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疫情面前作為一個農民要“廣積糧緩消費”老鐵們怎麼看?

遇見你pei


為什麼要農民廣積糧緩消費,你知道農民每年一茬農作物要幾個年的辛苦嗎?你知道農民一年到頭來收入多少?除去辛苦別說,誰叫他們是農民呢?不苦又能幹什麼?你知道每斤糧出售多少錢嗎?其它的你可能不知道,但白菜你總知道吧?商家從地裡最高一毛五分,有時候就幾分錢收走,像這次封村封城,雹雨霜凍,意外損失,全爛在地裡誰保消,到菜市買多少?誰能給農民買東西時便宜過?





昂首乞丐


有人說疫情面前作為一個農民要"廣積糧,緩消費“,老鐵們怎麼看?這次疫情搞的這麼久,對於農村人的我來說還是深有體會的。

下面說下我家的現狀,去年我哥種了八畝地水稻(我們這隻種一季),大概收了一萬斤左右稻穀,家裡養了三十隻老母雞、二十隻鴨,平常就拿稻穀、米糠、剩飯菜餵雞、餵鴨。在疫情爆發時,我們家的一共有九口人呆在家,糧食肯定是夠吃的,糧倉裡面還有六七千斤稻穀。

青菜的話也不缺,我媽和我嫂子種了幾大園子青菜,我哥曾經還吹牛說,可以用青園子裡的青菜辦個青菜宴,十個八個碗的青菜肯定是不會重樣。而且家裡那些在外打工,回來過年的親戚,都是在我家菜園子裡去摘,家家都是搞一大堆回去。且我嫂子,還要在趕集時,拿點去集市上銷賣。

而在消費方面的話,這個主要就是油和肉,在正月十五之前,家裡基本上都是消耗過年儲備的食材,正月十五過後,家裡該吃的基本上都吃完了,所以油和肉這些就需要採購了。但是為了控制少出門,我們一般是十天左右採購一次,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花費和外出。

說實話,通過這次疫情,我感覺還是生活在農村好,因為防控通知一下來,農村人都非常自覺的遵守防疫規定,加上家裡都有存糧有青菜,既不缺吃,也人缺喝,可以極大的限制病毒的傳播。而如果是生活在城市的話,碰到這種情況,你最多儲備七天左右的生活物資,就必須出門採購,感染的風險肯定比在農村的高。所以,我家裡在城市的親戚打電話來說,疫情期好想回農村避難,好羨慕我們農村的生活,不用天天為吃的發愁。


壞男人說小龍蝦


大家好,我是河北農民小劉,也是一個自媒體小白,我很高興回答(悟空問答)提出的問題。

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們每年產出的糧食不能說有多麼充足,缸裡有糧,大家不慌。但是滿足我們正常的生活是可以的。我們農民自己種人口地,雖然產的糧食不多,但是心裡有保障。

別說疫情期間了,就是平常也得保留充足的物資,誰也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

廣積糧媛,勤儉節約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有堅定的保障,



河北小劉A


疫情期間,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帶來了影響和不便,我們也應學會做一些適時的調節。而作為農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普遍較低和單一,基本上一年到頭就靠土地的那點收成,還有閒時打打另工掙點生活費。不象公職人員有各種保障,受到的影響和衝擊自然會更大。

大多數農村人家裡都有幾畝薄地,雖然賺不了幾個錢,但維持全家人的主糧是不成問題的。而大多數的生活物資還是要去購買,但疫情期間的物價多數都上漲,有的還打著滾漲,令他們本就拮据的囊中更加羞澀。但也沒辦法,全家人的生活還得繼續!

還好疫情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政府和全國人民齊心努力的結果,照此下去我們堅信疫情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正常的生活秩序很快會開始,千萬不能去過分恐慌和不安。

所以臨時用不上的生活物資,也沒必要去過多儲備,能滿足當下所需就行。一段時間後社會秩序都正常了,物資供應全部充足了,物價自然也就平穩了,這一點不用懷疑!

對一個農民而言,要學會勤儉持家,勤和儉缺一不可。不光是想辦法去增加收入,還要學著怎樣科學消費,把自己的每一分血汗錢都用在刀刃上!還要適當的留一些儲蓄,準備以後或是不時之需!

