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大家都知道,錢鍾書先生除了才高八斗之外,最出名的乃是其頑皮毒舌。

他形容老師吳宓的長相:“腦袋如一顆炸彈”、“眼睛像兩隻火紅的煤球”,憨厚的吳宓被他描寫得像童話書裡的怪獸。

他筆下的《圍城》就是一本毒舌段子大全:

“有雞鴨的地方:糞多;有年輕女人的地方:話多。”

“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老年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

幽默到刻薄,讓人又氣又笑。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楊絳和錢鍾書。

可是,這樣的錢鍾書偏偏被一位奇女子──楊絳給“降”住了。

到底是什麼特質,讓這位狂生對她如此鍾情?美貌,博學,家務全能?

也許都不是。

能和錢鍾書“對等玩”的人,骨子裡必然有一股與他勢均力敵的聰明勁兒──楊絳正是如此。她不止聰明,而且幽默,她懂他的毒舌,與他棋逢對手。

要知道這世間,聰明千篇一律,可幽默萬里挑一。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楊絳和錢鍾書


幽默是一種才能

“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楊絳從小生活在風氣開明的家庭裡。

其父楊蔭杭,是個喝洋墨水的飽學之士,性格開朗愛說俏皮話。楊絳在姊妹中排行老四,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也是個有趣的人,常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

意思是女兒像一隻矮腳小貓,看似缺陷,其實品相好得不行。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


小楊絳平時迷戀讀書,中英文的都要拿來啃。

父親問這小書蟲:“阿季(楊絳本名楊季康),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有一天上街,楊絳看見兩個滿族婦女穿著“高底鞋”,走起路來前傾後仰,婀娜多姿,盯著移不開眼。

父親問:“你長大了要不要穿這種高底鞋?”愛美的楊絳想了一會兒,說:“要!”

當時已是民國時期,穿高底鞋多少和進步思想不符。但在父親看來,童言無忌,最重要是鼓勵女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母親唐須嫈抱著一歲的楊絳,在上海。


幽默,說到底,是一種知世故的表達。讀100本書,就是活了100遍人生,愛讀書的楊絳早就練就了毒辣的觀察能力,又在父親營造環境中培養出了敢講敢說的聰敏個性。

讀書多,腦筋好的人,未必幽默;但幽默的人,卻必然智慧。因為他們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有著敏銳的洞察,對自身則有充足的自信和穎悟。

老舍先生說,幽默是一種才能,不是人人都有。

而楊絳,早早地就顯出了這股子靈氣。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1927年冬,攝於蘇州廟堂巷老宅的一張全家福。


幽默是一種善意

“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

後來,楊絳出落成大家閨秀,霎時追求者甚眾,其中就包括後來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

可楊絳對一眾熱烈追求的富貴子弟不感興趣,偏偏鍾情於鋒芒畢露的狂生錢鍾書。

老實說,狂傲如他,還真不是一個尋常女子能駕馭得了的。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女子籃球隊,一排左一為楊絳。


有趣的是,錢鍾書桀驁不馴的眉眼,在楊絳看來卻是“蔚然深秀”;而在楊絳面前,驕傲的大才子竟也從“熊孩子”奇蹟般地變成一個乖小孩兒。

以前,錢鍾書總嫌棄天下人都沒他聰明,如今卻忙不迭地找楊絳一起看書做功課。

異地不能相見,他就天天給楊絳寫信以解相思,還把落款寫成“奏章”,說是“稟明聖上”……

書信的內容細節,旁人不得而知,但倘若楊絳“段位不足”,又怎能和言辭機敏有趣到極的錢大才子書來信往談足3年戀愛,天天聊不厭,越打越火熱呢?

確實,讓一對情人真正相稱的,是智慧與性情上的門當戶對。幽默的人,自然會吸引同樣有趣的人。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1935年, 新婚的錢鍾書、楊絳搭乘油輪赴英留學。


1935年,錢鍾書和楊絳在蘇州舉行婚禮。這個常人看來十分浪漫隆重的場面,多年後楊絳也不忘拿來自我揶揄一番:

“《圍城》裡,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

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抓獲的扒手。”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1936年, 錢鍾書楊絳夫婦攝於牛津大學公園。


中國的女性寫作裡,似乎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經歷拿來調侃的,更不用說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小姐,楊絳卻毫不介意自嘲,透著一股“處處皆可幽默”的精氣神兒。

她的幽默,和錢鍾書也有些不同。錢鍾書像個稜角,孩子氣,說話毒舌又任性;而楊絳像個圓,包容錢鍾書的稜角,並用自己的風趣去“感化”他的痴傻。

有次,錢家的貓和鄰居林徽因家的貓打架,錢鍾書在旁邊看得氣不過,竟拿起棍子就要為自家貓咪助威。

楊絳聽見動靜出來一看,又氣又笑,急中生智說:徽因的貓是她們家“愛的焦點”,打貓要看主人面呀!這才避免了一場人貓大戰。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楊絳與女兒錢瑗。


這樣的幽默,就像一道潤滑劑,讓人們既能在小世界中自得其樂,又能融洽地與外界相處。它是從容,是善意,也是入世的智慧。

楊絳的幽默很高級,不是撒潑般的低級毒舌,而是詼諧和揶揄,有種迷人的得體。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錢鍾書、楊絳和女兒錢瑗。


幽默是一種樂觀

“人其實很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裡。”

