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祠堂變美

扶持村組修葺祠堂 打造鮮明宗祠文化品牌


陳氏大宗祠經過重建和修葺,

已重現500年前盛景,

獨特三寶重現往日風采。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一寶:著名理學家陳白沙親筆題寫牌匾。陳白沙雖是江門新會人,但白坭祖輩陳冕是白沙先生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家族修葺祠堂時,陳冕特地邀請他為祠堂題字,這也是白坭祠巷村人的驕傲。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二寶:廣東眾多陳氏祠堂中唯一一個接旨亭。在陳氏宗族的七百年曆史中,共出了44名七品以上的官員,其中最顯赫莫過於陳朝綱,接旨亭便是因其而建。接旨亭是承接皇帝聖旨的地方,在廣東地區範圍內的陳家祠堂,唯獨陳氏大宗祠建有接旨亭,是陳氏族人光榮的象徵。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三寶:長達150米、合共17冊的《陳氏宗譜》。宗譜完整地記錄了700年前,陳氏始祖陳規於此繁衍生息的全過程。後來,陳氏後人為了方便本族後人及遊客查閱,把17冊的族譜編製成了長達150米長的掛簾,記錄了1927年至今出生的族人,女性及外嫁女也記錄在內。現今,仍有在世族人在記錄入冊。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未來,你們村祠堂也會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宗親和睦

以祠堂文化為紐帶 凝聚鄉賢力量


每年元宵節,陳氏大宗祠都會舉行

“元宵添丁掛燈”儀式

只要是本族族人,無論身處何方,

都會在當日回祠堂參加開燈儀式。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添燈喜宴已經成為

族人共賀新生命的方式,

也成為族人之間加強溝通、

聯繫的重要渠道。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宗祠門前陳列了歷代陳氏宗親功名碑,

第一道門內設慈善馬拉松龍虎榜,

從2012年至今已累計籌得近140萬,

每個捐款人都榜上有名。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陳達榮介紹慈善馬拉松龍虎榜。他表示,能為宗親做貢獻,非常自豪。


這既是對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良好傳承,

也實現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激發族人努力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未來,鄉賢力量將得到發展壯大~

文體豐富

依託祠堂空間載體 打造村居文化中心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萃英館。


武術協會、書法協會……

陳氏大宗祠活化升級後,

變身為面向社會開放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

政府還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組織,

扶持培育了14個文體協會,

協會會員總數超過400人。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目前,陳氏大宗祠已成為

基層黨建新陣地、社會組織孵化新陣地、

農村公益性文體活動中心、

精神文明教化中心。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舉辦的電子琴培訓班。


150米長陳氏族譜掛簾,500年曆史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舉辦的書畫培訓班。


無論是否是陳氏族人,

如今隨時都能進入陳氏大宗祠享受服務,

這裡已成為外來人口融入社區的重要平臺、

新老三水人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心


今年,三水還將通過“祠堂+音樂”的模式,打造祠堂音樂節;通過“宗祠+旅遊”的模式,拓展實現旅遊服務等功能,在祠堂及祠堂周邊區域打造出獨具當地特色的旅遊項目,讓祠堂成為文化IP和旅遊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