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如何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登西麥瑞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把教學重心從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移,“教”為“學”服務,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變教師的主體為主導,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教師輕鬆的高效課堂。

把“學生可以多學”的應有權利還給學生

1、課堂中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

“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餘地。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但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少教”的課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生敢於去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甚至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少教多學”的課也是解決了學生問題的課。問題解決了,就是好課,是有內容的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關注學生髮展的課。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2、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少教多學”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髮展的一種教學活動,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

對各小組自學、合作學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於作講解、回答,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讓全班學生合作議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達到“通”的境地,解惑釋疑。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及時的教學評價。

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課程目標和進行質量監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數學課堂上能及時進行練習反饋,就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查漏補缺”,因此,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練習,這樣更有利於因材施教。為了節省大量的等待時間,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讓他們能有選擇的去做,在做完必做的題目之後,再來做選做題。這樣有利於優生吃飽,差生吃好。學生有能力點評的,讓學生完成,其他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傾聽,在大家交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4、課堂中讓學生對課堂小結會更深刻。

課堂小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好。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於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課堂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談學習體會,談學習困惑,是必要的。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時刻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多渠道、多途徑,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相信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會有更多的提高。

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實施教學

1、少教多學,為學生而設計

"少教多學",它與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和教育體系有著密切的關係。郭思樂教授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實現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得依靠生命本身。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潛能無限,並能由此帶來極高的學習效率。因此,這位專家提出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他把這種體系叫做"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

生本教育強調兒童是教育的真正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生本教育所關注和弘揚的理念是: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當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於順應人的天性,激揚生命自身去發展自己;人具有發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所以生本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體本質和生命本質,體現了教育的根本立場和教育的根本規律,使教育從複雜迴歸到簡單和自然。它的核心是感悟。

具體方法

是: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進而不教而教。強調把學生的學習儘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

2、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如:新授課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導學“讀一讀、畫一畫、品一品、議一議”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在小組內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便更加有興趣了。而且老師也可以觀察學生存在的問題;在練習課中,利用同桌對學形式進行交流,輔導,改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的互相學習……

原本是老師要講的,現在多放手給學生,更多的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的動了起來,而不是被老師推著走,課堂才更有效率,學習才更有成果。

有人說:老師就如一根柺杖,幫著人性尚未豐滿的學生一步一步地前進,但最終學生還是要拋棄柺杖,自己走完人生的路。所以老師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很好地走人生之路,在書中,郭教授提到的淺顯易懂的故事就是如此,如:“拋秧的啟示”告訴我們要遵循人的內部自然,就是要“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學、樂學,自己去主動內化、積累、創新,這才是最為重要的。再如“杯子裝水”理論,教給我們:老師講的越少,學生練得越多,學到的自然就越多。

3、老師的角色得以“顛覆”

關於教師角色這一點,更是深有感觸,以前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口乾舌燥,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當看到這些實施了“生本教育”理念的老師的課堂表現後,我進一步意識到,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在教學中也有點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因為自己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受累甚至失敗,卻無能為力,還要咬牙堅持,我們確實走進了死衚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正如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反思與感悟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與誇美紐斯的“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可以說是兩句“教經”。我們“少教”的主旨就是為了學生的“多學”乃至“不教”。

如何實現這一主旨,又想起釋迦牟尼留給弟子們的兩句話:“自以為燈,自以為靠。”佛祖謝世,他傳承給弟子們的法寶就是:自己點亮自己的燈,自己當自己的靠山。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我們教師該留給學生“多學”而至“不教”的法寶依然應該是“燈”和“靠”。

作為文明傳遞者,教師留給學生的法寶依然應該是“燈”和“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直接作用的無疑是智力,讓智力發揮作用的還有三種元素,一為非智力因素,二為元認知,三為強勢智慧。教師應當著力促使學生點亮這三盞心燈,壘造自己的三座靠山,更好地生髮智慧,達到“多學”而至“不教”。這才是教師智慧之所在。

總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個激發,讓他自己去創造。我們相信,尊重學生的生命,把課堂變成自主學習的群言堂,依靠學生的學,定能激發生本巨大學習能量。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教育春天必然到來!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1632年,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到班級教學制時,就提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課堂上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需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實行“五要五杜絕”,限定教師“少教”

一讓學生腦、眼、耳、口、手、筆動起來,以杜絕“滿堂灌”;二要摒棄缺乏價值的提問而激勵學生髮問,杜絕“滿堂問”;三要減少單一“看”屏幕的時間,以杜絕“滿堂投影”;四要讓學生動起來,以杜絕“滿堂靜”;五要給學生留出恰到好處的思考“空白”,以杜絕“滿堂鬧”。

實施“三六有效講經”,促使教師“精講”