一個家庭和一個國家道理是一樣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家底,才能做到臨危不懼.遇事不慌,才會避免了災難面前.自亂陣腳!





膠東老頑童


別說在疫情面前,就是在正常的年份,作為絕大多數農民朋友們來說,他們都會存一年糧食的,也就是說,他們存下的糧食,會吃到來年新糧收穫的時候,新收穫的糧食會與存糧無縫銜接的,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的,所以“廣積糧”還是有道理的,而“緩消費”則是不必要了!

在我們東北老家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秋天糧食收穫之後,必須先留足一年吃的糧食,然後才會把餘糧賣掉的,因此也可以說,別管有沒有疫情,我們東北地區農村的農民,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夠足足吃一年的,也沒有誰家因為疫情的原因會缺糧食吃的,那也是沒有疑問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希望你有機會到東北的農村看一看,看看東北農村農民家大大小小的米袋子,是不是都堆放在自己家的小倉房裡,而且,他們所要吃的糧食品種也都是非常齊全的,最多的是主糧大米,其他的是副糧小米,高粱米,玉米碴,玉米,大豆,小豆,綠豆,芸豆,豆油,也是應有盡有的,在不種小麥的家庭,也會有一袋白麵放在那裡,吃了這一袋白麵粉之後,他們會繼續再買新一袋白麵粉吃的,這就是東北地區農民家庭真實生活的情況!



東北地區的農民為什麼會存一年吃的糧食呢?因為東北地區的農民絕大部分都是逃荒過來的,他們經受過了沒有糧食吃的艱苦的年代,他們會時時刻刻牢記著這一條真理,有糧食吃就能活命,沒糧食吃就會死人的!

所以,東北地區的農民不會忘本,不會忘記過去沒有糧食吃的艱苦的年代,雖然現在糧食多了,雖然現在可以吃飽飯了,可以吃好飯了,但是,東北地區的農民家庭,家家戶戶都會存有一年吃的糧食的,都會吃到新糧收穫的時候的,到了新糧收穫的時候,不管是豐收了還是減產,還是要留足一年吃的糧食的,然後才他會把或多或少剩餘的糧食賣掉的,這些賣剩餘糧食的錢,就是他們一年的生活費了,剩餘的糧食多了,就會多賣些錢了,今年的生活就富裕些,剩餘的糧食少了,就會少賣點錢了,今年的生活就會緊張一些了,這就是東北地區農民的現實生活的寫照,也就說不管是疫情的年份,還是糧食豐收的年份,還是糧食減產的年份,東北地區的農民都是有糧食吃的,都不會捱餓的!



而在南方農村,有一年種植兩季糧食的,也有一年種植三季糧食的,雖然他們不會存儲一年吃的糧食,但是,如果他們一年種植兩季糧食的話,他們也會存儲半年吃的糧食,如果他們一年種三季莊稼的話,他們也會存儲三分之一年吃的糧食的,種糧食農民絕不會出去再買糧食吃的,如果他們出去買糧,也是買他們沒有種植的糧食品種;如果他們是果農,或者他們是菜農的話,因為他們自己不種植糧食,他們也是不會存儲一年吃的糧食的,他們吃的糧食,也可能是隨吃隨買的,但是,在有疫情的年代,他們也會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和自然條件,存儲一定數量的糧食,因為南方地區的溫度高,糧食也是不宜長期存儲的,就說今年,我們發生了疫情,由於各地實行了封村封路,那麼,南方地區的農民,包括果農,菜農,他們也一定會存儲一定量食的!

而且通過這次疫情,更讓我們認識到存儲糧食的重要,在今後的時候,不管是有疫情還是沒有疫情,廣大的農民朋友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多存儲一些糧食吧!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我從農村出來務工才真正體會到在疫情面前要廣積糧,緩消費的必要性!真是太現實了!因為疫情是發生在春節期間,正好返鄉過年。在家因為父母準備的年貨很多,沒有感覺到什麼。返崗復工後,吃飯問題得自己解決,小超市蔬菜店飯店閉門歇業,根本找不到賣菜賣吃的,深刻的體會到那句老話,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只有到大商場購買生活物資,真是太難了,而且疫情期間物價上漲厲害,家有存糧太有必要了。平常四個山東大饅頭五元,現在七元了!物價貴了自然要緩消費了!疫情期間只購買必要的生活物資,其他消費能免則免吧!



