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曾仕強教授說:“我們中國人做學問,跟西方完全不同。”

中國人的學問是從上往下來做的,西方的學問是從下往上做的。

儒家道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西方人什麼東西都是實驗,看到才算數,實驗不對就不對,不能重複就不科學。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可是他們相信這個。

這樣做學問的結果就是,大概每五年、十年,他們就把以前的結論推翻,再研究出一個新的結論。比如牛頓不得了,當時是大家,愛因斯坦的理論出來以後,牛頓的就站不住了。

中國人不是這樣。伏羲氏已經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搞清楚了。

當時,他用最簡單的一個“一”一畫開天,然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把所有的話都講完了。

諸子百家,以後各門派爭辯,只不過是在解釋《易經》的道理,也就是易道,除此之外,根本沒有新的東西。

解釋《易經》的道理,最有代表性的是兩位聖人:老子與孔子。

儒家道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1

老子和孔子是如何分工的

老子與孔子都知道,所有學問都在《易經》裡面。

可是,大家看不懂。因為天垂象只有聖人看得懂,而聖人是極少數的。

《易經》的系統太大了,誰都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這不是講的人不行,而是聽的人有落差。

所以,老子和孔子就有了分工。孔子替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

我們看到,《論語》裡面只有“中人以下”,而不講中人以上。因為孔子要有教無類,要普及教育,於是只好把調子壓低。他只講“有”的部分,不談“無”的部分。

但是多少讀儒家的人,讀到最後都有兩個毛病:一個是心胸狹小,一個是行為保守,怕東怕西很拘謹。

為什麼?因為他們只有下學,沒有上達。下學已經累得夠嗆,還有什麼能力去上達呢?

因此,就有很多人把《論語》給改了,中國人中改經典的很多。本來是“學天”篇卻改成“學而”篇,“述天”篇卻改成“述而”篇。

還說什麼不這樣改就沒有意義,為什麼就這兩篇的篇名沒有意義,其他的都有意義呢?這不很奇怪嗎?其實,是人本身只學到人道為止,他不懂天道。

幸好有老子,他是為高等智慧的人,把《易經》最難的部分說出來。

這樣講大家就清楚了,孔子是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家都看得見的部分,來告訴大家是怎麼回事的。

可是老子問了一個問題:太極怎麼會生兩儀?太極又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儒家就不講了,因為這部分看不見。

老子一鑽就鑽到太極裡面去了,他告訴我們:太極裡面有兩部分,不叫陰跟陽,而是叫有跟無。

他不是為唱反調而提出來,說不要談陰陽,而要談有無。

因為陰陽都是“有”的部分,那麼“有”的部分從哪裡來?這就是涉及到本體“無”的部分,老子講的是這個。

儒家道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2

為什麼說儒道兩家殊途同歸

可見,老子採取的路子跟孔子不一樣,一個是順時針,一個是逆時針。

用一句話說出來就是:讀儒家的書要記得,孔子從正面告訴我們,多做正道的事情,多走正道,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

讀老子的書則是正言若反,他告訴我們,少做不合道的事。一個叫我們多做合道的時候,另一個叫我們少做不合道的事。

孔子講的是人世間的倫理,也就是人道,而老子講的是天道。合起來就是易道,二人是殊途同歸的。

比如,儒家和道家都重視未來的發展,人類如果沒有未來的話,怎麼可能安寧呢?

於是,他們就想找到一個方法,藉以建立一個穩定社會的秩序。

儒家用的是什麼呢?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裡面陽性的概念。

他們主張利用倫理關係,來建立仁義禮智信的社會秩序。所以,儒家的社會秩序是剛性的、進取的,同時也是天賜的。

道家老子所走的路,跟儒家是不太一樣的。

道家採取的是陰性的訴求,也就是《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裡面陰的部分。

他們透過自然現象,而不是倫理關係來描述未來社會的圖景。他們想把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大道的力量發揚出來,而不是用禮教教化的方式。

儒家所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是人本位的.

道家所重視的,是人和宇宙的契合,人所有的作為,都要合乎自然,這是老子的主張。

因此,儒家是剛性的,道家就採取柔性。

儒家是進取的,老子就是退讓的。

孔子說這是天賜給我們的,老子就說,人生來就要秉承這個道。

他們不是互唱反調,而是分頭並進,殊途同歸。所以,在他們那個時代,兩人的主張是沒有分的。

後來的讀書人為了研究方便,慢慢把它們分成道家和儒家。

最後越分越細,好像兩家是南轅北轍,合不到一塊兒。其實沒有這回事。

3

無論講什麼,都是為了一個目的

無論是人道還是天道,無論易經、論語、道德經,落實到人身上,最終的目的只有兩個字:道德。

道德,才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的精華。

你當到部長,你死了以後,部長就沒了;你有十二棟房子,你一棟搬不走;你有幾十部汽車,也帶不走。

無論生前多少金銀財寶,名物器件,一個也帶不走。你回去以後,只能帶一樣東西,那就是道德。

儒家道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道德就決定了你回去以後的果位。

那麼,道德這兩個字是怎麼解釋的?

道是我們的本源,德是我們這輩子的德性,行道而有所得,就是道德。

道不分上下,沒有好壞,但是德一定有上下,一定有好壞。

道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把道當作一面鏡子,來調整自己德性。

你有什麼欠缺,向哪裡去改善?向正道。

無論儒家和道家,都提醒我們要走正道,實現人生價值。

那如何走正道?牢牢把握三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做人就是要行道有德。

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就要記住,我們一生是要走正道,是要不斷向上向善的,這樣一定會平安,一定會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