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擴散加劇美元危機,人民幣國際化迎來契機

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全球蔓延,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了相當大的衝擊。為了緩解疫情給本國經濟帶來的壓力,美聯儲先後宣佈降息至零和實行無限量寬鬆政策。


疫情擴散加劇美元危機,人民幣國際化迎來契機


對於美聯儲的這項無限寬鬆的政策,多數經濟學者認為這對經濟下行的效果甚微。這次危機的根源是新冠肺炎的疫情,有效地遏制疫情擴散才是根本,無下限的寬鬆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美聯儲的這次措施也確實讓人意外,無限量寬鬆的政策在 2008 年的次貸危機時都沒有采用,此時採用反而引發市場的擔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的無限量寬鬆會使得全世界為其買單。
目前全球貿易都是採用美元結算,為了維持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各國都會購買美元作為儲備。無限量的寬鬆政策,即為無限量的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那麼各國的美元儲備都會大幅貶值。川普想要給每人發 2000 美金,其實也是全世界在買單。美元的這種無限寬鬆政策,也是對美元信用的消耗。
在 08 年的次貸危機之後,美元的信用就逐步下降,歐洲各國陸續開始了去美元化之路,先後申請從美國運回黃金儲備。同時,歐洲央行也開始將部分的外匯儲備由美元換成了人民幣。
而縱觀人民幣的發展,在多次金融危機中始終堅持採取穩定的匯率策略,展現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同時,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也能有效地保障中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和經濟持續發展 ,維護良好的國際形象。


此消彼長,隨著美元的不穩定因素加劇,人民幣的使用開始被很多國家接受。中國與伊朗的原油交易正在擴大,這對於人民幣來說,有可能會成為東風。為應對接下去美國對伊朗央行金融制裁的新舉措,伊朗央行更是宣佈將人民幣列入主要貨幣以取代美元。此外,我國已經與約十來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在貿易往來時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交易。
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之後的第四大貨幣,人民幣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中美兩國在面對疫情時很鮮明的對比。中國在疫情發生之後,積極面對,果斷採取相關有效的措施,為全世界人民爭取了時間。在本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主動支援其它需要幫助的國家,大家看到的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而美國政府,不僅未能有效利用中國爭取的時間積極抗擊疫情,還到處詆譭中國來掩蓋自己的過失。這使得全世界都對美國刮目相看,一個毫不負責任的大國,根本不值得信任。
相比之下,高下立見。通過這次疫情,全世界都對中國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會越來越信任中國。隨著國際地位和形象的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會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