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衣赐履按:这个单元,我们讲了太后,讲了太监,讲了皇帝,这一回讲一讲士大夫。杨震,是东汉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所谓的“四知”太守。这个人让我很迷惑,他为人正直,又很清廉,又肯为民请命,老百姓当然希望这样的人当大官。但是——我要说但是,皇帝是个混球,太监和外戚都是“坏蛋”,那么,你又正直又清廉,我请问,是谁提拔你的?

公元105年,和帝刘肇去世,邓皇后立刘肇的儿子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读如商)帝,邓皇后升格为邓太后,临朝主政。

公元106年,刘隆去世,邓太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读如户)为帝,是为汉安帝,邓太后继续主政。

公元108年,邓太后封老哥邓骘(读如志)为大将军。邓骘这个人,不像别的外戚那么嚣张,有点礼贤下士的意思,颇举荐了一些人才。公元110年,邓骘举荐何熙(做到司隶校尉、大司农)、李郃(做到司空、司徒)等人入朝为官,还请弘农(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人杨震、巴郡(重庆市)人陈禅等做自己的幕僚,受到天下人的称赞

衣赐履说:邓骘任用了几个干部,是不是受到天下人的称赞,不好说,但一定受到了士大夫(儒生)们的称赞。

《通鉴》上说,杨震自幼孤弱贫困,但非常好学,通晓欧阳氏注解的《尚书》,博览群书,当时的儒生们给他很高的荣誉,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字伯起,弘农位于函谷关以西),意思是杨震同学,就是当代的孔夫子诶。杨震开馆授徒,当了二十多年民办教师,州郡官府征他去做官,他都不接受。

邓骘听到杨震的名声以后,聘他为自己的幕僚,此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后来,先后担任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刺史和东莱郡(山东省龙口市东黄城集)太守。在前往东莱郡的路上,经过昌邑(山阳郡郡政府所在县·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在做荆州刺史时举荐的茂才。夜里,王密来看望杨震,送上十斤黄金。杨震不受,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啊,你送来这些东西是为了哪一桩呢?

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以为杨震怕别人说闲话,就说,大人,您别客气,深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事儿。

杨震正色,说出那句传诵后世的名言:天知,神知(通鉴上是“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

王密大惭而去。

衣赐履说:杨震被称为“四知”太守,就是打这儿来的。

后来,杨震转任涿郡(河北省涿州市)太守,公正清廉,家教很严,家里很少吃肉,以蔬菜为主,子弟出门,也不坐车,都是徒步出行。有人劝杨震为子孙置办些产业,杨震说,今后人们一说起我的子孙,知道他们是清官的后代,把这当作遗产,难道还不够丰厚吗?

公元117年,杨震升为太仆(交通部长),后来又改任太常(祭祀部长)。

公元120年,十二月十六日,司徒刘恺退休,二十一日,杨震接任司徒。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刘祜亲政,刘祜的亲信们终于熬出头了,尾巴开始翘起来了。估计刘祜从小缺乏母爱,可能有恋母情结,对他的奶妈王圣,那可不是一般的好,这王奶妈靠着刘祜的依恋,据说干预朝政,无法无天。王奶妈还有个闺女叫伯荣,出入皇宫,就跟逛菜市场似的,极为随意,上下勾连,贪赃枉法。

杨震看在眼里,怒起心头,就上书说:

我听说政治运行依靠人才,治理国家就得除去那些害人虫。所以唐尧虞舜的时代,权力掌握在优秀人物手中,凶暴之徒,全都流放到蛮荒地区,百姓安乐,国家太平。但现如今却不是这样,有道德的人得不到升迁,朝廷里到处都是马屁精。奶妈王圣出身下贱,碰巧养育过皇上,虽然也有一些洗洗涮涮的功劳,但对她的赏赐则远远超过她应得的回报。王奶妈贪得无厌,不知抑制,干预行政,损害朝廷,扰乱天下,她是给皇上您抹黑啊!女子和小人,亲近之则高兴,疏远之则怨恨,很难对付。女子干政,是很危险的事。皇上应该赶紧让王奶妈离开皇宫,住到外面去,同时,皇上也应与王奶妈的闺女伯荣断绝来往。效法往古,与历代圣哲同德,难道不好吗?

