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內容免費推送

1月5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了《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單個冰雪季冰雪旅遊人數首次超過2億人次,大國冰雪旅遊時代來臨。

據測算,2018-2019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為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分別比2017-2018冰雪季增長13.7%、17.1%,“白色經濟”越來越受到關注。

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舉辦權以來,大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持續高漲,冰雪運動以及器材、場地、賽事、培訓等相關產業也有巨大發展空間,“白色經濟”備受關注。“白色經濟”雖然目前尚權威而又公認的定義,但意義基本和“冰雪經濟”重合。

“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2016年提出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全面推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戰略,以京津冀為引領,以東北三省提升發展為基礎,發揮新疆、內蒙古等西北、華北地區的後發優勢,帶動南方地區協同發展,形成引領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擴充的發展格局。

2019年3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明確指出,將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加快發展冰雪產業。

後續更多圍繞冰雪運動所展開的投資佈局將逐步落地,這將為冰雪運動帶來發展良機,賽事、雪場、裝備、培訓等多個領域潛力巨大。

作為我國新型的休閒度假消費方式,冰雪旅遊成為了提振我國國內旅遊消費的新引擎。數據顯示,2018-2019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均消費為1734元,是國內旅遊人均消費的1.87倍。

2020年冰雪旅遊十大人氣傳統目的地:東北地區品牌優勢明顯根據跟團遊和自由行的預訂數據,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 間,人氣最高的傳統冰雪旅遊目的地依次是哈爾濱、海林、長春、沈 陽、牡丹江、白山、大連、尚志、漠河、延吉。

“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哈爾濱中央大街

伴隨冰雪旅遊產品供給質量的優化和提升,哈爾濱市的“白色產品” 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不僅僅促進了冰雪旅遊景區收入的增加,對哈爾濱市交通運輸、酒店住宿、政府稅收、崗位就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從2011-2019年冰雪節期間, 遊客量和旅遊收入呈現指數增長。

“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國冰雪旅遊知名IP、旅遊目的地數量並不充足,形式也趨於同質化,而且對於這種高風險的旅遊項目,意外險、專業培訓等配套產品體系尚不完善,這些都是供給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白色經濟席捲國內旅遊市場

迅速火爆的白色經濟已席捲國內旅遊市場。《報告》披露數據顯示,2018-2019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為2.24億人次,旅遊收入接近3900億元,冰雪旅遊維持快速增長勢頭。而且,冰雪旅遊消費成為民眾常態化的消費選項。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市場調查顯示,每年我國參與冰雪旅遊的人數不斷上漲,61.5%的人有參與冰雪旅遊的經歷。

預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時,中國冰雪旅遊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將達到6800億元;

而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我國冰雪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超過1.1萬億元,冰雪旅遊將成為我國冬季旅遊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

投資聞風而動。《報告》提出,在上述新形勢的驅動下,我國冰雪旅遊投資呈現出大眾化、規模化、多元化特徵。

具體來說,目前,我國有關冰雪旅遊的投資領域主要瞄準城市基礎設施和冰雪旅遊商業項目兩類。據不完全統計,2018-2019年我國冰雪旅遊投資額約為6100億元。

其中,基礎設施涉及到高鐵、高速公路等道路系統、機場改造、旅遊廁所、遊客服務中心等。從商業項目看,冰雪旅遊投資以度假綜合體類為主流投資項目,在整體投資規模中佔比約45%;東北及華北區域仍為投資熱點;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投資效應顯現;城市戲雪樂園現穩定增長,其中,僅北京就擁有100餘家戲雪樂園。

“整體來看,雖然受到時間、地點、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但現階段冰雪旅遊已成為我國不少地方擴大旅遊產業大盤子的重要著力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表示。

“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新市場格局漸現

聚焦冰雪旅遊消費本身,多家OTA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這類主題旅遊產品在我國還屬於新生事物,但快速擴容的消費需求也讓供給端不斷呈現新的特點。

