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多肉植物(快速入門篇)?

難忘情人


您好,家庭養花大全為您解答!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肉質植物,它的種類繁多,養護起來也比較簡單,養多肉雖然無需過多的照料,但日常的護理工作不能馬虎,下面小葉就來說一說幾個注意事項。

土壤配製

種植多肉應該選擇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具一定團粒結構、能提供多肉生長期所需養分的砂質壤土。配製時要注意有機植料和無機植料的合理搭配,避免黏性土壤。常見配土配方:草炭土泥炭土或者2份+蛭石粗粒或河沙1份+稻殼炭少許+微生物菌劑少許,珍珠岩鋪面。其中草炭土又疏鬆又保肥,蛭石粗粒或河沙有排水透氣的作用,且不會使土壤結塊。稻殼炭可以起到平衡土壤酸鹼度的作用,微生物菌劑則可以生根壯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科學水肥

多肉植物肥厚的葉片和莖裡面儲存著很多的水分,即便不怎麼澆水也不會死。相反,如果澆水過多的話,反而會造成爛根、黑腐、化水等諸多問題。多肉植物快速生長期,可以多澆幾次水,如果多肉正處於休眠或生長緩慢期,則要少澆水或不澆水。多肉體格小,生長較慢,需要的肥料很少,平時兩個月施一次 複合肥或者微生物菌劑即可。

適期修剪

選擇適當時期對多肉植物進行修剪,肉肉才能長得更好。早春或晚秋由於光照不足溫度過低,多肉植物就會出現徒長的情況,植株細長、葉片稀疏,這時可以通過砍頭進行修整,剪下的部分還可以進行扦插。修剪之後的多肉植物,由於去除了頂端優勢,會生長出許多的側枝。再加上同步施用多肉型微生物菌劑,促進生長,則多肉會重新煥發生機。此外還可以在換盆時,對多肉植物的根部進行修剪,剪去枯根、病根、老根,讓肉肉重新生長新的根系,生長得更加強壯。

以上就是小葉的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關注家庭養花大全,每天學習養花小知識!


家庭養花大全


種植多肉快速入門?那就以我的養肉經驗出發,為你避開我曾踩過的坑吧!

1.土

多肉喜歡疏鬆透氣的土壤,隨意用園土一般是養不好多肉的,最簡單快速且直接的土壤就是多肉配方土,買肉的時候就能買得到,等熟悉一些也可以嘗試自己配土,腐葉土,椰糠,稻殼灰,河砂,蜂窩煤,顆粒土,雞蛋殼等等都可以試試。

2.盆

常見的種植多肉的盆有各種造型陶盆,紅陶盆,黑方彩方,這之中最常用的是陶盆,透氣透水性都比較好,如果喜歡澆水可以選紅陶盆,透水最快,方便統一管理的當然屬黑方彩方。有肉友也喜歡自己DIY花盆,如廢棄酒瓶,各種樹樁,鳥籠,玻璃魚缸,甚至用廢舊鞋子的,造型起來更美哦!

3.多肉

關於多肉品種的選擇,常見的比較好養顏值又高的我喜歡法師,火祭,虹之玉,紫玄月,姬隴月,藍石蓮,觀音蓮,紫珍珠,紫樂,乙女心,吉娃娃,黑王子,子持蓮華,小球玫瑰,秋麗,特玉蓮等等,一般選大普貨練手更適合,我不建議新手追求品種,貴貨之所以貴,除了難繁殖還難養,普貨養好了照樣美美的。


另外我不建議新手去追求老樁,造型樁,綴化出錦等奇特多肉,比一般肉更不好養護,價錢也更高,萬一養砸了更心疼。我更喜歡踏踏實實從小苗慢慢養大,養成樁的成就感,就是一次失敗也不心疼😂摸摸錢包從頭再來。

4.養護

春秋生長季節可以稍隨意一點,土幹了就澆水,注意清理葉片上的水珠💦房曬傷,黑腐和突發高溫。夏季休眠季節注意遮陰,避免10點到15點的太陽直射,嚴格控水嚴格控水嚴格控水,一個月澆一次都行,還要選擇涼爽有風的夜晚澆一點點,絕對不能澆水了曬太陽,那就是水煮肉,分分鐘黑腐給你看。冬天適當控水,北方室內有暖氣還好,南方注意避免0度以下冰凍,溫度低於0度搬室內。



最後要說的就是防病蟲害,介殼蟲,玄灰蝶,紅蜘蛛,白粉病,黑腐,爛根等。採取一觀察,二預防,三處理的對策。觀察不說,預防我一般在土裡拌多菌靈和小白藥,處理說起來太複雜,平時都有講,遇到問題及時處理,不知道就來搜索吧!