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据说,这位就是王奶妈】

刘祜也有意思,他看过杨震的奏书之后,就把王奶妈等人叫来,把奏书给她们看,搞得王奶妈母女对杨震恨入骨髓。

不久,伯荣小姐姐与故朝阳侯刘护的族兄刘瑰结婚了,按史书的记载,这位伯荣姐姐非常淫荡,把个刘瑰迷得茶饭不思,竟然娶她为正妻。因了伯荣的关系,刘祜就让刘瑰继承了刘护的爵位,并且任命为侍中。

杨震怒不可遏,再次上书说:

当年高祖和群臣约定,非有功不得封侯,爵位继承的规矩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目的是防止叛乱篡夺。而如今皇上下诏把故朝阳侯刘护的爵位传给他的族兄刘瑰,而刘护还有亲弟弟刘威在诶。刘瑰既无功又无德,仅仅因为娶了王奶妈的女儿,就官至侍中爵至封侯,破坏制度,违背经典,连大街上的老百姓都觉得这是奇事一桩。皇上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谨守为帝之道啊。

奏书呈上,刘祜不理。

公元123年,刘祜封王奶妈为野王君(自西汉王朝以来,男封侯,女封君)。九月,五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十月六日,太尉刘恺为灾害背锅,免去职务。十月九日,刘祜任命司徒杨震为太尉,升光禄勋(宫廷禁卫官司令)、东莱人刘熹为司徒。

衣赐履说:刘祜给奶妈封君,从正面看,是刘祜有人情味儿,不忘养育之恩;从反面看,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奶妈政治,不伦不类,让我们后人读着都觉得别扭。给奶妈封君,我并不奇怪,我纳闷的是,杨震成天给刘祜上眼药,刘祜也不大搭理杨震的奏书,而且,刘祜身边儿的人都恨死这个老顽固了,刘祜凭什么擢升杨震?!

刘祜的舅舅、大鸿胪耿宝亲自拜托杨震,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表示李常侍深受皇上宠爱,想拜托三公征召他的哥哥当官,这是皇上的旨意。

杨震说,如果皇上有意让三府征召,那就让尚书直接发通知好了。

耿宝一看杨震不给面子,恼羞成怒而去。不久,阎皇后的老哥、执金吾(首都洛阳警备区司令)阎显也向杨震推荐自己的马仔。杨震一点儿没客气,也给怼回去了。

你杨震不识实务,有人识实务啊。司空刘授就是个“明白人”,一听说杨震把耿宝和阎显都给怼了,心下狂喜,立即把那两个关系户收到司空府,正式的公务员编制,手续办得妥妥的。

这时,刘祜下诏,派专人为王奶妈修建府邸。中常侍樊丰,以及侍中周广、谢恽等人结党营私,扰乱朝廷纲纪。杨震上书说:

如今天灾不断,百姓贫困,三边告急(东、西、北三方都在用兵),战事尚未结束,军粮供应都很困难,大司农的家底儿也快用光了。在这样一个动荡困难的时期,皇上下诏要为奶妈兴修宅第,将两坊合为一体(坊,是房舍密集住宅区,四周都是大街。一坊建成一家,已经很为庞大,两坊合成一家,大家可以想像),占据整条街道;雕刻装饰,极为精巧;为了凿山采石,官员层层催逼,耗费资财以亿万计。周广、谢恽兄弟,他们不是皇室亲戚,却依靠皇上身边得宠的奸佞,与樊丰、王永分威共权,请托州郡,势倾大臣。朝廷选拔人才,都要顺从他们的意思。而他们大肆收取贿赂,只要肯出钱,他们就举荐,甚至有些因贪赃枉法被终生禁止当官的人,也能出任显要官职。天下一片哗然,甚至讥刺朝廷。先师曾教导我说,在上面的人对百姓索取无度,财尽后则百姓怨恨,力尽后则百姓反叛,而怨恨和背叛的百姓,又岂能继续驱使?请皇上思量!

