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时代的人也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观念等等。然而是社会更迭日新月异,旧的理念不一定就适用于新的社会,教孩子也是一样的,老一辈的观念不一定适合现在孩子的成长发展。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小的时候老人们总是教导我们:“吃亏是福。”可是真的如此吗?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我们公司之前有一个女孩儿,是个在校大学生,过来这边实习。小姑娘为人勤恳,特别老实,做起事来也踏实认真。公司一般都会让老员工带带这些实习生,所以员工们索性也会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丢给他们做。和她一起进来的人有好几个,其他人对老员工的要求总是会酌情拒绝,可这个小姑娘很少说不,慢慢的,大家知道这个姑娘好说话,手头有什么岁活都喜欢拜托她帮忙。

有一天小姑娘被主管叫去说了几句,我去安慰她,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说没有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务,所以被责骂了。我问她为什么没完成呢?是时间太紧了吗?她说:“别人叫他做一些其他事情,时间有点赶就没完成。”我说:“既然手头有事情,那你就拒绝他们呀,为什么还要帮忙呢?”

她说:“都是同事,我不好意思拒绝,而且他们都是老员工,我妈妈说到公司里就勤快一点,吃点小亏也没关系,给别人留点好印象。”

也许小姑娘给员工们留下了好印象,但是在主管心中她却成了一个没有时间观念,办事不利的人。她正是被她妈妈这种“吃亏是福”的观念影响了,所以才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总是觉得吃点亏也没问事儿。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用吃亏是福来抚慰自己所遇到的不利,可是吃亏真的是福吗?这句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教导真的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吗?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人们对“吃亏是福”的误解

“吃亏是福”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中最脍炙人口之一的一个。关于这四个字有这样两个故事: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一直在老家,兄弟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有一天郑板桥收到弟弟的一封来信,原来弟弟和邻居家由于两家合用的一堵墙起了争执,明明契约上写的明明白白这是郑家的墙,后来借给邻居盖房用了,现在郑家想改修一下房屋,可邻居偏说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死活都不肯让,寄信来想请哥哥帮忙打官司。郑板桥知道情况后,给弟弟回一字幅写着“吃亏是福”。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郑煊以经营木材生意为生,后来有一次他到外地做生意,不料木材价格狂跌,即将血本无归。郑板桥得知他的情况后又送给郑煊一幅题词“吃亏是福”,这次在后面附上小字: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郑煊带着题词回洪江,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木材价格突然升高,他意外发了财。后来他将郑的题词作为家训,刻在屋子的墙壁上以示后人。

所以这才是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要让我们事事礼让他人,甚至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灌输错误的“吃亏是福”的观念对孩子有何不利影响

第一、 使孩子变得没有个性

案例里我提到的那个小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吃亏是福”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她,使得她不懂得去拒绝别人,不敢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内心总是陷入自己与他人的冲突之中,一点个性也没有。明明自己要事缠身,却还要一并应下别人碎碎杂杂的琐事,自己的事情做不好不说,盲目的包揽甚至还有可能耽误别人的工作。

第二、 使孩子在他人眼中“透明化”

在我看来,“吃亏是福”是集体生活中最大的坑,如果孩子总是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事事都迁就别人,过分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那么他人在行在做事时将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在他们看来孩子感受不重要,怎样都可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透明人,被大家忽视。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第三、 容易被骗

信奉“吃亏是福”这一理念的人,往往为人忠厚,老实诚恳。这类人常常替别人考虑,甚至很多时候会因此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也很容易相信别人,因此更容易上当受骗。当今社会愈加复杂,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孩子没有一点防备心,是十分堪忧的。

正确理解“吃亏是福”后怎样教育孩子?

一、 教孩子掌握好“吃亏”的度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妥协是一种智慧,既是利人也是利己。所以“吃亏”也有底线,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把握好这个度,不要一味的吃亏,否则就是真吃亏了。本该大家共同出力完成的事情,一个人代劳,本该别人承担的责任,一个人全扛……长此以往换来的恐怕不是福气吧!所谓的“吃亏是福”是告诉孩子不要太过注重眼前的得失,要考虑长远的利益,而不是一味的牺牲自己的利益。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二、 告诉孩子量力而为

能力有大小,要教导孩子量力而行,学会拒绝也是一种教养。即使是帮助别人,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范围,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一定要拒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于自己,于他人都好。不懂得拒绝他人,甚至出于热心把他人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别人找你帮忙你解决不了,再去找其他人解决,无形中为自己增加烦恼不说,有时候还会吃力不讨好。尤其是当孩子长大后,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可能会吃大亏。

孩子吃了“哑巴亏”,还说吃亏是福?教娃掌握“吃亏”的度是关键

三、 “友好”有底线

对人友好是一种美德,但友好也是有原则和底线的。“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做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以友好回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我们不能盲目的对人友好,见什么人都掏心掏肺。孩子们年龄还小,这样的人际相处需要大于相处需要大人们引导,因此家长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如何去打造自己的朋友圈。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忍让别人,学会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