辰寶媽


你好,我是老唐,一個養多肉植物6年以上的80後,分享多肉植物葉插、播種及養護經驗,歡迎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長期獲取養護知識,亦可點擊頭像直接諮詢。

種植多肉植物快速入門篇?好吧,我嘗試一下站在新手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首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我是新手想養多肉植物的話,我肯定要先準備土壤和花盆。土壤簡單,如果能收集到腐葉土和河沙,就這兩樣介質就夠了,把它們篩選一下,腐葉土把沒腐爛的木根和樹葉都篩丟了,粗河沙只留顆粒就行了,然後把它們按1:1的比例混合好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天備用。

如果收集不到腐葉土和河沙怎麼辦?直接網上買泥炭土和顆粒,泥炭土買德國大漢型號422的多肉專用泥炭土或者丹麥品氏的橙色袋裝泥炭土,顆粒不知道怎麼買就買虹彩石,因為虹彩石就是商家配好的混合顆粒,既可以混土,也可以鋪面,顆粒和泥炭土買來以後也是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待用。

接下來說選盆了,如果從來沒有養過多肉,平常有喜歡澆水的話,建議選圖上栽種多肉這種紅陶盆,超級透氣,晴好天氣基本上澆水3天左右土壤就會幹透,用紅陶盆可能會把多肉養瘦,但養死卻非常難,哈哈。如果之前有一定的養護基礎,建議選擇透氣性適中,性價比很高的粗陶盆,或者現在很火的爆裂盆都行!

盆和土都準備好了,接下來就該入手多肉了!建議淘寶上選擇人氣很高、好評最多的多肉店鋪,然後把價格點成從低到高,然後開始選擇品種,選夠包郵價就夠了。這些價格便宜的多肉一般都是非常皮實的普貨,非常適合剛入門的新手,再者全都是1-2塊錢一棵的,養死了也不心疼,就當是練手了。對了!入手多肉的時候記得買點陶粒,一般10塊錢左右5斤一大袋還包郵,買中號的就可以了。

等多肉到手以後就正式開啟了養多肉的大門,也算是正式入坑了。開箱以後先檢查有沒有壓壞的和腐爛的,沒有就開始修根,跟上圖一樣,把毛細根都全部清理掉,然後主根也剪到剩1-2釐米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3天左右,待傷口完全癒合就可以上盆了。

上盆的時候把先前的混合土壤用多菌靈溶液噴至微潮,就是用手可以捏成團,鬆開有散掉的程度,然後盆裡先放入陶粒,再少量加入土壤,接著就開始栽種多肉,栽種完畢以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5-7天左右再少量澆水,15天左右檢查一下多肉服盆情況,如果服盆就直接大水澆透,至於光照充足的地方正常養護。在以後的養護中就是給予充足的光照,土壤乾透就大水澆透,不幹就暫時不要澆水,並保持養護環境通風良好,以上就是種植多肉植物快速入門篇了,希望題主滿意。

嗯!我說完了!以上謹代表個人觀點,作為肉友實際處理問題之參考所用,路過的肉友覺得有道理請點個贊;如有更佳處理之方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以討論,謝謝。(原創內容,歡迎轉發,但勿抄襲搬運。)


唐長老多肉札記



座標青島,就以我自己的經歷聊一聊多肉的養護吧

多肉要養的活、出狀態,生長的小環境的設置是十分重要的。就像是一家北方人搬家到南方,飲食、生活習慣上仍然保留這北方的方式。這家北方人的後代慢慢會變得和南方人一樣的口味、習慣。多肉也是這樣,但是這種適應卻是需要在本地的自然條件下千年百年的進化來完成。

所以 現階段 養殖條件下 原生環境的模擬自然是十分重要。開啟正文

養好多肉溫光水氣肥土盆 菌蟲繁殖。

基礎5大要素 土溫水氣盆

1 土:大多數多肉喜歡疏鬆(透氣)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總的來說疏鬆土壤和顆粒混合3:1至1:1

可以用泥炭混合珍珠岩蛭石和椰糠大概比例泥碳 珍珠岩 蛭石 3:2:1

或者418的粗泥炭混合6-9mm輕石

總之,蛭石多了有利於小苗生長但不利於大苗 珍珠岩是良好的疏水介質 泥碳買不起可以考慮椰糠混園土和草炭。判斷現有的土透不透氣的依據是澆水如果水能在2 -5秒內滲下去說明透氣性很好。一隻漂在上面不下去一定要換土了。