奏书呈上,刘祜不理。

樊丰、周广、谢恽等人见杨震接连进谏却未被采纳,更加无所顾忌,他们假传圣旨,征调大司农(国库)的钱粮、大匠(工程部)的工人、建材,各自兴建巨宅、林园池塘和亭台楼阁,劳役及费用无法统计。

公元124年,杨震再次上书说:

我位居三公,不能调和阴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城发生地震,那一天是“戊辰”日,地与戊、辰三者都属“土”,而地震的位置在中宫,这是宦官幸臣掌权用事的征象(我们不懂,这是怎么推断出来的)。我每每想到,皇上由于边境尚未安宁,对自己十分俭省,皇宫的墙垣殿堂倾斜,只用支柱撑住而已。但那些宠臣,却不能与陛下同心,他们骄傲奢侈,违反法律,征调役夫,大修宅第,作威作福,道路行人都起喧哗。之所以发生地震,恐怕就是为此而发。还有,去年冬天没有积雪,今年春天没有下雨,百官都内心焦虑,但修缮没有停止,这是发生旱灾的征兆。我盼望陛下振奋阳刚之德,舍弃骄奢之臣,以回报上天的警告!

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太尉最喜欢给皇上上眼药】

衣赐履说:天灾与臣僚的对应关系,本来是件很无稽的事情,来个地震,把宰相给撤了,来个水灾,把司空给撤了,三公基本上就是为天灾背锅的。但杨震的这份儿奏书有意思,正直如杨震者,一口咬定,去年冬天没下雪,今年春天没下雨,是王奶妈和中常侍这伙儿人招来的。我不想说杨震的奏书是胡说八道,我只想说,我们在读史的时候,要秉持一个基本事实,不管士大夫杨震者,还是奶妈王圣者,还是太监樊丰者,还是近臣周广者,他们都是政治人,在倾轧对手上,手段没有本质的不同,谁胜谁负,只看皇帝站在哪一边。

另,我对那几个哥们儿伪造诏书给自己建房,持怀疑态度。我有个想法,刘祜这个人,挺喜欢出去玩儿的,公元121年,邓太后刚死,这家伙就叫了一票人,跑到卫尉冯石家去玩儿,在冯家住了十几天。公元123年,十一月,刘祜跑上林苑去打猎。公元124年,春季,刘祜东巡,一去就是将近两个月。公元125年,刘祜南巡,死在路上。因此,如果刘祜真的动用国库给王奶妈、樊丰、周广等人修宅,我个人觉得,有可能是在给他自己修“离宫”。毕竟,这几瓣儿烂蒜,即使给自己修豪宅,没有必要用伪造诏书这种愚蠢的方法。

杨震上书,言辞越来越激烈,刘祜越来越不爱看,而樊丰等人对杨震也越来越愤恨。但由于杨震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对他不好下手。恰在此时,河间国(首府乐成,河北省献县)男子赵腾上书,批评朝政得失,刘祜大怒,将赵腾逮捕,送到诏狱审问,认定他犯了“欺骗主上”“大逆不道”之罪。

杨震上书营救赵腾,说:

我听说殷代、周代的圣明君王,受到小人物的抱怨和诟骂后,反而自我反省,检讨过失,修养品德。如今赵腾只不过言辞比较激烈罢了,毕竟没有犯下持刀杀人的大罪。我请求为赵腾减刑,留他一条性命,以劝诱草野民众为国进言。

刘祜不听。赵腾被当街处死示众。

衣赐履说:有一种感觉,赵腾和杨震是一伙儿的,赵腾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二月,刘祜离开洛东巡。樊丰等人因皇上在外而竞相大修宅第。太尉部掾高舒叫来大匠令史(工程部主管官员)询问核查,查出樊丰等人伪造的皇帝诏书。杨震写好奏书,准备等刘祜回京后呈上。

樊丰等人大为惶恐。这时,恰好太史(天文官)报告说星象发生变化,出现了逆行现象。于是樊丰等人便一同诋毁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杨震深为不满,而且他是邓氏家族的旧人(大将军邓骘推荐的杨震,刘祜恨邓家的人),对皇上处理邓家的做法,有怨恨之心。三月二十九日,刘祜回到洛阳,临时在太学休息。当夜,派使者颁策,收回杨震的太尉印信。于是杨震紧闭门户,不再会见宾客。

