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饶洋镇岗下村:1000多亩生态茶园鼓起村民钱袋子

饶平县饶洋镇岗下村凹背輋,茶叶生长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生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凹背輋里有一位茶农李诗忠,他在发展茶产业的道路上,认识到好茶必须要有茶园的立地条件、管理方法以及加工工艺等条件。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他不仅成功“盘活”茶产业,还带动村民一起种植绿色生态茶,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腰包也鼓起来了。


饶平县饶洋镇岗下村:1000多亩生态茶园鼓起村民钱袋子

李诗忠(右)正在指导茶农科学摘茶。本报记者 李欢欢 郑媛 摄

潜心钻研 提高茶叶质量

近日,记者在岗下村凹背輋看到,一丛丛茶树种植在层层的梯土上,整整齐齐,远远望去如绣在山腰上的绣品。山腰上的一栋栋房子错落有致,像是点缀在山间的珍珠。

走进岗下村凹背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眼下正值采春茶的时节,村里户户人家正忙着采茶、制茶。见到李诗忠时,他正忙着烘焙茶叶。李诗忠是岗下村凹背輋大窠里茶场的创始人,也是带领该村村民种植生态茶的领头人。刚见面,他还有些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但当聊起茶经,他便滔滔不绝。虽然他才有48岁,却有着30余年的制茶经验。


“我爷爷、我爸爸都是茶农,我从小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也跟着他们一起制茶。”李诗忠告诉记者,一次他偶然喝到一杯口感甘醇的茶,一问才知,这是生态茶。他了解到,生态茶虽然年产量少,但是品质高,可以卖高价格。从那之后,李诗忠便有种植生态茶的想法。此后他开始研究学习,制茶的工艺日益长进。

“茶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及饮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品质的生态茶更有优势。”李诗忠说,2011年他开发了"大窠里茗茶示范基地”,开始种植生态茶。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目前他在海拔800米的大窠里山开垦了500亩茶园。

“以前,产品加工后卖给经销商,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独特的茶叶包装,以散茶的形式卖出去,价格就会很低。”李诗忠说,后来他自己注册了品牌,对茶叶进行包装,卖到了理想的价格。李诗忠说,茶场的茶叶达到欧盟认证标准,优良的品质吸引了梅州、潮汕三市的客户购买。


传道授艺 带领乡亲种茶致富

大窠里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土质呈中性,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水质好,适合种茶,李诗忠希望通过带动农户种植生态茶叶,实现脱贫致富。因此,李诗忠经常走家串户,鼓励乡亲们种植生态茶,并手把手教技术。

“以前村民为求产量、图省事,种植方法不科学,每年分五批采摘,不仅辛苦,茶叶的价格也较低。”李诗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建议乡亲们要发展生态茶,但刚开始茶农们都对此表示怀疑。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李诗忠承诺,只要茶农按照他的管理方法和制茶技术,做到不使用化肥、除草剂,施有机肥,一年只采春茶,茶叶达到他的要求后,他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茶农们在李诗忠的鼓励下,逐渐改变了使用化肥、农药,贱卖茶叶的传统思想。此后,陆续有当地茶农与李诗忠签订协议,共同发展生态茶园。截至目前,已有50多户当地茶农与他签约,李溪财便是其中之一。

“9年前我种了3亩茶园,但茶叶销售不出去,看李诗忠茶叶卖得好,我也就跟着他一起干,他也将种植、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新理念、新技术传授给我们。”李溪财说,签约后,他按照李诗忠教的方法去管理茶园和制茶,虽然茶叶产量少了,但质量却提升很多。“以前茶叶一斤卖20多元,一年茶叶收入也就几千元。如今一斤茶叶卖到100元左右,一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因此,我还扩大了种植面积,现在自己有5亩茶园。”李溪财开心地说,前几年他家还盖了新房子,生活越来越好。

采茶制茶季期间,是李诗忠最忙碌的时候。“昨天凌晨4点多,我跑到8户茶农家里,看茶叶‘摇青’后的发酵状况。因为‘摇青’是茶叶香气产生的关键工序,如果茶叶的发酵程度不足,就要在下一次‘摇青’时及时纠正过来。”李诗忠说,除了上门为茶农指导制茶技术,李诗忠还经常邀请茶叶专家、制茶大师,免费给村里的茶农传授生态茶种植方法和制作工艺。

“村里收入增加了很多,这多亏了李诗忠。他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帮助村里茶农提高收入,很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子。”岗下村村书记詹潮敬说,如今,凹背茶山已初具规模,有茶园1300亩,村里的茶农逐步走上了种植生态茶叶的道路,收入稳步提升。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共同致富才算富。”务实能干的李诗忠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引领着全村茶农朝着绿色生态、健康好茶的方向健康发展,把村里的茶产业做大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