至於純顆粒控形技術。你看 那有飛碟。

關於鋪面:鋪面的話選擇餘地很多,可以做單色赤玉土、火山石,也可以混合。如果土壤不能做到透氣,不建議用鋪面。下面我自己混的保護色的鋪面 麥飯 兩種火山 綠沸 植金 河砂

如果不是小苗,而且還是深盆、黑方、露養 少用蛭石,親歷:夏日正午拔出一顆黑方放多了蛭石放在陽光下的五十鈴玉,根爛了並不感到驚奇,但是土居然冒著熱氣,比空氣還熱的氣!----自此以後長久以來對蛭石充滿了滿滿的怨氣,不能控制手的少用(手動微笑)---如果想要自己實驗配土的話

基本的比例就是土壤介質/顆粒3:1到1:1介質可以是泥炭(草炭)、椰糠(大量用椰糠的話最好配上緩釋肥)顆粒:火山岩、珍珠岩、綠肥、植金石、河砂、稻殼炭等。這些顆粒 我一樣混一點。

土這裡最後一點要注意 大棚的人會告訴你河砂很透氣可以拌進土裡,那是因為他們是地栽或者盆栽很很久不管理。如果自己在家養,慎用沙子。尤其是細沙。拌進去只會把土壓實而且不透氣 很容易使多肉根系生長受阻 導致生長緩慢

---2 溫度:一般的品種來說室外溫度10-30℃都是可以露養的,通風很能影響溫度。

5℃以下很多品種就會出現凍害了(尤其是空氣溼度比較大的地區、一些葉子肥厚的品種)。少部分品種如長生草、黃金萬年草、姬星美人 在小環境下可耐零度低溫。伽藍菜(居然讀:qie lan cai)屬的多肉 南方完全可以露地越冬,甚至大有植物入侵趨勢。

如果入秋後就一直露養,多肉是可以耐0℃左右低溫的,但是氣溫降到10℃左右時,就要停止澆水.而且低溫會增加多肉的自身消耗,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下層葉子縮水。

做過實驗 10月份 同時買的兩顆8cm雪蓮。11月份開始 ,一顆我放在7樓西陽臺陽光房; 一顆@彧兒放在1樓南窗臺外側。1月份對比。陽光房內10cm+,一樓那顆下層葉子縮水,株型稍緊湊但葉片數、直徑明顯變少

後1月中旬 一起放在7樓陽臺。這是2月底的照片。右邊已有感染、現已死(雪蓮好像很容易死)

最新一張2018年11月

3 氣:夏季露養通風是關鍵,如果在室外做不到通風不建議露養。光照的長期積溫(蛭石特別保溫會加速積溫,又無通風冷卻會悶根導致腐爛)。冬天啊。搬進來吧。 不通風還會生菌。長蟲,尤其是'小黑飛'

4 水分:原則是乾透澆透 不幹不澆(新手會手賤尤其注意) 判斷裡面的土是否乾燥可以用牙籤扎進去看看。實在必免不了手賤就換陶盆吧。5 盆:這一點看似不太重要但我自己將它放在養好多肉基礎5要素的最後一位。盆的選擇決定了多肉的生長的外部環境。

黑方(黑塑料方盆)吸熱透氣,這種盆子用土不挑,就是少放蛭石。

瓷盆保水不透氣,配土以透氣為主。

紅陶盆素燒盆透氣素雅,配土可以保水。但有人覺得紅陶不好看。個人推薦 新手有錢用有點錢用紅陶盆,沒錢用黑方。

紅陶很透氣 但是配合著透氣的土,尤其是淺盆,根很容易風乾,這種盆子不太適合養老樁。黑方萬用但是光照下吸熱很厲害(配合大量使用蛭石當土簡直是殺肉神器)首推的是紅陶盆 度夏神器!還防手賤。露養可2-4天澆一次水都不會死。以上要素能保證多肉不死 下面就是要出狀態了6 光照:這一點不太想說什麼 隔著玻璃養肯定沒露養好看,尤其是春秋季節。玻璃會隔絕紫外線。如果夜間溫度大於5攝氏度,稍微控控水之後放心的露養吧

7 肥 氮肥長葉子,璘鉀肥變能強壯但易促開花。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磷酸二氫鉀。新手不推薦有機肥,比例掌握不好夏天容易悶根(綠葉寶 雞糞這類)複合肥也可以用。