衣赐履说:樊丰等人要害杨震,杨震也要害樊丰等人。杨震是太尉,太尉部掾是杨震的直接下属,明摆着杨震要趁刘祜不在的时候收罗樊丰等人的证据材料。假如按我的推测,这几个家伙是“奉旨”修建住宅,那么,杨震非把这个事儿捅出来,非要掰饬清楚,那就别怪刘祜手黑了。

樊丰等人让大鸿胪耿宝上奏说,杨震本是大臣,竟不服罪而心怀怨恨。刘祜下诏,将杨震遣回原郡。杨震来到洛阳城西的夕阳亭,心中感慨,对儿子、门徒们说:

死亡,乃是士大夫的平常遭遇。我蒙受皇恩而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诈,却不能进行惩罚;痛恨淫妇作乱,却不能予以禁止,还有什么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要以杂木作棺材,用单被包裹,能盖住身体即可,不要归葬祖坟,不要祭祀!

于是服毒而死。

衣赐履说:好,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安帝刘祜是个混球,最信任奶妈、太监和外戚,以及所谓的一些奸佞近臣,那么,清廉、正直如杨震这样的人,是怎么走上三公岗位的?《通鉴》上说他清贫孤弱,他凭什么在五十多岁之后,如火箭一般升到司徒、太尉?咱还真得扒一扒。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杨震家世可不一般啊!

杨震的八世祖叫杨喜。当年,汉军把项羽团团围住,高祖许诺,谁能干掉项羽,封侯!最后,项羽力战而死,尸体被五个人撕做了五截,这五个人都被封侯,其中一个,就是这位杨喜,封为赤泉侯。

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这五位爷,一人抢了一截霸王的尸体】

高祖父杨敞,是汉昭帝刘弗陵时期的宰相,封为安平侯。

父亲杨宝,学习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不问世事,隐居教学。杨宝虽然没有做官,但做了一件事,让光武帝刘秀非常酸爽。公元7年,王莽征召杨宝做官,杨宝坚决拒绝,跑路了。这个事儿,光武听说后,就征召他,但因年老多病,没有当官。

看,杨震的出身可不低啊,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严格地推敲杨震的出生时间,感觉杨宝生他的时候,至少七八十岁了,有点怪,呵呵)。

对士大夫阶层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钱,而是名声、家世和师承。杨震有名声,有家世,我们看一下杨震的师承。

史书说,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桓郁是谁?大儒桓荣的儿子,桓荣是明帝刘庄的老师,桓郁则官至太常,史称,桓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

桓郁于公元93年去世,而桓郁的儿子桓焉,则很小就借父亲关系当上了郎官。公元107年,桓焉开始给安帝刘祜讲授经学,之后,做到侍中、步兵校尉,在顺帝刘保朝做到司空则是后话了。

回头再看杨震,他虽然早期并未做官,在家当民办教师,但在朝中始终是有人的。我们读史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古人的这笔法那笔法给骗了,他告诉你杨震有学问、正直、清廉,所以才能当上太尉,你要信了,就太扯淡了。

正确的方法是,先看他爹是谁,他老师是谁,他哥们儿是谁,然后再看他学问如何,性格如何,这才是看待问题的正确方法。

顺帝刘保即位后,樊丰、周广等都被诛杀,杨震也被平反。后来,杨家成为东汉后期最牛的大族之一,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都位列三公,有个玄孙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修。最有趣的是,隋文帝杨坚,号称自己是杨震的后人。

四知太守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修,据说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

东汉中后期,围在皇帝身边有三大集团,一是外戚集团,一是太监集团,一是士大夫集团。这三个集团既有斗争,又有合作,与谁斗争与谁合作,要看利益如何。从史书上看,士大夫集团的名声远远好于外戚集团和太监集团,是不是说士大夫集团的人品总体上远胜过外戚和太监呢?我觉得未必。不过是由于史笔掌握在士大夫集团手里罢了。

关于这几个集团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我们只开了一个头儿,后面,慢慢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