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上午,打算把昨天拆洗的被子重新做起来,于是搜个电影边看边做。

无意中搜到了《阳光普照》,其实对于谁是导演、谁是主演、哪国的片子没有关注,只是想别太无聊。

刚开始,不知道是做被子对我有些难度,还是注意力太过集中,感觉没怎么看懂这部电影,直到最后阿和的讲述我才彻底明白。

这是一个台湾普通家庭的故事。父亲与小儿子的关系一直不好,两人水火不容,父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成绩好的大儿子。小儿子顽劣淘气,因打架伤人进入教养所拘留。大儿子不堪心理压力跳楼自杀,在一系列变故的影响下,父亲对家庭的态度被动地发生了转变,承认了小儿子的存在。

阿豪是家里的大儿子,成绩优异,长相帅气,待人友善,被老师喜欢,被家人期待。期待也就意味着压力,他逼迫着自己不断迎合大家的期待。他只能在离世前的最后一刻展现自己的脆弱,然后决绝地用长眠于黑夜的后半生取代了被阳光灼伤的前半世。

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阿和是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中,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不乖,什么时候学会偷自行车,什么时候开始在外边打架。。。。。。

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阳光的意象对应了父亲的爱,若是父亲能对两个儿子“普照”一下关怀,说不定大哥便不会被亲情灼伤自杀;小弟也不会受冷落而走上邪路。

父亲对孩子的爱不是受亲情主导的,而是以孩子是否符合他"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纲领主导的。 

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白天与黑夜都各占一半。每個被阳光晒得昏沉的人,都需要在荫凉儿地儿下躲一躲。

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高中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就犹如阳光一样,无处不在,照得孩子无处躲藏,在他被深深灼伤的时候我们家长还一无所知。

现在不少家庭的教育是丧偶式教育,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让孩子教育上处于缺失父爱,母亲无所不能的境地,母亲无微不至的爱和喋喋不休让孩子压力倍增,父亲在外“老黄牛式”的付出也让孩子有“犯罪感”。故事中无形的压力和缺失的父爱都让孩子走向极端,哪怕是后期父亲用生命付出也挽救不了悲剧结局的发生。

故事中的父亲和儿子(包括和妻子)严重地缺少沟通,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哪怕对孩子的关照不能均等,但是如果能多与他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调节,也不会发生大儿子自杀,小儿子走向歧路。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及时、有的放矢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阳光,也需要荫凉儿

人生就是风风雨雨,一路崎岖。春天会来,同样冬天也不会缺席。风风雨雨,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晴圆缺不是生命的美,但是我们也要给孩子能经历风雨的能力,该给关爱的时候及时就要给予,该锤炼的时候要毅然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