激素類 比如矮壯素不太推薦用。比例用法掌握不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我曾經用這個弄死一陽臺。

生根粉主要成分是氨基酸 扦插和小苗生根可以用,夏天熱的時候用了容易長細菌。自己用著感覺生根粉對肉質根的品種比如女王蘆薈、十二卷、玉露特別管用推薦奧綠的顆粒緩釋肥。半年用一次 一次頂半年。

8 定期殺蟲殺菌。開春殺菌 驚蟄殺蟲 入夏前殺菌 後有蟲殺蟲。開秋再殺菌殺蟲一起。如果是長期露養,要定期檢查。以蚜蟲和蚧殼蟲為主要蟲害。

可以將洋蔥和大蒜放多肉在一起,有防蟲功效殺菌藥:多菌靈殺蟲藥:這就很多了 蚧殼靈 土蟲dan 護花神。 辣椒打沫兌水兌藥也很管用。

至於''小黑飛'' 是土壤潮溼導致的,打上藥,幹上一段時間,若一直無法去除,就應該考慮土壤的通透性是否適合養多肉了。

9興趣與錢包的抗爭:稀少好看的品種肯定會價格偏高,也也很多好看有便宜的。雪蓮、廣寒宮、山地玫瑰這些在前幾年小百塊的品種,現在也越來越便宜了。如果看到市場上有新品種,兜裡又沒錢,那就等等吧。新品種大量進入市場後大概一年就能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市場價格。如果有錢的話,基本養護技巧掌握後,基本就是大神級別了。

養護多肉沒什麼難度,關鍵在於知道它們想要被怎麼養。

不管怎麼養前期都是會死幾顆的,尤其是新手不知道養殖難度 會買上一些不太好養但很好看的品種(易感染,掉粉的雪蓮;愛招蟲子的蓮花掌屬,怕暴曬的玉露,土不透氣就愛長氣根、買來很好看、自己養只會出豬肝色的虹之玉,以及所有從媽賣批的黑商手裡買來的激素催的肉)

想當初一顆單頭白美人15、紅寶石40塊錢、女雛30 5cm雪蓮100的年代,死了我都再買。

畢竟養好多肉的秘訣是養死再買

多肉不同於一般植物,他們就是那種外表冷淡剛毅、內心敏感叛逆又有些許悶騷的小青年,他們離經叛道,不按正常植物的C3、C5途徑進行生長,惡劣的環境讓他們的祖先以CAM循環的方式堅強的活著,並將這生存的秘密通過基因一代一代傳下來。萬惡的多肉愛好者將他們帶離祖祖輩輩生活的環境,來到一個風調雨順、冬夏分明的國度紮根。但是多肉終究是多肉 太多的關愛只會讓他們厭煩,你需要的只是用他們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到了合適的時候 這些悶騷又敏感的的多肉們,會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感謝那個在異國他鄉給予他故鄉溫情的人。


易豐搬家


既然是新手入門,那麼選擇多肉上就應該從新手開始入手,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新手的購買多肉最好在網上買,不僅便宜,而且還能送貨到家。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風險,肯能運輸過程中會有一些多肉磕磕碰碰會壞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照片中的多肉和自己買來的多肉有差別,這些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既然是練手的也就別在意那麼多,多買一些幾塊錢的,壞了就壞了,快速入門我給幾點建議。

一、環境

多肉的品種實在是太多了,每個品種對環境的要求都不一樣,有的是特別耐旱,有的喜歡溫暖乾燥,還有的特別需要陽光。還有的特別害怕寒冬,高溫,潮溼。所以當自己購買了多肉的品種以後先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才能更好的養殖出胖嘟嘟的多肉。

二、土壤

多肉能不能健康的成長,除了平時用心的呵護以外,那就是土壤決定了它的生長。有的多肉喜歡微酸性的土壤,還有的多肉喜歡疏鬆透氣性好的土壤。而不是隨便到那個小山坡,公路旁,隨便挖點土就能回去養。有些土壤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可是土壤裡會有一些細菌,或者蟲卵,多服盆之前需要對土壤殺蟲,防止以後多肉受到蟲害。

三、澆水

澆水這個環節會導致很多新手出現意外,把多肉給澆死了,總體來說,很多種多肉雖然喜歡水,但是害怕大水。新手都會有這種錯誤,害怕多肉吸收不到水分,特別是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每天都澆水,或者一天澆3次,這樣做事不對的。多肉很害怕積水,一旦長時間積水太多的時候,根部就會出現爛根,葉子變軟,很容易脫落,還很容易死亡。所以根據不同品種的多肉,不同季節控制好水量。


