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物業的都很有錢嗎?一個小區幾百上千戶,物業會收很多錢嗎?

藍天80140014


就拿新房交工來說,比如萬達吧,交房需要交一年物業費,1.5-2.5元每平米左右,咱們按照1.5算,100平米房子需要交,1800元,交房後想送電裝修交三份錢,一份保證金1500左右,說是可以退,一份垃圾清運費800元,一份裝修管理費450元,共計4550元,萬達一個小區基本是8個樓一個樓2單元每單元4戶,30多層,我們當地32層一樓二樓商鋪也就30*2*4*8 1920戶,每戶100平米計算!1920*4550差不多是1000萬,物業公司要收增值稅17%,小區二次加壓設備還有電梯照明等費用叫公共能耗費用另外收取!小區剛交工綠化保三年物業不用支出,建築質量物業聯繫開發商,這樣的小區需要保安20名,萬達給的高2800一個月,保潔承包給中介1800一人需要20左右,客服4名財務2名,水電工5名,經理一名,我們算算人工,保安開支70萬一年保潔48萬一年,客服12萬,財會7萬2,經理10萬,水電工18萬人工開支180萬不到,

還有地下車庫衛生費電費,物業不搞沙霸,就是把買裝修材料的拉業主群,幫推薦下,拉沙子的幫推薦一下,市場價都是,至少返點百分之15,還有小區廣告小區商鋪物業費,

新交工小區你不交物業費都領不了鑰匙,之後不繳費直接停電,你告訴我利潤大不大?

就算過了三年物業自己弄綠化質保房子每年最少150萬純利潤,哪個物業不偷稅漏稅加上這錢加上廣告費,300萬上下,只要起訴業主就是贏!很多地方拍賣物業,也就是新小區收了2年物業費,別的物業來白乾兩年,有的物業就弄起來強制裝潢材料的生意,來錢快,2000戶人家裝修壟斷一個沙子水泥一年100萬輕鬆,何況裝修材料又不是一種

對於老小區來說小區容積率太大戶數小於1000戶,盈利難,但是也掙錢,弄兩個老頭5個保潔,老頭一月1300看大門,保潔1200一人掃3棟樓樓梯,一個月阻止老頭和保潔掃一次院,每年收聯通或電信贊助費,只能用一家公司網,3萬最少,廣告不賣不賣賣3萬,業主信息賣一賣,小區物業費5毛一平米,400500戶,也20萬左右,地方政府鋪貼10萬塊錢,哪怕收費率百分之30,也一年20多萬收入,人工10萬,對半掙


噴子指導員


幹物業人,一分沒有,全靠讓老百姓,提前拿岀錢來,幹物業人,才有錢花,幹物業人,全知,只有幹物業,來錢塊,不用本錢,還沒人管,幹物業人,把小區當成幹物業人,來錢道,幹物業人,把小區當成幹物業人的,幹物業人想怎幹,就怎麼幹,老百姓如不同意,幹物業人對百姓幹壞事,取消物業,減輕老百姓負擔,向以前一樣,有居委會,辦事處管理,


劉步彬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僅此交流而已,不喜勿噴哈!小區在5萬平方米以上、開發商建設單位未留下太多遺留問題、業主委員會熱爰公益事業,如果在相對成熟地段,還有重要一點是封閉式管理的,基本上有錢賺,如何是5萬平方米以下,小開發商留下問題又多、業主委員會的人各懷心思,地段不好又沒有廣告收入,能夠維持起走都算經營管理不錯了。原因有三,其一.人工工資上漲厲害、社保稽查嚴格、各類福利等,一個人員工資平均3000元+。其二.增值稅改革方案出臺之後,各類稅費增加。其三.有此業主委員會的人雞骨頭上刮油、如果再出一點風險(外部環境或員工安全事故)、一部分業主以服務不滿意拒絕繳費。現在順便一個工傷事故都是五十萬以上,你住的小區有多少平方米,一平方米物業費多少錢,帳是可以算的。有的人說明知虧本你還做什麼呢!“有份額才能有發展”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所以只能用盈利能力強的項目補貼這些虧本項目。我幹了五年物業2019年才轉行的。


