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即将参加县管校聘竞争的老师,最担心什么?

骊小鱼


针对国家出台的“县管校聘”办法,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特别是我们这些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同志,我也是有担忧的。但通过理性分析,我是这样看待“县管校聘”实施办法的。

一、国家出台“县管校聘”办法,有其前提背景的。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整个国家的格局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农村居家人口剧减,许多自然村落悄然消失。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平的义务教育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形势下,那些不合理的阻碍教育发展的陈旧体制需要改革。从县级层面看,各个学校之间相对独立,管理方式各异,缺少人事调配权。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得不到集中整合、优化配置。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大量闲置浪费而另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却又非常紧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存在事实上的不公平。出于消除教育不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虑,国家出台了“县管校聘”的解决办法,旨在解决县级层面的师资力量优化配置的问题,让有限的师资力量实现效能最大化。

二、“县管校聘”办法的实施,给学校管理带来的一些新变化:

1、校长权力扩大,掌握教师聘任的话语权。

由于学校釆取校长负责制,“县管校聘”无形中给了校长有了聘任在岗教师的人事权。校长根据教育局核定的岗位设置计划,聘任相应的教师。“聘任谁,解聘谁”,校长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

2、校长对教师的人事调动,由被动变主动。

“县管校聘”办法实施之前,教师的人事调动,校长无权干涉。随着“县管校聘”办法的实施,教师将由原来校长无权干涉其人事调配的状态,变成由校长聘任教师并影响其调配的状态。教师要到学校工作,必须接受校长的聘任。说得通俗点,教师要吃饭,必须到校长那里领饭碗。

3、教师在岗考核将变得极为重要,其结果影响着教师的聘任。

教师在岗工作的好坏,通过德勤能绩等方面评估,一目了然。教师在德勤能绩等方面的考核自然成了教师聘任的硬性指标,“县管校聘”让滥竿充数的教师比较难混。

4、“县管校聘”将有效消除人浮于事,在职不在岗“吃空饷”的怪象。

教育局给每个学校核定岗位,校长按岗位聘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人数与教师人数一一对应。学校不再成为富余人员的“收容所”。

5、“县管校聘”办法的实施,将激活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将会更加主动自觉。

“县管校聘”强调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参聘竞争要有底气。教师必须忠于教育教学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家事办,主动自觉。积极钻研业务,向课堂挖潜力争效能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成为风气。

三、实施“县管校聘”办法,关系教师的切身权益,必须慎重推行,趋利避害;要给教师“吃定心丸”,消除教师担忧,争取教师支持,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学校的岗位聘任方案必须由校代会通过,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情合理,不偏不倚,致力于学校的发展,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可操作性强。

2、加强校长权力的监督,强化学校行政班子的集体领导,决策有集中也要有民主。必须切实地把校长的权力关进笼子,严防校长利用“县管校聘”假公济私,独断专权,打击报复。否则,“县管校聘”将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之祸。

3、重视学校工会建设,聘任过程中要给教师必要的人文关怀。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不能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

4、重视学校校代会的常规开展,定期收集教师信息,及时正确答复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认真做好聘任方案微调修改工作,让其更加科学合理。

5、严格学校教师的考核工作,考核过程必须讲原则,考核结果必须真实客观。不允许弄虚作假。

6、作为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必须加强学习。工作上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扎实提高业务水平,永葆工作激情,奋发有为;自我保护上,能知法懂法用法,必要时能正确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总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这样的。大家是否认同,敬请留言回复,进行交流。


山村与读书


说到老师们在实施“县管校聘”时担心什么,我认为可以从“公心”和“私心”两个方面分析。

一、出于“公心”的担心

自“县管校聘”政策出台试行到今年要全面铺开已经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每年一有地方开始实施“县管校聘”就会引起热议,其中老师们不乏有出于“公心”的担心,总结起来主要有:

1.“县管校聘”会成为校长治教师的法宝,校长可能会乱用职权,让教师不能安心教书,书教得不怎么样只知道搞关系的人却如鱼得水。

我的观点:学校也是小社会,学校不良现象有但不是主流。有了“县管校聘”也不可能让校长权力任性,现在的生态校长没网络中讲得那么坏。但这种现象不能说不会发生,所以配套的监管制度必须健全。

2.“县管校聘”怎么聘,教师工作怎么评价,谁好谁坏谁说了算,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吗?