楊絳很有喜劇方面的才華。

1942年,也就是31歲那年,楊絳創作了第一部喜劇《稱心如意》。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個窮畫家和富家小姐的女兒,父母雙亡後,不得以投奔親戚,卻被舅舅們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過著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生活,最後卻被老舅公認作孫女,繼承遺產,皆大歡喜。

這部劇被搬上了上海的舞臺。燈光之下,上流社會的家長裡短、世態人情,每個人物的嬉笑怒罵、各懷鬼胎,在楊絳的劇本下表現得淋漓盡致,公演之後,一炮而紅。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劇場上演之時,正處於抗戰時期。當時上海淪陷,人心彷徨,包括楊絳在內的所有百姓,都過著窘迫而沉重的生活。

楊絳創作喜劇的初衷,一部分是為了謀生,但更重要的,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讓百姓多幾分樂觀的精神,不愁苦、不喪氣。所以,在《稱心如意》大獲成功後,她又一鼓作氣,創作出第二部喜劇《弄假成真》。

她曾在《喜劇二種》的後記中寫道:“如果說,淪陷在日寇鐵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協、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喪氣就算頑強,

那麼這兩個喜劇裡的幾聲笑,也算我們在漫漫長夜的黑暗裡始終沒喪失信心,在艱苦的生活裡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精神。

幽默不是妥協,不是糊弄,也不是一笑置之,而是深藏在心中的信念和鬥志。

面對黑暗還要放聲笑,是最大無畏的幽默。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1950年,錢瑗與父母在清華大學宿舍陽臺上。


幽默是一種看透

“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幽默,對大時代來說是一種鼓舞,而對個人來說,也是一種超越苦難的法寶。

文革時期,很多知識分子被下放進行改造,錢鍾書配派去掃大院,楊絳則負責掃廁所。

“上任”不到10天,她就把兩個骯髒的瓷坑、一個垢汙重重的洗手瓷盆和廁所的門窗牆壁都擦洗得煥然一新。

她還十分詼諧幽默地總結了“收拾廁所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我自從做了“掃廁所的”,就樂得放肆。其一,可以躲避紅衛兵的“造反”;其二,可以銷燬“會生麻煩的字紙”;其三,可以享到向所未識的“自由”,擺脫“多禮”的習慣,看見我不喜歡的人乾脆待著臉都不理,甚至瞪著眼睛看人,絕沒有誰會責備我目中無人。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1981年與錢鍾書和錢瑗攝於三里河寓所。


當時負責監督她工作的小兵,把全部工具、全部活兒都扔給她,楊絳看得明白,笑稱:這位同志真是大方,二話不說就把所有東西都讓給了我。

上臺搞批鬥的時候,群眾總會高喊:低頭,低頭!楊絳就自己發明了一套“戴高帽站著睡覺”的方法騙過小兵:

她把帽子儘量戴得垂直於地面,這樣只要稍稍低頭,視覺上就顯得低下了許多。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 錢鍾書和楊絳互相理髮,楊絳能用電推子,錢鍾書會用剪刀。


說起那時的經歷,她竟還能用一系列比喻耍幽默:“我把帽子往額上一按,緊緊扣住,眉眼都罩在帽子裡,我就站在舞臺邊上,學馬那樣站著睡覺。誰也不知我這個跑龍套的正在學馬睡覺。”

無論是怎樣可怕的窘境,如果一個人還懂得“幽自己一默”,那就證明他的心還積蓄著能量,存留著希望,並且懂得從精神上跳出命運的沼澤,從更高處參悟人生的悲喜。

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的時刻,

但幽默,總能夠幫我們超越苦難。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幽默是一種超脫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晚年的楊絳,丈夫和女兒相繼離世之後,在一處安靜的小寓所裡過著隱士的生活。

她把這間寓所稱為“人生的客棧”,世事悲喜皆為過客。每日,楊絳獨自一人,全身心整理丈夫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中外文書稿,有7萬幾頁之多。

談起這件苦差事,楊絳笑著說:“我現在是‘絕代家人’,不是‘絕代佳人’,我沒有後代,我不去做就沒人可做了。”

一個幽默的人,永遠不會真正老去。歷經多少年風雨坎坷,楊絳對生活依舊保有著一份童真和風趣。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一次她出門散步,偶遇兒時好友,楊絳伸出手,朋友走近一看,只見楊絳食指和中指互相交疊。

朋友問這是何意?楊絳笑說:“小螞蟻見面的時候,就是這樣互相碰碰觸角。咱們這樣就算打招呼啦!”

2013年,即是楊絳102歲生日的前一天,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帶著新出的第六版《現代漢語辭典》找她。得知新版詞典收錄了“宅男”、“宅女”這些新詞時,楊絳還不忘打趣:“我老呆在家中,就是‘宅女’了,你們說對不對?”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當時,楊絳已經被查出患有心衰,可她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安然生活,偶爾開開自己的玩笑,開開人生的玩笑。

當生命的盡頭越來越近,對她來說,卻反而像是一場喜劇的尾聲──終於漸漸迎來一個好結局。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她說: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是慢慢地,往來的路上走回去。”

年輕時不懂什麼叫“幽默”,以為幽默就是說笑話,要生冷不忌、大腥大辣,逗得大家狂笑。

直到年歲漸長,經歷許多,才漸漸瞭解,幽默是“知天命”,曉得自己這一輩子,能擁有的和不可能擁有的,是好是壞,都能欣然領受。

去年今日,楊絳先生平靜地回到天堂,與家人團聚。

而她的那份令人莞爾、令人欽佩的幽默才情,則永遠地留在人間的記憶裡。

楊絳:每個人總有對命運無可奈何時刻,但幽默總能幫我們超越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