多肉小偉


這個題目是個非常大的範圍,甚至是個系統的內容。從選肉、選盆、選土、入盆、到澆水、光照、環境、控水等等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可獨立成一篇。所以一下不好回覆。分幾個大體的版塊:

1、選。包括選肉、選盆,選土、選時節入手。選肉是有些地方養殖某些都肉確實有難度,尤其是南方悶熱的環境,有些度夏比較困難的就容易掛。選盆是為了保證盆的透水透氣性,以保證利於多肉生長。個人經驗是儘量選擇陶盆,儘量不選擇兩面都上釉的瓷盆。選土要根據多肉習性,選擇適宜土質,但儘量以透氣性好的土質為宜,避免容易結板的土質和保溼型非常差的大顆粒土質;選時注意最好在春秋季節入手比較好,夏天冬天從不太適合新手。

2、養。這個分幾個環節,包括入盆、光照、澆水、度夏、施肥等。因為之前整理過,可關注 大小多肉(頭條或微信均可)有介紹。下面是幾篇的鏈接可參考。

1)、如何讓多肉快速服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3MTE1MQ==&mid=2247485057&idx=1&sn=b745eaa489c6ea1328be208ed5ebaa37&chksm=fe47f341c9307a5731b1bcc594fc9764e58d00268a9714977241108b12137f8c74fafa2d610d&token=156917424&lang=zh_CN#rd

2)多肉什麼時候該澆水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3MTE1MQ==&mid=2247483815&idx=1&sn=60017ab6a389b0561857225c08539cdf&chksm=fe47f467c9307d71ffbef2f11cb8942e449b932faa353bf753adb13e1a2533b12ebe1eb99069&scene=21#wechat_redirect

3)多肉澆水的方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3MTE1MQ==&mid=2247483914&idx=1&sn=9219da99b430ead21804278c9487fdd2&chksm=fe47f7cac9307edc23a0880f73df846ce1f9dc84c53fbf9538cae710a5930884d28e2b50620d&scene=21#wechat_redirect

4)掌握好光照 養出好多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3MTE1MQ==&mid=2247483950&idx=1&sn=acb14cd70ca3a3f2fff2998659ea2b96&chksm=fe47f7eec9307ef8a2df7275521baa870ee84875b06c50670920c7ad2aebfa251306f85cc5ca&scene=21#wechat_redirect

5)、多肉養護中對蚧殼蟲的防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3MTE1MQ==&mid=2247484583&idx=1&sn=63cdc61590f3f18d120ed12b8473614d&chksm=fe47f167c9307871c2b2c541accbd36415d2ab303a8c09e33a63d1c043bdeb8135fd5cb50f9c&token=156917424&lang=zh_CN#rd

3、學。要根據教訓總結經驗,多觀察總結,逐步的總結適合自己的養護環境的養護方式。


大小多肉


換盆時要土幹換,先挖出來在曬乾一兩天,在種後不要澆水,過一天在澆水,別太用勁壓土埋上就行。遷插剪下技孑幹兩三天。葉插別埋在土裡放土面上就行。冬天不能凍不低於O下就行,夏天半休眠少澆水,別上肥料,別放在樓上空調機出氣的地方下面別太曬。快到夏天別移盆容易爛。天氣熱時容易生蟲,長壽花,五十鈴玉,石生花,天使之淚,馬蹄蓮,在葉肉裡生一種小蟲,可打藥或用防蟲網,網更好,比紗窗網細的才行,紗窗網太粗無用。有好幾種象水滴的那種多肉。福娘。容易化水,有的是因為蟲,有的是放在陰涼的地就能安全度夏。


茶韻6710


根據品種,給予多肉植物適當的陽穀、水分。土壤需要透水性能好,多數品種澆水需要見幹澆透,需要透風透氣的環境。瞭解更多的多肉植物養護知識可以關注我


陽臺多肉植物


先別急著買,關注一些多肉種植的視頻,加入一些多肉的微信群,有點常識後再買。根據你的座標選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普貨老樁,價格10幾20元的。再買些多肉土、花盆和多菌靈粉,基本就可以種活了。


函函寶寶


\n

{!-- PGC_VIDEO:{"video_md5": "ffe154d051a6ca95dea7c3413253ada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