我的观点:“县管校聘”最可能失败的是被用成了“淘汰制”,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如何激活老师,如何让好老师也愿意流动,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聘谁不聘谁不用非得把教师1234排个名。

二、出于“私心”的担心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私心”,避害就利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但真正把“县管校聘”说成洪水猛兽的老师我却认为是别有用心之人。

1.担心自己被淘汰

我的观点:“县管校聘”实施后,淘汰的人会少之又少。但谁能否认自己学校里没有那么几个不称职的老师,见工作就退后,见利益一分不让,甚至有的就是拿着一样的工资混着自己的日子。这样的人是最可能被淘汰的,他们当然强烈反对。

2.担心自己被交流

我的观点:这种担心人人都有,但大部分教师真的不必担心,有一句话叫“树挪死,人挪活”,换一个环境未必是坏事。而更多的人担心的是从好学校交流到了差学校,但从另一角度,这不正是“县管校聘”的意义所在,让老师感觉有压力才有动力。但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问题所在,只有通过更多的激励机制让好老师自愿从好学校交流到差学校,“县管校聘”才算成功。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年纪大的毕竟少数,他们都在二三十年前师范毕业!从千军万马丛中闯出来!不怕教学能力不行!只怕老了精力跟不上,这些人性格大多耿直,容易做老黄牛,兢兢业业,但是教学上成绩多,容易引起年轻人妒忌!担心不公平竞争和压力过大!

年龄轻者,都很聪明,可惜有人,不在正道,投机取巧,稍稍占多,男者送礼,女者送嗲!网购聊天,天天抖音,作业备课,不能用真,男师马虎,乱写乱画;女师搞假,备课作业,交由学生,字迹清晰,看不出来。拉拢关系,不想公平。对于工资,斤斤计较,好处面前,寸步不让!成绩落后,理所当然,弄虚作假,成绩上来,不懂谦虚,不懂尊老,有点时间,抖音拉呱!很多教师,没有资证,先考证书,再考在编,有了在编,再考公员!

因此老教师担心年轻老师搞假不公平,年轻老师担心考不上公务员,影响招聘!


荷塘柳意


在这里,我们就不扯“县管校聘”本身的优越点,也不谈实施“县管校聘”的出发点,我们只就事论事,实话实说的谈问题,对于即将“县管校聘”的老师担心的问题,谈下自己的观点。

还需要先说明一下的是,对“县管校聘”真正说得上担心的老师并不多,他们大多是老师中的实干家,只知埋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的那部分,正是由于这样,他们对“县管校聘”只担心一点——县管校聘会不会让校长权利更加集中,让选聘问题更没真事。

任何一种新措施的推出,其好的出发点没人怀疑。但常常因为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操作,而使新措施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会出现不该出现的抵触现象。

大家要注意理解的是,“县管校聘”只是一种“聘任”形式,不包括“选择”成分,自然不是选聘,所以它是单向的,也就是说,聘不聘你,校长说了算,你老师没有反过来选择学校的权利,这样一来,一旦校长在聘用问题上存在个人情感的话,极其容易出现偏私,那些和领导走的近的,眼势头活的老师,无论代课情况如何容易被聘,相应的,另一部分,老实巴交,认死理,埋头苦干的老师也有可能落聘,这样看来,“县管校聘”确实有让老师担心的地方。

当然“县管校聘”只是存在这种让老师担心的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遭遇到,那就看你碰到什么样的校长了。但愿这种担心只是担心吧!




我是吴以言表的吴老师,愿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教育上事实求是的看法,谢谢阅读,期望关注!


吴以言表


有几点思考:

不管是学区还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聘任,绝对不能靠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我也相信各地肯定有方案,但我认为,方案的落地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听取一线教师的合理诉求。

“县管校聘”既然要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教师聘任也应该是双向选择,不应让教师只是被动接受学校的聘任,特别是对优秀的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因此对各校考核非常优秀的教师(可能定一个比例)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学校聘任的权力,这样更能起来激励教师的作用。

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学区学校的教师聘任进行调研评估监督,既要防止教师聘任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行为,更要防止各学区学校为了不引起矛盾,让教师聘任流于形式。


哈尔滨新区教师宋哥


老师一担心一旦落聘怎么办,老师永远活在对未来恐惧之中。二是老师不在以教育成绩作为导向,而是以巴结校长,获得校长好感作为人生导向,三是校长谁来监督,校长一成为无冕之王,腐败更厉害了。


小草民中的一员


只要是县财政支付工资,福利齐全,本人胜任工作,无需任何担心。


中国人123qaz


为了这份工作,更加奴颜媚骨,低声下气,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失了这份职业。过去是愁评不上职称,现在是愁下岗失业了怎么办。一切顺着校长的意思办,投其所好,抱住工作。


用户9397096933243


县管校聘已经是作为目前教育系统要普遍实行的政策,面对即将到来的现实,作为学校的老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我们要明白,无论政策如何改变,其核心的方向都是为了能进一步的推动教育的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只要我们老师在工作上能尽心尽责的去工作,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那县管校聘对我们每个老师来说不但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等你来约


最担心的是别有用心?从政治上来说,上访的是哪些人?在下面闹事的又是哪些人?出谋策略的隐藏多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