然後呢145316465


物業的支出也很多,員工工資,保險,辦工耗材等,員工成本年年漲,漲物業費很難,更不會年年長,物業的利潤比較薄,一個項目經理的工資就佔用幾百戶,甚至更多的物業費。特別是開發商的物業,首先是為了配合銷售賣房,品牌宣傳,其次為了掙錢,前期很多物業需要開發商撥款生存。

就算一個物業不賺錢也不會輕易撤離,因為前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比較多,好不容易穩當了,怎麼可能讓別人過來。知名的房企很在乎自幾的牌了,萬科,恆大等,如果自幾的樓盤讓別的物業幹,很可能砸自己的牌子!物業的水很深,也有一些其他的掙錢門路,也需要跟當地的一些部門搞好關係,內部也得搞好關係,也得維護與業主的關係,能幹的了乾的好物業的,情商要高,知名點的還要求學歷!


蘿蔔3291


物業前期投入就是物業辦公室裝修,辦公設備設施,辦公材料,工程維修材料工具,保安設備,保潔工具,綠化工具,人員服裝,業務費用等等。收入主要是物業費,地產車庫的管理費,電梯廣告我們這裡從2018年劃到電梯費用裡面,其它就是不合規的就是佔用公共區域劃分的停車位收取的停車費及廣告費還有攤位費。


涼拌饅頭哥


兩塊多三塊的物業才賺錢,一塊多的賺不了幾個錢。這行業要賺錢就兩個方法,要麼拿好的項目,要麼拼規模。

兩三塊的物業確實有點利潤,但基本被開發商自家物業包圓了,一般的物業公司想拿很吃力。而且吧,頭條裡罵物業的人大半不住這種小區,談這個沒什麼意思。

剩下的就是廣大三四五線城市的幾毛一塊多的物業公司了。典型的高層小區10萬方,1.5每平的標準,物業公司一年收入不到200萬,除去各種開支一年賺個二三十萬。一個公司這麼些人一年到頭利潤幾十萬?夫妻倆開個早點鋪一年還能純收入二十萬呢。所以物業公司要想賺錢就得拼命搶項目,一個項目賺十幾二十萬,有10個項目在手就能有100多萬利潤了。

所以,有些人總想著物業不好就換,公開招聘就是,大把物業公司報名。不要搞錯了,不是你的小區是香饃饃,只不過物業公司搶項目心切罷了。


澹澹言懷


韓國買的一套公寓沒有公攤面積,帶有2個車位。


oasis28


物業公司的利潤有多少?

在頭條的發帖者看來,物業公司簡直就是肥得流油。一年至少幾十萬,上百萬的利潤。

如果告訴你,相當多的物業公司,特別是小物業公司,一年下來利潤也就幾萬元,甚至打平,你信不信?

自己搞過實體的,懂財務知識的,都懂得

分析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無非就是看它的收入和支出。

沒有這種歷練而又思維僵化的,他的最大優點就是油鹽不進,除了自己想聽的話任何話都當耳旁風。所以下面的帖子不必繼續往下看了。

和其他實體不同,也更簡單的是,物業公司的經營狀況沒有高潮和低谷,基本上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收支狀況。

有企業經營經驗的人,到小區走一圈,不用看賬本,心裡就有數,就能估計個八九不離十。

物業管理工作是做什麼的?

根據法律法規的定義:“住宅物業管理(以下簡稱物業管理),是指住宅區內的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或者通過其他形式,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

物業公司的錢從哪裡來?都是從業主身上“搜刮”來的,說幾十萬、上百萬的人,你交過那麼多錢嗎?

