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最近,老美口中的一場“感冒”把全世界股市都搞崩了,這件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在美股第一次熔斷之後,網民大肆鼓吹要抄底大A,聲稱大A是全球最好的避險地,然而事實好像再一次啪啪打臉。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抄底抄到半山腰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目前,那些當初在喊抄底大A的人,現在都沉默了,真是應了那句話:行情好的時候人人都是股神,行情不好的時候......別說話!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鑑於此,今天我絕對不敢談、不能談、不好談股票、基金這類理財手段,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另一種無為而治的理財手段——年金險。

不過,在談年金險之前,我得先跟大家談談投資目標以及兩大常見投資心法。


01.投資目標

不少人投資理財是沒有目標的,然而,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才能防止自己過度貪婪。很多人對回報率或許是這樣想的:如果我能賺8%,好事,如果10%,那就更好了,萬一有20%-30%我就更開心了,反正多多益善......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麼就很容易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想:如果能賺8%,我就很滿足了,10%我會更開心,但如果是20%,帶來的風險確實超過我承受的範圍,我需要避免這種情況。

道理很簡單誰都懂,可知易行難,那些追漲殺跌、抄底抄到半山腰的皆是膽大妄為的賭徒。

所以,理財的第一步就是確定自己的目標,你想要的年化收益是多少?

不要說什麼多多益善,這很幼稚!


02.兩大投資心法

通過我的長期觀察,我發現投資的心法主要有兩大門派:

1、順勢投資

例如最著名的就是1968年紐約第一國民銀行也就是現在的花旗銀行搞出了一種當時流行的投資方法,叫“漂亮50投資法”,指投資要選現在漂亮,以後看起來也會繼續漂亮的企業,就是大公司大品牌,像當時的IBM、柯達、寶麗來、可口可樂、摩托羅拉等,後來我們知道柯達、寶麗來膠片攝影被數碼技術替代;摩托羅拉被收購;IBM艱難轉型。

2、逆勢投資

核心思想是:逆勢而上,要發財不能順應市場趨勢,要懂得逆勢而為。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老爺子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03.我的感覺

老實講,我覺得投資的方法論就是一個哲學問題,只要你賺錢,怎麼說都對。甚至某一時間是順勢而為,某一時間逆勢而上都行。

不管是順勢而為,還是逆勢投資,關鍵在於把握趨勢。

問題是,我一個普通人把握不了趨勢!

我當然知道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可現實是我永遠把握不了市場的真實情緒。

導致的結果是,我認為別人貪婪,其實人家早就恐懼了......

  • 我個人炒股的經歷就是一部血淚史,炒股就像唱山歌,這邊套來那邊割,你以為的底,回頭一看原來在半山腰......

直到後來我發現了一個能規避市場風險的有效工具——年金險。


04.無為而治,宅理財的年金險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優秀的年金險在15年的年化收益可以達到3%左右,20年後可達到4%左右。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4%太低,我炒股一年隨便10%,或者買些基金也能有6-7%左右,我們就來算一算,假設存10年,

  • 年金險,穩定每年4%收益;
  • 股票,平時10%年化收益,5年一遇熊市-20%;
  • 基金,平時7%年化收益,偶爾-3%收益;

(以上股票、基金回報為預期情況,僅作為參考,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窮爸爸與富爸爸》裡面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多買【資產】,而資產又分為進攻型資產與防禦型資產。


什麼是進攻資產與防守資產?

  • 進攻為了做對,需要承擔高風險來追求高收益;
  • 防守為了不做錯,避開風險來追求穩定收益。
  • 進攻是趨利行為,防守是避害行為。

然而,

防守並非消極或者無效,而是一種追求更高收益的努力。

無為而治亦有效。

身邊不少男性朋友天生對理財這件事自我感覺良好,行情好的時候侃侃而談都是股神,可一旦遇到灰犀牛、黑天鵝......

自己吹過的牛,跪著也要走完吶。

而年金險,完全可以規避市場利率風險,不管黑天鵝還是灰犀牛,不管利率下行還是負利率,一切按照當初條款的約定領取年金,安全看得見。


最後

回顧一下,投資理財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那些萬劫不復的,皆是膽大妄為之人。

其次,無論用的是那一套投資心法,中心都在於把握趨勢,如果你能把握趨勢並且每一次都有幸運女神的幫助......土豪不如我們做個朋友吧!

否則,對於大部分不能把握趨勢的普通人,老老實實投點年金險比瞎折騰要管用。

看似無為,實則有為的理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