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古代中国几千年经济的,小农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于寒洛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类型,也可以说是自耕农经济,其特点有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在小农经济成长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影响其发展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天灾人祸,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晗情默默0428


农业经济经历了,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大约1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的粟米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伴随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发展起来,我古代农民饲养的家蓄主要以猪马牛羊鸡狗等六及古代常玉五谷相提并论的六蓄。我们的生肖纪年就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所以中国古代农业的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种植为家蓄饲养为辅的格局。原始社会的时候,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工具用石刀石斧。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

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就是对当时使用简陋农具、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形象描述。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

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和主流并一直稳定下来。






霖鱼


中国古代作为农业大国,农耕经济是经济的主体。农耕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所以说每个古代统治者都把农业经济作为最重要的事情。

其中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说道农业经济首先要讲到土地政策。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的人。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中国人已经能种植粟和水稻了。到了商州时期出现了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征战的频繁。井田制被毁坏,土地开始私有,准许买卖。


其次就要说到农业工具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还不会冶炼金属,农具主要由石头和木头做成的耒耜等农具。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冶炼青铜,青铜铸造技术十分高超。但由于青铜成本太高,没有大规模的在农业上使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大规模冶炼金属铁,铁质农具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产力得到了大幅的发展。

由于土地政策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趋向瓦解。 小农经济下,农民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民承担了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