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能成為購買“新趨勢”嗎

社交電商能成為購買“新趨勢”嗎


今年5月初,某社交電商平臺在納斯達克和杭州同步敲鐘,成為中國第二家社交電商領域的上市公司,社交電商的概念再度被炒熱。


近年來,基於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推薦的社交電商模式成為新趨勢。利用社交優勢,社交電商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商品價格,同時解決了交易環節中的信任機制問題。不過,當前社交電商仍面臨諸多困境,傳銷問題、假貨問題是其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把熟人推薦的模式搬到網上

所謂社交電商,根據《2017年中國社交電商和微商行為發展報告》的定義,是指基於人際關係網絡,利用互聯網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經營行為。


去年,鯨準研究院發佈的《社交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指出,電商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傳統電商平臺上中小商家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不斷上漲,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對於淘寶網店來說,主要靠“入口”吸引客戶,即靠搜索競價和廣告鏈接等服務把客戶帶到網店。然而,隨著淘寶越來越臃腫,大商家佔據過多資源,傳統電商平臺早已不再是中小賣家的天堂。


正是這時,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為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樣化社交媒介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社交平臺聚集了大批量用戶,成為商家新的流量來源,社交電商逐漸興起。


“每一次消費的變革都是科技在背後驅動。”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牛曉毅認為,科技會給電商行業帶來兩方面的改變:一是獲客方式,社交媒體的出現才讓社交電商成為可能;二是支付渠道,“最後一公里”的即時性物流讓電商如此火爆。


相比直接在淘寶、京東、考拉等大型電商平臺上直接搜索和購買商品,在一些買家看來,通過熟人推薦,能幫助自己迅速找到想要的商品,實現供需高效匹配。“平常上班太忙,有個熟人幫你關注什麼東西好用、想買的東西什麼時候打折,非常省事。”經常通過購物推薦群網購的楊洋表示,熟人口碑營銷更容易被他接受。


資本巨頭爭相注資社交電商


在中國社科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看來,利用社交優勢,社交電商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商品價格,同時解決了交易環節的信任機制問題,才使得社交電商在巨頭環視下發展起來。


“每天挑選幾件群友們可能動心的商品,她們省了錢,我全家一天的水果錢也到手了。”在上海生活的全職媽媽小潔告訴記者,現在她的購物優惠推薦群已經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維護,每天都能給她來帶100元左右的收入。


?性格活潑、交友廣泛的小潔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過去,她常跟自己的“辣媽”閨蜜們交流好用的兒童手環、紙尿褲的打折消息。嚐到社交電商的好處後,她便把身邊有同類話題的鄰居、親友都拉進自己的微信群,精準推送她們可能感興趣的商品,也時常在群裡分享育兒、家居經驗。通過這種方式,小潔每個月就能輕鬆賺到數千元。


?有拼多多快速崛起的“黑馬”效應在前,網易嚴選、網易考拉、每日優鮮、快手等平臺紛紛效仿,一時間,以社交裂變、精準營銷為特色的社交電商潮流開始蔓延。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電商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風波不斷,引起社會關注。


日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了《2018—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法律報告》,“社交電商傳銷”被列入十大電商法律關鍵詞。其中,分銷開店型社交電商平臺由於野蠻生長、層級不清,導致產品良莠不齊,頻頻遭到涉嫌傳銷的質疑。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9年3月14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廣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傳銷(直銷)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行政處罰內容包括:責令整改、罰款,責令處罰150萬元人民幣,並沒收違法所得7306.58萬元,合計7456.58萬元。據瞭解,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社交電商最大的一筆罰單,也是我國電商20年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天價罰單”。


李勇堅分析說:“目前,社交電商發展存在三大問題,十分容易陷入傳銷陷阱:一是社交裂變模式變成拉人頭模式;二是計酬方式不合理;三是產品的品質不達標。”


一邊不斷髮展風頭正勁,一邊屢受質疑涉嫌傳銷,社交電商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社交電商,路在何方?


一位法律從業人士透露,國家監管部門目前正在進行社交電商法律規範與監管的課題研究,將盡快明確社交電商平臺、商家和技術提供者的責任邊界,通過監管、法律手段解決其傳銷、刷屏、侵害個人隱私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