第一,物業公司的基本收入是明擺著的。小區的物業費是公開的,小區有多少戶多大面積也是公開的。物業費乘以面積,一般小區,大概能有90%的業主交費。會小學算數的,自己簡單估算一下,就能知道結果。

第二,物業公司還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小區停車場和電梯裡面的廣告牌。很多人以為又是一塊肥肉。不要當廣告商是傻瓜,在你這裡投廣告能有多大效益?以移動公司為例,在電梯裡的幾塊廣告牌,一年也就給3000元。其他的都差不多。

停車位收入。幾百臺車的較大小區,這筆收入也可觀。但是私有產權的停車場,私有業主要拿走一大塊,公共地面的停車位,收入要歸業委會賬戶,上面的情況,物業只收少量的管理費。老小區管理費很低,這筆錢就貼補給物業公司。

這其中,每臺車每月交多少錢,總收入也能算出來。

有商鋪的,房租收入歸業主,與物業無關。

知道了收入,再看支出。

物業公司的支出也是明顯的。

1,人員工資。比如大門口一個保安崗位,8小時一班就要三個人。每人每月至少休息4天。三個人就缺12個班次,沒有人上班。需要人來頂崗。也就是說,一個值班崗位就要三個半人的工資。假設每個人工資3000元,公司還要替他交五險一金類的社保醫保。一個人的支出,公司就要接近5000元。×3.5,就是一個崗位的總負擔。少算點,就是15,000了。不必查花名冊,看看你小區有多少崗位,加上辦公室的管理處主任會計出納。水電工。總工資很容易估算。

每年還有11個法定假日,物業必定要值班,按勞合法要給三倍工資。這個等於是一年多給一個月的工資。

員工工資都不必找物業要工資單,懷疑上面收入數字不確實的,會上網吧?到當地的招聘求職網上,看招聘崗位的工資就會知道。

辦公室要辦公室的費用,保安要有制服。這些都是錢。

2,電梯是特種設備,政府規定必須有有資質的公司進行維保。每月巡視三四次。故障隨叫隨到。每年要技術監督局年檢一次。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3,消防維保,也是專業公司承擔,煙感,噴淋,主機,消防泵,防火捲簾,報警,費用也可觀。

4,清潔費。現在為節省人工,一般是外聘保潔公司。

5,綠化費,要專門的綠化公司來打理。

6,水電設備,監控設備,消防設備,滅火器,指示燈等等,公共設施維修更換,除了大項目和房屋主體可以由專項維修資金支付,上面這些都由物業費支出。也是一筆不算小的費用。

7,稅金,大概是總收入5%的樣子。

8,業主家的水費電費都是單獨和供電公司自來水公司結算的。但電梯的電費,高層樓宇加壓水泵電費,公共部位的電費。很多都是24小時運轉的,這由物業公司從物業費負擔,是一大塊。(有的地方,單列收電梯費,當然物業費會降低)

8,還有環衛消殺費,定期上門噴藥滅蟲。化糞池定期清運費。這個不多。

9,大城市,還有個物業管理協會費,一般是住宅局退休老幹部搞的,攤派年費,樓盤大的數萬,小的數千。

10,業委會活動經費,業主文體活動經費,業委會大會召開費用。少則幾千,多則幾萬。

11,不可預見費。這個,當過大小老闆的,幹過企業的會計出納的都知道。

不知道別問,就當不存在好了。

投入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想都別想。

0033想到這些,大概差不多了。知道了一個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收支差就是它的利潤。

瞭解的人看了這個帖子,會有共鳴,也會會心一笑。想了解點新情況的人看的,會覺得,啊,原來是這麼回事,這麼個套路。

裡面的一點企業經營常識,將來您有機會創業的時候,多少會有點點啟蒙作用。

毫無財務基礎,不懂又不感興趣的,請您快閃勿噴,數字太枯燥了。

上面說的數字都是一線超大城市深圳的狀況,不同的地區,大小城市鄉鎮,都有地方特色,當地政府都有保護勞工的法定最低工資規定。質疑裡面工資誇大縮小的,請上網查你們當地求職網上的招聘工資,這個不用教了吧?

