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五章 记忆 2

第三节 遗忘规律

一、遗忘的概念及种类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二、(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发现曲线第一人)遗忘曲线。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教师招聘《心理学》第五章 记忆 2

遗忘曲线:遵循“先快后慢”的遗忘原则。

(二)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对熟练地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的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以往要快得多。

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3.学习的程度——研究表明,50% 的过度学习效率最佳,即学习程度达到150%。

4.情绪体验——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遗忘的原因

(一)衰退说

(二)干扰说

1.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作用。倒摄作用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三)压抑说

(四)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但就是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第四节 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种类

(一)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视觉表象是比较鲜明、最常发生的表象形式。

(二)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根据对象范围和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表象称为个别表象;对于某一类事物的表象称为一般表象。

(三)遗觉象

三、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的三个特征

第五节 中学生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

二、有效的记忆策略

(一)复述:复述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述的方法。最好是精细复述,即寻找意义和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联系。

(二)背诵:人们必须做提取信息的联系。因此,当人们读一篇文章时,应该不时地合上书,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刚才阅读的内容复述出来。

(三)结果反馈: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记忆线索: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

(五)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1.增强自信心。2.调节积极性。3.调节情绪状态。4.集中注意力。5.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记忆术常见的记忆术主要有:

1.自然语言媒介法。2.地点法。3.视觉表象法。4.首字母缩略词法。5.谐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