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之前,請告訴孩子:爸媽的錢不是颳大風刮來的

同為子女,差別為何如此大

曾經,這張照片在網上流傳火熱:

“富養”之前,請告訴孩子:爸媽的錢不是颳大風刮來的


40度高溫下,一個大約5、6歲的小女孩,穿著粉色裙子,雙手握著和她差不多一樣高的掃把,在馬路邊認真地掃地,一片落葉也不放過。

小女孩身後跟著她的環衛工媽媽,雖然照片中遮住了臉,但是可以想象,媽媽臉上欣慰的表情。

戶外40度的高溫,我們走1分鐘都已渾身是汗,幾條街清掃下來,是何等辛苦?女孩小小年紀,就知道疼愛媽媽,和媽媽一起分擔,我見尤愛。

而另一個視頻,則與之產生了強大的反差:

“富養”之前,請告訴孩子:爸媽的錢不是颳大風刮來的


視頻裡,一位體型微胖的年輕女子,用手惡狠狠地拽著一位環衛女工的頭髮,拖行數米,一旁的環衛工看到,趕忙上前攔架,此情此景,也引起了周圍行人的駐足關注。

記者採訪瞭解到,這位年輕女子竟是環衛工的女兒!而這位48歲的母親,工作10多年,靠著當環衛工的微薄薪水,將女兒含辛茹苦養大,而其卻隔三差五要錢,不給錢,就當街毆打母親。

一個女兒懂得幫母親分擔,心疼母親,另外一個卻成了一味索取的“白眼狼”,同樣是環衛工的子女,差別為何會如此之大?

可怕的“全民富二代”

其實,在當下,有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年輕女子向環衛工母親,要錢不成反毆打的案例,就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很多曾經經歷過苦日子的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免受這份苦。所以自己再苦再累,也省吃儉用,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要孩子笑,就心滿意足,認為自己做得一切都值得。

甚至有些家庭,不只夫妻倆,再加上四個老人,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百般努力,傾盡所有。不管孩子要求是否合理,都有求必應,真是“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給孩子物質上的富養,隱藏其中艱辛工作的過程,只會讓孩子變得嬌奢,不知感恩。

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都過著“享樂主義”的生活,嬌貴得要命,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朋友有的名牌衣服我也要有,朋友吃過的店我也去要吃……

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個觀念:父母給我的一切,理所應當。孩子漸漸變得自私、自我中心。

窮養VS富養?

紀實類欄目《變形計》曾轟動一時,引起很多家長的關注。

節目中,許多城市孩子,雖然相比農村孩子的生活條件好很多,但也達不到富二代的標準,卻過著猶如富二代般的生活。

他們心安理得地拿著父母的錢到處放肆玩鬧,不好好上學,還有一些甚至會對父母拳打腳踢,傷透了父母的心。

這些孩子,從來不知道體諒父母,花錢如流水,感覺父母的錢是颳大風刮來的。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是沒有道理的。

節目中,農村的孩子卻是另一副模樣:非常懂事,自己做飯,飼養家畜,在學校表現也非常好,成績優異。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在遠方打工,就是為了掙錢供自己讀書,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是父母的血汗錢。

他們目睹過父母辛勞工作,為掙錢養家而到處奔波,體驗過生活的困苦,所以更懂得“熱愛生活”的道理,更懂得心疼父母,也更珍惜現有的生活。

可喜的是,當城市的孩子去農村體驗一段時間,回到城市的家中後,像變了個人似的。他們不僅珍惜自己現在已有的生活,還學會“換位思考”更加體諒父母,孝順父母。

是啊!只有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付出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孩子才會心中有父母。

拒絕“真空”,讓孩子真實成長

總有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長,覺得沒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是自己的問題,覺得虧欠,擔心自家孩子被別人家的比下去,被瞧不起,產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父母變本加厲寵溺、嬌慣孩子,咬緊牙關省錢給孩子花,就是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罪。

其實,父母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一切給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重點是,卻忘了告訴孩子: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

父母的倍加呵護,卻養育出了不知足、不知感恩、不知人間疾苦的“混世魔王”。

給孩子最好的一切,遠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別讓孩子活在“真空中”。

讓孩子以父母的視角,去理解父母,真正體驗父母在家庭以外,在工作當中的那些不易。讓孩子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應當。

“富養”之前,請告訴孩子:爸媽的錢不是颳大風刮來的


精神“富養”,用愛灌溉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不僅大人,乃至小孩,都會有相互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勤儉節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壓抑,影響其健康快樂成長呢?

所謂“富養”,不是給孩子花錢,真正的“富養”,精神上的“富養”,是讓孩子生活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子,母親早亡,又自小家貧,所以從小,她就和兩個標籤如影隨形:“單親家庭”和“貧困生”。

可她身上,完全沒有那種自卑自憐、自怨自艾,相反,她很開朗,也很熱情。對於家中單親、貧窮的狀況,毫不忌諱,說起來雲淡風輕;有時朋友們物質上的幫助,她也會坦然接受,真誠道謝。

女孩回憶起,小時候,她家來了個親戚,拿了一小包糖。親戚走後,父親把一小包糖都塞給她,然後帶她下地幹活。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樹下吃糖,後來舌頭髮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剝了糖紙泡入水中。

父親收工時,她正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螞蟻,於是嗔怪了一句:“臭丫頭,寧願喂螞蟻也不知道給我吃一塊啊!”

說這件事時,她的語氣是自責的,她說:“那時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動分享一塊給爸爸吃。”

可她的表情,卻格外的溫暖柔和,似乎回到了過去的情境之中,變成那個被父親寵溺著的幸福小孩。

聽完那個故事,很多人忽然領悟到,她出身貧苦卻能自信豁達的原因。因為父親從小無條件的愛,讓她的內心豐富而充盈。

給孩子精神上的“富養”,哪怕貧窮,哪怕單親,那份來自父母深沉又直接的愛,就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