“在奧運冰雪熱的帶動下,北方旅遊目的地的冰天雪地觀光和專業滑雪休閒度假優勢明顯,與此同時,南方城市在娛雪休閒方面的優勢逐漸建立,市場格局日益清晰。”攜程旅遊大數據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彭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報告》也指出,北方發展冰雪旅遊主要依靠傳統資源優勢,而南方則更注重本地市場強大的消費能力和遊客區域消費的規律,通過修建大型冰雪商業綜合體和山地滑雪設施等吸引了不少南方近程體驗冰雪的遊客。

根據《報告》,各地區冰雪旅遊人數增長呈現“兩高、三快、N平”的增長態勢,

“兩高”是指新疆、河北冰雪休閒旅遊人數實現30%左右高速的增長;

“三快”是指黑龍江、吉林、遼寧冰雪休閒旅遊人數實現年均15%左右的快速增長;

“N平”是指內蒙古、青海、貴州、湖北、浙江等實現年均10%左右的平穩增長。

彭亮則從OTA的角度介紹,根據跟團遊和自由行的預訂數據,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間,哈爾濱、林海雪鄉依舊是人氣較高的傳統冰雪旅遊目的地,當地冰雪旅遊路線和旅遊產品經過多年的打造,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體系,成為了同類產品中的熱門選擇,但同時,西藏的拉薩、林芝的冬季雪景也讓當地成為遊客冰雪旅遊目的地的新選擇。

此外,河北、新疆、內蒙古憑藉其獨特的旅遊資源也逐漸成為人們冬季出行的主要選項。“而且,區別於往年,2020年遊客對於新疆、西藏、湖北的冰雪線路關注度已明顯提高。”彭亮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遊類型的選擇上,根據攜程預訂數據顯示,仍有超六成的遊客在進行冰雪主題遊時會選擇跟團遊,但其中,小團化、個性化、主題化、定製化產品熱度快速上升。

“白色經濟”是旅遊市場下一個藍海?

高速發展難掩供給痼疾

任何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經過一段摸索期,冰雪旅遊亦是如此。早在2017年,原國家旅遊局局長、現文旅部副部長李金早就曾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我國冰雪旅遊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多數地區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冰雕、冰燈等觀光類層面,冰雪度假類產品、冰雪民俗體驗性旅遊產品十分缺乏。多數冰雪旅遊產品缺乏創意,特色不夠鮮明,賣點不夠搶眼,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直至目前,上述情況仍未充分改善,我國的冰雪旅遊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狀態也沒有根本性地改變。”王興斌表示。

實際上,《報告》也指出,現階段,我國冰雪旅遊存在重冰雪運動,輕冰雪消費;重項目本身,輕產業鏈延伸;重旅遊開發,輕環境保護;重項目投資,輕企業運營;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完善;重產業促進,輕政策銜接等現象。

王興斌指出,相比其他主題旅遊,我國的冰雪旅遊中重觀光輕參與的佔比仍較高,與國外冰雪旅遊發展相對成熟的目的地相比,國內體驗性、休閒性產品不多,供給同質化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

“除了產品本身,現在我國冰雪旅遊配套服務也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運動教練、器械租賃等發展情況參差不齊,亟待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入局。”王興斌認為,其實,發展冰雪旅遊不能將目光僅侷限在旅遊行業之中,因為它是一個融合了旅遊、體育與文化行業,以交通、建築、裝備、醫療、教育等近10個產業為支撐,橫跨多領域而形成的綜合性產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王興斌等多位專家還表示,在如此可觀的市場前景下,我國擁有的冰雪旅遊知名IP並不充沛,目前僅有雪鄉、長白山景區等幾個名字被遊客普遍熟知。

“中國旅遊已經從感受旅遊、體驗旅遊的階段向享受旅遊階段進行轉變。享受旅遊時代需要通過IP打造來形成長效吸引力。”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任國才直言,打造冰雪旅遊IP需要從冰雪旅遊IP形象、IP產品、IP節慶三個方面來入手,進行冰雪旅遊IP創意設計、IP產品打造、IP營銷傳播和IP產業培育。

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行業相關的文章!不落地、不創意,您有好的素材、案例可以聯繫我們分享哦!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