六個講好:講好重難點,講好規律,講好方法,講好易混點,講好易錯點,講好易漏點。

六個不講: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也學不會的,在學生思考或做題時不打岔,在學生髮表不同見解時不講刺激的話,在學生思考過程中不要太急於講話。

為“教師少教學生多學”找好抓手

課堂教學中的“載體”,在傳統教學中,凸顯的是課本和黑板,在當代教學中,凸顯的則是多媒體屏幕和展臺。為了實現“少教多學”,我們作了如下的分類和排序:

第一載體,為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重組而編制的學案,或題案,或學、教、練三合一的課案;第二載體才是課本、試卷(套卷)、其他學習資料;而課堂練習簿、黑板、媒體展臺,則列為第三載體。

“教”要信奉兩句“教經”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與誇美紐斯的“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可以說是兩句“教經”。我們“少教”的主旨就是為了學生的“多學”乃至“不教”。

如何實現這一主旨,又想起釋迦牟尼留給弟子們的兩句話:“自以為燈,自以為靠。”佛祖謝世,傳給弟子的法寶就是:自己點亮自己的燈,自己當自己的靠山。

作為文明傳遞者,教師留給學生的法寶依然應該是“燈”和“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直接作用的無疑是智力,讓智力發揮作用的還有三種元素,一為非智力因素,二為元認知,三為強勢智慧。教師應當著力促使學生點亮這三盞心燈,壘造自己的三座靠山,更好地生髮智慧,達到“多學”而至“不教”。這才是教師智慧之所在。

課堂上,只有教師教得少、教得精,才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多學”,才能真正將“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落到實處。


王營評教育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提,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也就是如題主所說的,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可是這樣的方法,是不是對所有的學生都合適呢?

  • 曾經我們學校,領導帶著一小部分優秀教師,到某發達地區的一個學校去跟班學習了一段時間。回來以後就要搞改革,認為我們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大家都是滿堂灌,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候。

  • 怎麼改呢?要求一節課45分鐘,最多隻能講25分鐘,要留下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討論和思考。這個想法才提出來以後,就遭到了很多老師的反對,認為這樣的方法,縱使有千般好,萬般好,但是不適合我們學校的學生。
所以這個改革,在提了一段時間以後,最終還是“夭折”了,沒有真正的實行下去。為什麼老師們會如此排斥這種教學方法呢?

一、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多層次的學生,很多人不能適應這樣的方法。

  • 多年上課的經驗證明,想要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們來自主思考和討論,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和自覺性。

  • 在我們這個學校,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於學習的興趣差異也很大,有一大批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非常差。

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教學的話,那麼留出來的時間,很有可能會被學生們白白浪費,這是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大部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都比較差,如果這樣來教學的話,一定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 其實很多老師也不願意滿堂灌,都希望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內容的思考和討論當中。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都會適當的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學生思考,也會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來討論完成得出結果。

  • 可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都把思考的時間用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說發呆。而如果是討論的話,直接就變成了他們吹牛聊天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卻沒有哪一個組認認真真的討論了,然後能得出一個結果。

後來慢慢的,我也就很少使用這樣的方法了,只是偶爾在一些成績比較好的班級,讓他們討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

三、很多班級會亂成一鍋粥。

  • 有時消極對待老師設置的思考和討論,還算是稍微好一點的,更糟糕的是,有些班級在這個時間裡面整個變得亂糟糟的,甚至是直接亂成一鍋粥。因為五六十人,甚至是六七十人一個班,有些時候真的很難控制住整個局面。

所以如果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讓老師“少教”學生“多學”,那麼就完全要起到反作用了。

如果要使用老師“少教”學生“多學”這樣的方法,我覺得應該注意這麼幾點。

一、要選擇合適的對象。

在前面我講了這麼多,都在證明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自己“多學”。這種方法不能應用到所有的學生身上,老師們在使用的時候,應該把它應用到合適的對象身上。

二、要注意把握“少教”的度以及內容。

  • 我們這裡說的是少教,並不是不教,專門對這個“少教”的度一定要把握得當。我怎麼有可能會出現漏講的現象,導致學生們對某一個知識點的缺失。

  • 另外再讓學生學的內容上面,老師們也應該進行指導和挑選。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學生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比較難的內容,必須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學習。

三、讓學生“多學”並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學,而是要給學生設置合理的內容。

  • 在這個問題上面,很多老師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讓學生“多學”,那麼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 老師應該給學生指定可設置一定的內容,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有一個目的性,這樣學生學起來積極性才會更高,效果也才會更好。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具體的操作還是要根據老師自己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情況來定。適合學生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方法,否則很有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


