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計算題十題可以錯八題,我要求錯一題打一下,訂正再錯就翻倍,可以嗎?

用戶54689195796


一年級的計算題做十題錯八題,可以看出你家孩子計算能力有問題,有可能是不會,也有可能是粗心,不管什麼原因,數學計算題尤其是一年級的計算題,必須要求孩子做到百分百準確率。



首先,我發現只要孩子不是智力低下,一年級的口算題完全沒有問題,最有可能犯的錯誤就是粗心,而且不知道自己檢查一遍。針對粗心的孩子,給予懲罰,懲罰不建議打,應該罰做計算題。我家孩子一年級,我買的100以內的口算題,一頁50道題,我的要求是先做一遍,然後自己檢查一遍,再交給我檢查,一百分獎勵小紅花,錯一題罰一頁,錯兩題罰兩頁,一直罰到他能不出錯為止,效果很好。但是偶爾還是有些粗心,但是50道題錯一到兩題,還是需要多練習。


其次,我們要檢查孩子的計算題是不是方法沒掌握,錯的是不是同類型計算題,比如加法進位,他不會,或者減法要退位不會。導致孩子計算能力低下,從而出現你家孩子的情況,計算題完全靠蒙。作為家長,孩子出錯率這麼高,我們應該從10以內的加減法開始,每天十題,先要求正確率再要求速度,一步步加深計算難度,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練習,孩子的計算能力一定會提高的。


陪讀媽媽談教育


不可以,如果只是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沒有差生了。

錯一題打一下,訂正再錯就翻倍,那麼孩子還沒做題就害怕了,孩子自然就更不願意去做,因為孩子會把做題和捱打聯繫到一塊。如果要是做對一題獎勵一次,那麼孩子的興趣立馬會提升不少。所以說重點是教會孩子怎麼才能做對。

我教的就是低年級孩子,這種小學一年級孩子計算題經常出錯的孩子不在少數,我一般是這樣和家長溝通的。

小學一年級計算題剛開始主要教的是20以內的加減法,然後才是100以內的加減法,如果孩子做十題能錯八題,這就可以肯定是孩子的計算沒有掌握。

數學計算題我不建議分10以內,20以內,100以內,我認為主要分10以內和10以外,因為20和30主要是個十位數不同罷了,所以建議孩子先從加法口訣表開始背起,背到很熟,可以隨便挑一個就可以背出來為止,從前往後,或者從後向前,隨便一個都可以背。然後讓孩子開始做題,通過這樣的做法來提升孩子在計算上的信心,當孩子有了信心之後做題就輕鬆很多。

每個人都喜歡做能給自己帶來獎勵或者榮譽的事情,如果總是因為孩子的計算錯誤來批評孩子,孩子只會更加的討厭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能把計算題做好呢。所以說,你要關注孩子做對的題,通過對孩子做對的題的鼓勵和肯定來引導孩子去喜歡計算。


然規教育說


哈哈,不是不可以,問題是這樣有用嗎?

打一次能讓小朋友不再做錯,長記性嗎?

先還是要找出錯題原因,是知識點沒掌握?那就要把不會的知識點教會;是明明會做的,粗心大意做錯了?那可以有點獎懲措施,不要用體罰的方法,容易傷感情,小朋友捱打習慣了,也麻木了,起不到效果。試試別的去全對,語言或物質獎勵,粗心錯了,語言或物質懲罰。

我家皓哥哥今年四年級,也經常會做的題目做錯,現在實行獎懲措施,考試100獎勵10元,考試沒有粗心做錯的題獎勵5元,考試或平時做作業,粗心錯一題扣一元,給他一個電子賬本,讓他自己記下流水。

現在他要細心一些了,因為扣的,是他考試好不容易得來的獎金,自己的錢自己心痛。


皓倩媽媽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你這是標準的一棍子打死的“粗暴式教育”,不符合教育規律和孩子生長髮育規律。

整個小學階段,計算題都是重中之重,貫穿於小學階段的始終。孩子計算錯誤率高,當下之急是找到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解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心理上還沒完全適應環境。

幼兒園是一種比較鬆散的管理,學習是次要的,習慣的養成是主要的。進入小學,無論是學習還是課堂紀律等各方面管理都比較嚴格,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如果孩子適應較慢,必然會影響上課聽課的效果,導致該會的知識點無法掌握。

