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主动的人?——第十七封信

如何成为一个主动的人?——第十七封信

​这是我按照需求写给小校园的伙伴们的第十七封信封信,主题是:主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致伙伴们的第十七封信:

刚看到这个主题时,我便开始思考:主动什么呢?

主动表白、主动做事、主动帮忙、主动工作、主动聊天、主动权、主动性、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因垂丝汀。

想了很多词语,最终我想起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的一词:主观能动性。

起因是我的父亲,我这几天在家里他天天找我喝酒,前天晚上炒了个青菜,他都问我:喝一杯?我满怀怒气地拒绝了。

于是,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主观能动性是啥?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主观能动性是人在下一秒对自己的选择的主动控制能力。拿我父亲这件事举例子的话,我父亲就是一个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他喝酒的时候,他主观上从来没有拒绝过。如果他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就可能会克制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不喝酒。

按这个解释的话,它和自制力很像,但自制力更强调人对坏习惯、坏毛病的控制能力。而主观能动性则更倾向于:一个人在下一秒选择的时候,能够依靠自己主观感受来判断的能力。

这个解释与“主观能动性”的本意相差比较远,但为了形容这样的情况,用这个词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假的词语呢?

不是我最开始列举的那些词语不好,相反它们很好。但不得不说,那些词语起到的作用机会为零。为什么?那些词语搞错了对象,不管怎么吆喝,当事人是很少会改变的,就像从小父母一直苦口婆心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我们始终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一样。

因此,我们要把对象重新放回当事人身上,这个时候就需要主观能动性了。

主观能动性原本是哲学范畴的一个词语,但如果按照我那样强行去解释的话,我想用心理学会更好形容。这需要提到两个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弗兰克尔。

说到心理学,大家对弗洛伊德和荣格可能了解的更多,对这两个了解的相对较少,在这里我简单对两个人做一个介绍。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三人被称为深蕴心理学的奠基人,但后来阿德勒和另外两人分道扬镳了,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弗兰克尔比荣格等三人年轻很多,他从1926年开始创立意义疗法,继弗洛伊德主义、阿德勒心理学后,被称为第三个维也纳心理治疗学派。

为什么提到这两个人呢?

首先是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经历了很多苦难,见到了无数的狱友在极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基本上他们最终都成为了行尸走肉。他在那种情况下,说了一句话:“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就是弗兰克尔提到的自由,主观选择上的自由,这是我从主观能动性提到弗兰克尔的原因。

然后是阿德勒:

阿德勒心理学又称为勇气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勇气面对他应该面对的事情。可能有人会疑问:勇气有什么的啊?这还能被称为心理学了?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人有没有勇气去做一个演讲这么简单,它是广泛意义的。举个例子,说说我自己吧。今天晚上刚好看到一个学姐在分享写作变现的这个事情,变现多好啊,我也很期待,但我始终没有给任何人投稿,以前我会给别人推辞说是因为我太懒了。

但这个假期我了解阿德勒心理学后仔细想了想,没有投稿的原因是我没勇气面对被拒绝的后果,而不是什么懒得问题。

再者,比如生活中,我父亲经常责备我母亲,那是我的父亲没有勇气对母亲的过失做出调整,他一直在逃避,并把语言作为借口。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主观能动性可以描述为: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同时我们还要有勇气去做出选择。

对于这点我做的不好,也不多做表述了,想以一个故事结尾。

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拿了个猪蹄回来了,他说:“下午你大伯给你爷买的,你奶给了我一个”。

吃的时候,父亲抱怨了一句:“你爷现在都不舍得把这些给其他人,那些葱倒给我了不少。”父亲给我说懵了,为什么父母还有不舍得给孩子的东西呢?何况还只是一些吃的。

很快,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了。爷爷从前年年末的时候查出了癌症,一直在治疗期间,因为他听说猪蹄对治疗癌症有积极作用,因此他留着自己吃了。

想明白后,我和父亲说了一句话:“不是爷爷不舍得,而是他有太多后悔了,他怕现在死去。人在死的时候后悔的时候越多会越恐惧死亡。趁现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去做吧!”

以前我把我父亲当成魔鬼,把我家当成魔鬼的窝点,但最近我发现即使父亲再怎么吼,都不能阻止我每天听听力、读书、练口语、做腹肌撕裂者、写文章、听音频。最近一个多星期,我习惯了家里的生活,我比在学校的时候还要努力。

我相信大家也一样,即使待在家里也有选择做什么的自由,只需要在下一秒做出行动就可以了。

以上是今天想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