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登西麦瑞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教师轻松的高效课堂。

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课堂中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少教”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敢于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少教多学”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2、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少教多学”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各小组自学、合作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数学课堂上能及时进行练习反馈,就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查漏补缺”,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练习,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为了节省大量的等待时间,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他们能有选择的去做,在做完必做的题目之后,再来做选做题。这样有利于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学生有能力点评的,让学生完成,其他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倾听,在大家交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4、课堂中让学生对课堂小结会更深刻。

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课堂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谈学习体会,谈学习困惑,是必要的。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渠道、多途径,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相信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更多的提高。

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实施教学

1、少教多学,为学生而设计

"少教多学",它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郭思乐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实现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得依靠生命本身。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潜能无限,并能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因此,这位专家提出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他把这种体系叫做"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生本教育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所以生本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使教育从复杂回归到简单和自然。它的核心是感悟。

具体方法

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2、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如:新授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导学“读一读、画一画、品一品、议一议”等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便更加有兴趣了。而且老师也可以观察学生存在的问题;在练习课中,利用同桌对学形式进行交流,辅导,改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

原本是老师要讲的,现在多放手给学生,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动了起来,而不是被老师推着走,课堂才更有效率,学习才更有成果。

有人说:老师就如一根拐杖,帮着人性尚未丰满的学生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最终学生还是要抛弃拐杖,自己走完人生的路。所以老师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很好地走人生之路,在书中,郭教授提到的浅显易懂的故事就是如此,如:“抛秧的启示”告诉我们要遵循人的内部自然,就是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乐学,自己去主动内化、积累、创新,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再如“杯子装水”理论,教给我们:老师讲的越少,学生练得越多,学到的自然就越多。

3、老师的角色得以“颠覆”

关于教师角色这一点,更是深有感触,以前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口干舌燥,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当看到这些实施了“生本教育”理念的老师的课堂表现后,我进一步意识到,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在教学中也有点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因为自己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受累甚至失败,却无能为力,还要咬牙坚持,我们确实走进了死胡同!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反思与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如何实现这一主旨,又想起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们的两句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佛祖谢世,他传承给弟子们的法宝就是: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们教师该留给学生“多学”而至“不教”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

作为文明传递者,教师留给学生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让智力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这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才是教师智慧之所在。

总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激发,让他自己去创造。我们相信,尊重学生的生命,把课堂变成自主学习的群言堂,依靠学生的学,定能激发生本巨大学习能量。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教育春天必然到来!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课堂上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需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五要五杜绝”,限定教师“少教”

一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杜绝“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实施“三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打岔,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找好抓手

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我们作了如下的分类和排序:

第一载体,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的学案,或题案,或学、教、练三合一的课案;第二载体才是课本、试卷(套卷)、其他学习资料;而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则列为第三载体。

“教”要信奉两句“教经”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如何实现这一主旨,又想起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们的两句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佛祖谢世,传给弟子的法宝就是: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

作为文明传递者,教师留给学生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让智力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这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才是教师智慧之所在。

课堂上,只有教师教得少、教得精,才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学”,才能真正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落到实处。


王营评教育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在提,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也就是如题主所说的,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是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合适呢?

  • 曾经我们学校,领导带着一小部分优秀教师,到某发达地区的一个学校去跟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回来以后就要搞改革,认为我们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大家都是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候。

  • 怎么改呢?要求一节课45分钟,最多只能讲25分钟,要留下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和思考。这个想法才提出来以后,就遭到了很多老师的反对,认为这样的方法,纵使有千般好,万般好,但是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
所以这个改革,在提了一段时间以后,最终还是“夭折”了,没有真正的实行下去。为什么老师们会如此排斥这种教学方法呢?

一、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多层次的学生,很多人不能适应这样的方法。

  • 多年上课的经验证明,想要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们来自主思考和讨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自觉性。

  • 在我们这个学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学习的兴趣差异也很大,有一大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非常差。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的话,那么留出来的时间,很有可能会被学生们白白浪费,这是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都比较差,如果这样来教学的话,一定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 其实很多老师也不愿意满堂灌,都希望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思考和讨论当中。我以前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也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来讨论完成得出结果。

  • 可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都把思考的时间用来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发呆。而如果是讨论的话,直接就变成了他们吹牛聊天的时间,很多时候都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没有哪一个组认认真真的讨论了,然后能得出一个结果。

后来慢慢的,我也就很少使用这样的方法了,只是偶尔在一些成绩比较好的班级,让他们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三、很多班级会乱成一锅粥。

  • 有时消极对待老师设置的思考和讨论,还算是稍微好一点的,更糟糕的是,有些班级在这个时间里面整个变得乱糟糟的,甚至是直接乱成一锅粥。因为五六十人,甚至是六七十人一个班,有些时候真的很难控制住整个局面。

