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由於國家提倡身體,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所以,舉國上下,都開始健身,有的愛泡在健身房,有的喜歡自由跑,女孩子喜歡瑜伽、跳繩,熱愛戶外運動的喜歡騎山地車、攀巖,老人喜歡跳個廣場舞,打個太極。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射箭

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健身達人,有一身好力氣,比如孔聖人孔子。很多人會以為他只是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事實上歷史上的孔子身高足有一米九,是一軒昂大漢,有一身的力氣。他主要的健身手段是射箭,箭藝十分高超,另外他駕駛馬車的技術也非常好。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在君子六藝中就有射箭的內容,孔子不僅自己熱衷射箭,還要求他的三千弟子都要練習。當時時代混亂,孔子帶同門人周遊列國,若沒有真本事是行不通的。正因為經常鍛鍊,所以孔子活到了七十三歲,這在當時的年代絕對是高壽了。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搬磚

歷史上的武將都有獨特健身手段,有些人的健身習慣十分奇特,比如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他是東晉的一位著名武將,因不得志被令賦閒在家,他擔心自己因為安逸的生活會荒廢身體,獨創“搬磚健身法”。於是便在院子裡放了一堆磚,每天早上要把磚搬出去,傍晚時分再搬回來,日日不輟。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陶侃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其實不在於單純的健身,而是期待著有朝一日還能為東晉朝廷上陣殺敵,收復西晉丟失的大片故土。

抓舉石鎖

在古代,立志於考武狀元的那些人都有系統的健身方法,通常,他們會通過抓舉石鎖練習力量。古代的石鎖是用整塊的石頭鑿出來的,分量不一,小的幾十斤,大的超過百斤,甚至還有更重的,在武舉考試時就有舉重的考核項目。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在民國時期,武風很盛,很多老百姓在閒暇時也會通過舉石鎖鍛鍊身體,至今在很多武風興盛之地還能見到大小不一的練功石。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五禽戲

再有華佗的五禽戲。事實上華佗的原創五禽戲已經失傳了,現在流行的五禽戲不過是後人編創的。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體態動作,用來疏導氣血。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還有,少林寺最早創拳也是為了健身。因為僧眾經常打坐唸經,氣血不暢,所以達摩便依據佛像的動作創出動作簡練的羅漢十八手,在唸經累了之後可以用來鍛鍊身體,後來才漸漸發展為實戰對敵的武術。

古人說君子六藝,那麼古人是怎麼健身的呢?

由此可見,不論何時,我國人民都沒有放棄健身這一大事,畢竟,身體是個革命的本錢,有個好身體是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