注意這些說的是正規的企業和受勞合法保護的情況,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或村裡作坊找人看大門,或退休人員返聘的,只要有人願意幹,拿500塊錢也行。

這裡有個法律知識,男60女55歲以上的人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就是說,什麼加班工資最低工資限制等等,不適用於這些人,有過找勞動局投訴的例子,說公司給的那點錢太少,不夠法定最低工資。電話那頭很客氣的說,親,這個真的不歸我們管,你們自己協商,雙方同意就行。

物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費用佔了總收入的大頭。現在的保安收入,比10年以前,大概翻了有兩倍多。

你交的物業費漲了多少?原來的2塊會翻成6塊?

兩元能漲到兩元3,4,就不錯了。

這些缺口都是物業公司內部消化了。

有些可以用新科技代替,比如,周邊多裝攝像頭,減少巡邏保安。這叫做用技防代替人防。但是大多數工作不行。

想漲物業費?罵死你,現在很多人都不想交。他們覺得物業就應該學雷鋒。

可物業的員工要掙錢養家吃飯。

現在的人都會上網,在現在供小於求的勞力市場上,你給的工資低於網上的招聘工資,他就跳槽去更高薪的地方。

現代員工的維權意識很強,清楚勞合法的條款,超時工作不給加班費,法定節假日不給三倍工資,公司不給交醫保社保,一個電話投訴到勞動監察大隊,勞動局就上門來調查處理,落實了確實不給加班費的,就要雙倍罰款付給這個員工。所以員工是很樂意舉報這類不守法的公司。

即便如此,物業公司招人仍很難,人員流失率很高,年輕人嫌工資低不願意幹,嫌紀律嚴格也不願意幹。

市場經濟情況下,物業公司的經營者如果不維持市場平均水平的工資,就招不到員工。

細心的業主會注意到,以前小區的物業人員,特別保安大都是漂亮的小夥子。現在大叔大嬸多了起來,門口的保安也有女的上崗。為什麼?就是上面說的原因,這些人的工資稍低,且家裡有負擔,也會看重這份工作。

物業費漲不上去,普遍結果就是,儘量減少用工。換句話說,偷工減料。

聰明的物業公司,會把所有這些收支攤開,給業主看,爭取業委會的理解和支持。

在比較規範的小區,有對價格不那麼敏感的業主,理性的業委會和業主會同意適當上調物業費,以維持服務質量的不變。

除了物業費比較高的高檔小區/大的物業集團,一般小區的小規模物業公司,經營都比較緊張。

有人會問,既然困難,物業公司為什麼不滾蛋?

挺著,也許將來會好一點,也為了養人,員工能過下去。

再說不幹這個,去幹什麼呢?除了國有壟斷企業,水電油,通訊,哪個行業的錢好賺?

有多少實體經濟企業,不是在微利或者虧損線上掙扎?

當然上面說的是正經八百的公司,那些黑社會物業壟斷小區,欺壓業主的,不在此例。

眼前有個現成的例子,大家可以用上面的成本核算來估計一下。

南京有個煉油廠的老小區,300戶,3棟老公房。

2015年以前由企業全部負責。每戶每平方每月交兩毛錢物業費。居民們生活平靜。

2015年之後移交給社區。社區招聘物業公司的條件是,維持兩毛錢物業費不變。

結果是先後有幾個物業公司來了幹幾個月就撤走。至今棄管。小區外來車輛停滿人沒路走,垃圾遍地。外來人員到處亂竄。

居民投訴到社區,社區說問題已上交到街道辦,等待協調處理。

等待什麼呢?

300戶每平方兩毛錢,按一戶100平方,一個月收齊了6000元。

假設能停150輛車,每車每月100元。合計15000元。

以上合計2萬元。

寬打收入,加1萬,每月3萬。一年36萬,看起來不少了。

可按前面的分析,大門一個保安崗,一個月就要15,000。

剩下15,000,這點錢怎麼用?