快樂的小學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目前,我國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全世界各國都出現大範圍的疫情,而且某些國家控制不力,造成疫情大面積擴散。

有人就害怕國際糧價不穩,影響到人們生活消費的提高,說疫情面前作為一個農民要廣積糧,緩消費。首先,疫情並沒有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農民已開始有條有序的正常春耕,今年的麥苗長勢也很好,肯定又是一個大豐收。

其次,農村每年有大量的農民工外出務工,今年確實受疫情的影響,外出務工的農民減少了,導致一些企業出現了用工荒。受疫情影響的農民工沒有了收入,所以才會提出緩消費。其實不必要過度著急,五一左右所以企業各個工種都會相繼正常生產。

所以在疫情面前大家還是不要慌張,以免影響市場糧食價格的紊亂。農村日常生活本來費就低,工廠企業也陸陸續續的開工了,大家也沒必要緩消費。



這個觀點是符合農民預期的,無論什麼時候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做的。家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民以土地為生貯存足夠的口糧是農戶的首選。

緩消費是農民不得已的做法,農民種地收入很少,靠農閒打零工也掙不了大錢,況且農村的人情事故很多,如果不節約消費恐怕會收不抵支的。


李建勳


幾個月沒回答問題了,今日偶然看見了邀請回答,就想就提問的觀點說一下自己的觀點。疫情面前,廣積糧,緩消費。

首先,廣積糧,我們都經歷了這場疫情,甚至現在還沒有結束,我們不會未卜先知,平時就把糧食積下。都是按著正常的生活方式來生活。這次疫情是突如其來的,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準備什麼,我們不是也沒飢寒交迫嗎?我們不是生活在舊社會里,物質匱乏,不要說疫情,就是平時廣積糧是對的,但是你得有那能力才能廣積糧!舊社會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你拿什麼積糧?現在我們的國家富足了,人們的生活並不缺糧,就是在疫情期間,我們的政府也不會叫我國的人們餓著,也會想各種辦法幫助我們正常的生活。因為我們有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不是舊社會。如果在疫情裡每人的想法都是廣積糧,哄搶貨物,本來交通就不便,供給有限,勢必會給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廣積糧要依形式而定,未必是古代的經驗永遠是適合任何社會的。

再說說,緩消費;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的民族自古就崇尚勤儉持家,到哪裡也錯不了。再說了,疫情期間,你想高消費你也沒地方消費去啊!除了生活上的必須品,你還能去哪兒消費去呢,你不緩消費,難道你還有別的途徑消費嗎?你不想緩消費都不行。若果你還不想緩消費,你可也以把錢捐給災區,也是給社會做貢獻了。

總結,疫情期間,我們不用過度的驚慌,現在不是曾經那個積貧積弱舊中國,我們餓肚子生活的時代再也一去不復返了。雖然我們沒能力去抗疫前線。只要按著我們的政府指導,不給社會添亂就是我們做了該做的了。也是給這個社會做貢獻了。


陌上紅塵XS


這個提法很顯然已經落伍了。走過歷史回頭看。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老百姓響應國家號召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糧食看得像命根子一樣重要。改革開放後,有糧了,那種家有餘糧,心裡不慌的意識在很多百姓的心裡一直揮之不去。

今年我國經歷了一場非常嚴峻的疫情。但政府措施得力,老百姓積極配合,把疫情降到了可控範圍之內,很快就會打贏這場戰役。家裡囤聚糧食,反映了一是對當下形勢的認知不清。二是傳統的思維模式沒有改變。

從家庭角度說,廣積糧可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疫情過後,消費不了又不好保存等很多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從國家層面來說,需要的買不到,造成價格不穩,尤其緩消費,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經濟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對國家和個人都不利。

所以說在疫情面前一定不要驚慌相信黨相信政府,配合打好這場抗疫戰役。做一個緊跟時代的新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