所以如果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那么就完全要起到反作用了。

如果要使用老师“少教”学生“多学”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

在前面我讲了这么多,都在证明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自己“多学”。这种方法不能应用到所有的学生身上,老师们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把它应用到合适的对象身上。

二、要注意把握“少教”的度以及内容。

  • 我们这里说的是少教,并不是不教,专门对这个“少教”的度一定要把握得当。我怎么有可能会出现漏讲的现象,导致学生们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缺失。

  • 另外再让学生学的内容上面,老师们也应该进行指导和挑选。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学习。

三、让学生“多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学,而是要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内容。

  • 在这个问题上面,很多老师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让学生“多学”,那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 老师应该给学生指定可设置一定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有一个目的性,这样学生学起来积极性才会更高,效果也才会更好。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具体的操作还是要根据老师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定。适合学生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方法,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


大P老师地理课堂


我觉得老师就应该像导演,把剧本给学生说清晰,让同学当演员,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上课时教师给同学说戏,课后同学自己学着演戏。批作业就是审核样片。

考试就是上映。同学成绩普遍好,赢得家长好评,就是票房卖得好。

考砸了,家长不高兴,就是票房冷清。


网兜英语


这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定位准了,才能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如果把教学看作打仗,那么学生才是主帅,老师只是军师。主帅如果没有打这一仗的意愿,任你军师如何苦口婆心、巧舌如簧地劝导是没用的。而且,军师也不可能替主帅进行决策。因此,军师的职责是要把主帅想打仗特别是想打胜仗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然后从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地参谋军机就行了。

这样的角色定位不能颠倒,否则,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烦,越努力越与初衷相去甚远。


拆除脑壳中的违章建筑


课堂上要做到老师少教让学生多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精心设计,讲重点,抓关键,难点分散。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题,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方式。要用寓教于乐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做到老师少讲,学生还能多学。





王淑侠


课堂上能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课前教师对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学生的知识实际抓得准确。课上教师提问抓住关键要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人人动脑,个个跃跃欲试。这样,教师无须多费唇舌,学生就能“多学”了。


用户8816608353370


这不就是翻转课堂嘛,像洋思中中学,杜郎口中学,一但探索成功,变身成为名校,集中优质师资力量,好的生源,是可以实现老师少交,学生多学,活着自主学习,但是说实话,普通学校,走这条路,很困难!


矛盾螺旋影视厅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决定因素在教师,只有教师在这五个方面实现了转变,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少教多学”的局面。这五个方面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南是思想,只有思想科学合理,行动才会正确、才会有效益。在这一点上,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了、科学了、合理了,课堂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就当下的课堂教学而言,以学定教、以学为主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只有主动适应这种改革,积极响应这种改革,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课改洪流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教学的成功。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恰当

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理念的转变是根本,教学内容的恰当安排是关键措施之一。具体来讲,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从比例上讲,课堂教学三分之二的内容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2.从重难点上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组织的作用。

3.从学生活动上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能少于课堂教学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是“少教多学”、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恰当

一堂课只有45分钟,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必须体现出少教多学、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来。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安排学生的自学,三分之一用于教师的点拨、引导、讲解。

四、教学结构的设计要合理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从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这样来安排:

1.开头的引入环节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听记;

2.教学主体内容必须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能做点拨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不能越位;

3.教学难点学生须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来完成,在这一点上,教师同样不能越俎代庖;

4.课堂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由教师完成,或引导学生完成;

5.课堂拓展由教师负责提高材料,接下来的方式有两种: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合理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而言,课堂教学要实现“少教多学”的局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么三点:

1.教法必须以点拨引导讨论为主,讲解为辅;

2.学法必须以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反馈总结为主,听记为辅;

3.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明确这么一个道理: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是在教法的引领下学法,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互相呼应,不能成为两张皮。

以上回答不知满意否?立恒语文期待与您交流。


立恒语文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标准,如果单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参与少一些,学生参与多一些,恐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课堂教学的实质。

对于一些练习课,那么老师肯定要少说孩子多练,因为这种课型基本上需求就是这个样子,需要孩子多做练习,需要老师进行总结,孩子多做练习才能够巩固,知识老师总结才能够提高升华。

而对于一些知识密集型的课,那么老师肯定要进行教授,特别是一些新学习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讲,如果存在知识上的难点,那么老师必须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讲解,引导孩子完成知识的升华和体验这一点存在于我们大多数的课程中,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少讲,并且要多讲善于总结。

另外还有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比如说体育美术在这些课中除了欣赏课,大多数老师讲的都非常少,而孩子会进行大量的练习,大亮的唱,所以这种课型,适合于老师少讲而学生多练。

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决定着教育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同样的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处理方式都会不同,所以简单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少说让学生多练,不太容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