2-孩子接受知識比較慢,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過程較長。

小學一年級雖然知識點比較簡單,但是畢竟每天都會有嚴格的課程內容,上課的節奏明顯快於幼兒園。如果孩子接受知識轉化知識的能力稍弱,就有可能跟不上節奏而容易出錯。

3-孩子抽象思維稍差一些,或者實物的數量與具體的數字無法快速對應起來。

如果讓孩子看著實物計算,或者扒拉著手指頭算,可能不會出錯;但如果脫離實物,在腦海中計算,可能就容易出錯。

4-缺乏練習,計算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針對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可以有針對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儘量多陪伴孩子,多安撫孩子,讓孩子儘快度過心理不適的階段。可以讓孩子講講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瞭解孩子交友的情況,與孩子站在一起,聽孩子所講,想孩子所思。

2-如果孩子計算能力差,則需要家長多輔導多引導。儘量藉助於實物,加強孩子的形象思維,並不斷對形象思維進行鞏固,慢慢增強抽象思維的能力。

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感知數學,效果會更理想。比如家長買東西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付款,也是對孩子計算水平的一種鍛鍊。

3-每天固定50道口算題,限定時間做完。當然,限定時間是建立在孩子學會計算的基礎上。

計算必須天天練習,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可以家長出題,手機app,網上相關的資料,書店裡買口算題卡等,多練習必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盲目變本加厲的的懲罰毫無疑義,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掌握方法,懲罰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學心理。

我是一位二寶媽媽,曾經也是一位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如果您有育兒或教育方面的困惑,歡迎和我一起探討。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咱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教大育小日誌


對於孩子學習上犯錯,父母該如何引導,我覺得,不能把懲罰與獎勵當成目的。

首先,孩子犯錯,說明孩子沒有對這個知識瞭解,也可能是因為粗心導致出錯。因此,對於一個一年級孩子在計算中出錯,你首先要看孩子錯誤的原因,分析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千萬不能以大人的思維方式去考慮,這個題很簡單,這個計算很簡單,從而對孩子來說也很簡單。其實並不是,孩子目前的接受程度,思考能力都在慢慢建立以及培養中,和我們大人的思考方法以及計算能力差別很大,在他目前僅有的能力下,他犯錯,家長就去懲罰,這個就如,孩子可能把錯誤改正過來,但是隻是因為懲罰的苦與痛,並不是真正的領悟錯誤的原因,下次該如何思考問題。

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的一些經歷告訴我,對於一個自己能做,自己覺得簡單的題,對於不同基礎的孩子來說,他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原理,他犯錯,可能是因為他認識不夠,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全面思考,也可能是自己在課上沒有聽懂這個題該如何做,在知識水平自己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孩子在過程中還沒有那種矛盾的意思去判斷自己的每一個步驟自己想法是否合理,。因此,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分析,孩子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因此,老師和父母的引導很重要,可能在父母的懲罰之下,孩子改過錯誤,但是他並沒有真正明白錯誤的原因,下次自己需要注意的又該如何去思考。

說了這麼多,我個人認為,一個一年級孩子計算出錯,你去懲罰,也會有一定的運用,讓孩子記住,犯錯是要受到懲罰的,但是,他真正的問題在於哪裡,家長也沒有搞清楚,孩子更是不知道。所以,這個時候,教給孩子如何去思考,告訴他原理遠遠比懲罰更有意義。


二潘老師


當然不可以,你要分析原因,找到方法呀。這麼簡單粗暴,孩子會覺得學習太痛苦了


0802淡定淡定


一年級計算題是最基本的,是送分題,所以老師要求計算題是不能錯的。我們家孩子的老師是這樣做的:錯一題罰做二十遍,然後再錯就讓孩子自己說罰做多少遍。因為基礎是二十遍,孩子就會遞加到三十遍或五十遍,做題是很枯燥的,慢慢的孩子自己就會細心了。


殤翊


別這樣對孩子,棒子下如果能出聰明兒,那就沒有老師什麼事了,你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你考慮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嗎?換你來當孩子位置,一錯就打,再錯翻倍,你心裡除了恐懼還會有記性,悟性嗎


美美154628616


打不是辦法,辦法是查找錯的原因並幫助其糾正。



小樣456789


一定找專業老師看看孩子錯題是什麼原因。針對錯因進行改進提高。否則沒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