居民吃慣了企業包攬一切的大鍋飯,不願意多出錢,如果政府不給補貼,這道題無解。

還有一條路,業主自己管理。大爺大媽們別跳廣場舞了,組織掃街隊搞衛生。再派人輪流在保安室值班。

問題是,現在人聰明的鬼精鬼精,個個都希望別人為自己付出,自己來享受社會主義大鍋飯的成果,別看高調口號喊得震天響,真幹起來,誰會當那個傻瓜?


醉太平II


強烈要求:取消落後的物業公司管理小區模式,大力提倡:建立現代化小區自治物管模式。

物業公司管理小區的權大錢多,能夠搞定社會各方面的關係。而小區業主委員會權小沒錢,得不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物業公司是企業性質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存在強收費弱管理,服務不到位問題。經常發生收取物業費難的問題,當矛盾激化時,業主不交物業費物業就斷水、電、氣、暖,不準業主裝修材料車輛進入小區大門。甚至發生物業指使保安暴力對待業主,更嚴重的是有些物業公司涉黑惡勢力來對付業主走向了犯罪道路。因此,物業公司與業委會和業主之間存在著先天性的對抗矛盾,難以解決。

建議小區物業管理進行改革:提倡由小區業主自治管理。

現在小區所有的物業管理並不是物業公司全是自已做的,也做不了。而是要找社會各行各業專業單位和個人來做。所以,小區業委會可聘用專業物業管理人才為物管顧問,成立自已的物管團隊更換掉物業公司。

建議:在開發公司售房後的前期(3年內)小區物業管理由開發公司負責(或聘請物業公司管理),在售房3年內(前期物管)不得收取物業費,並且要解決好開發公司建房遺留下的各種問題。3年期滿,開發公司必須申請"移交該小區物業管理"報告交給住建主管部門批准,否則停止售房。由住建主管部門通知街道、社區負責成立該小區第一屆業主委員會,並負責組織業委會委員們進行專業物管培訓教育後接收小區物業管理。街道、社區負責對該小區業主委會進行督查監管,實行小區業委會自治管理的模式。 在街道、社區指導下制定出業主委會收取物業費的標準,制定業委會委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實行業委會全面負責小區日常管理:由業委會聘用專業物業管理顧問及工作人員,不得招聘物業管理公司單位進行全面管理。業委會在專業分類管理方面可實行招標制: 例如在安保方面聘保安公司,在清潔衛生方面聘保潔公司,在維修方面請各專業維修單位,在綠化方面請專業綠化單位。這樣的管理既專業做的好又省錢,也不存在業委會和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

小區在街道丶社區部門的指導下,對業委會進行定期換屆選舉。業委會要建立網絡"業主自治群“,及時收集業主們的合理化建議和議建,更加有利於小區管理。業委會收取大量的物業費丶廣告費丶停車費等資金,除了用於小區業委會委員以及物業管理顧問和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用於各種物業維修費、辦公費、管理費、稅費等費用。剩餘的大量資金永遠留存在小區業委會,可用於規劃美化小區、增添設施、改善小區居住環境,也可以降低物業費收費標準,做到取之於業主用之於業主,體現小區業委會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讓肉爛在小區業委會大鍋裡。使廣大業主們共同受益,促使業主能主動按時交納物業費。真正實現文明和諧、清潔衛生、安定困結,利國利民的"現代化小區業主自治管理"模式。

另外,關於 "去消物業公司將會造成全國700多萬物業管理人員的失業?"問題。

答案是:

700多萬各行各專業的物業管理人員將被小區自治管理的業委會轉換全部聘用了,不會造成大量物管人員失業的問題。讓黑心的物業公司老闆失業,失去了鉅額利益,讓這些鉅額利益永遠造福於本小區業主自已。


手機用戶2718664634


期判政府部門快點管管這、黑勢力盤具的地方吧。這種人治人的辦法確是省了執政者的事,但老百姓得不到安全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