限制,甚至每個人,時刻都在老下去,因為信息太多,我們什麼都想要,不會過濾,也不會思考。然後,大呼疲勞。

聽到過最多的一句勸慰是:這麼快的時代,我們應該慢一點。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慢是應該慢的,可慢了,還是會老下去。慢,不是為了速度,而是,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我們問一句:為什麼?

對,就像年少時代,我們的獵奇操縱,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一樣。但確實,那時的我們,從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從不迎合討巧。

那些常常有意無意想到的,年少時逗趣的畫面,是“還童”的記憶。

人的記憶是會定格的,在每一個真正讓人感到幸福的瞬間,那些瞬間,是真正的“童真”時刻。

“童真”其實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能力,只是時過境遷,疲憊感把它覆蓋了。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回到電影,失去所有愛自己的人,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的女主角,幸福地跳著本該團圓而跳的舞,卻沒有一絲落寞,慢慢的釋懷。

真的,她學會更好地愛自己,學會讓幸福的記憶停格,然後穿越回“童真”的美好時代。

我不想說,只要一個人的心年輕,那即使再老,也能變得年輕。

年齡,從來就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老,因人而異,因為生命的能量,從來不用時間來衡量。

每個人都記得,你第一次嘗試新事物的感受,就是那種感受,那是“返老還童”的秘訣!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三年前的夏天,第一次聽毛不易的《消愁》,三年後的今天,無數次重複播放。

可我還是不知道這首歌講了什麼,也忘了最初對它的記憶。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這是我最清晰的記憶,也是很多年前就刻在腦海裡的一句話。

又重新聽了一遍,終究還是太熟悉了,一時竟很難沉浸,直到我又一次聽到那句“守著我的善良,催著我成長”,即使如此熟悉,又一次沉浸。

想起了多年前的那次感動,不是驚豔於歌詞的難度,而是那份緬懷的豁達和匆促,讓人的心堤破防。

很多時候,熟悉,只是藉口,而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曾經打動我們的感受,那最真摯的感受,那種新鮮卻讓人無比動容的感受。

那種感受總能讓人忘記疲憊,忘記蒼老。

每個人都有“返老還童”的能力

毛不易參加《歌手當打之年》,第二期就被淘汰了,很多觀眾覺得他不適合競技舞臺,或者大眾的浮躁不能靜下來欣賞,甚至引起了其他的波瀾。

可是他就是默默的,默默離開,默默繼續做著音樂,做著他喜歡的事情。

很多時候,紛雜的外界催生我們的疲憊感,過度的接觸也讓我們對信息有了依賴感,不再那麼相信自己,也不再關注自己。

不論是《山河故人》或是《消愁》,只是形式的改變,意識從來都在堅定生長。

每個人都有這樣堅定的時候,所以,不要忘了,疲倦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什麼?

因為年邁,也因曾經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