大P老師地理課堂


我覺得老師就應該像導演,把劇本給學生說清晰,讓同學當演員,在舞臺上大顯身手。

上課時教師給同學說戲,課後同學自己學著演戲。批作業就是審核樣片。

考試就是上映。同學成績普遍好,贏得家長好評,就是票房賣得好。

考砸了,家長不高興,就是票房冷清。


網兜英語


這是一個角色定位問題,定位準了,才能做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如果把教學看作打仗,那麼學生才是主帥,老師只是軍師。主帥如果沒有打這一仗的意願,任你軍師如何苦口婆心、巧舌如簧地勸導是沒用的。而且,軍師也不可能替主帥進行決策。因此,軍師的職責是要把主帥想打仗特別是想打勝仗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然後從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地參謀軍機就行了。

這樣的角色定位不能顛倒,否則,教師教的累,學生學得煩,越努力越與初衷相去甚遠。


拆除腦殼中的違章建築


課堂上要做到老師少教讓學生多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精心設計,講重點,抓關鍵,難點分散。在上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題,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聽的傳統式教學方式。要用寓教於樂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做到老師少講,學生還能多學。





王淑俠


課堂上能做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課前教師對知識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和學生的知識實際抓得準確。課上教師提問抓住關鍵要點。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人人動腦,個個躍躍欲試。這樣,教師無須多費唇舌,學生就能“多學”了。


用戶8816608353370


這不就是翻轉課堂嘛,像洋思中中學,杜郎口中學,一但探索成功,變身成為名校,集中優質師資力量,好的生源,是可以實現老師少交,學生多學,活著自主學習,但是說實話,普通學校,走這條路,很困難!


矛盾螺旋影視廳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決定因素在教師,只有教師在這五個方面實現了轉變,課堂教學才會出現“少教多學”的局面。這五個方面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首先要轉變以講為主、一講到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定教、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我們知道,人類一切活動的指南是思想,只有思想科學合理,行動才會正確、才會有效益。在這一點上,教學活動也不例外。只有教師的教學理念正確了、科學了、合理了,課堂教學才會有效,乃至高效。就當下的課堂教學而言,以學定教、以學為主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教師只有主動適應這種改革,積極響應這種改革,才能在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課改洪流中站穩腳跟,並取得教學的成功。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恰當

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理念的轉變是根本,教學內容的恰當安排是關鍵措施之一。具體來講,教師在考慮教學內容的安排時,可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從比例上講,課堂教學三分之二的內容必須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2.從重難點上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必須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引導組織的作用。

3.從學生活動上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不能少於課堂教學總時間的三分之二;少於這個時間,就不是“少教多學”、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

三、教學時間的分配要恰當

一堂課只有45分鐘,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在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上也必須體現出少教多學、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來。具體而言,教師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必須將課堂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用於安排學生的自學,三分之一用於教師的點撥、引導、講解。

四、教學結構的設計要合理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從教學結構的設計上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必須這樣來安排:

1.開頭的引入環節一般由教師來完成,學生聽記;

2.教學主體內容必須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只能做點撥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不能越位;

3.教學難點學生須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師生討論、生生討論來完成,在這一點上,教師同樣不能越俎代庖;

4.課堂總結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或由教師完成,或引導學生完成;

5.課堂拓展由教師負責提高材料,接下來的方式有兩種:教師組織學生完成、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反饋。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合理

這裡所說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從教學方法的角度而言,課堂教學要實現“少教多學”的局面,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必須把握好這麼三點:

1.教法必須以點撥引導討論為主,講解為輔;

2.學法必須以學生自學、合作討論、反饋總結為主,聽記為輔;

3.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明確這麼一個道理:教法必須服務於學法,學法是在教法的引領下學法,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互相呼應,不能成為兩張皮。

以上回答不知滿意否?立恆語文期待與您交流。


立恆語文


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教學標準,如果單純希望老師在課堂上參與少一些,學生參與多一些,恐怕也不能夠完全概括課堂教學的實質。

對於一些練習課,那麼老師肯定要少說孩子多練,因為這種課型基本上需求就是這個樣子,需要孩子多做練習,需要老師進行總結,孩子多做練習才能夠鞏固,知識老師總結才能夠提高升華。

而對於一些知識密集型的課,那麼老師肯定要進行教授,特別是一些新學習的內容,對於孩子來講,如果存在知識上的難點,那麼老師必須進行細緻的梳理和講解,引導孩子完成知識的昇華和體驗這一點存在於我們大多數的課程中,這就要求老師不能少講,並且要多講善於總結。

另外還有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比如說體育美術在這些課中除了欣賞課,大多數老師講的都非常少,而孩子會進行大量的練習,大亮的唱,所以這種課型,適合於老師少講而學生多練。

我們通常所說的因材施教決定著教育教學沒有固定模式,同樣的一個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處理方式都會不同,所以簡單的讓老師在課堂上少說讓學生多練,不太容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