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稱父親的大哥叫“大爺”,但為什麼“你大爺”就成了罵人的話了?

鉅豐自媒體


這句話是民間簡化的罵人話,

"去你二大娘的"。

"滾你大爺的"

"你媽的"

這些語言都是民間隨便說的口頭禪,廣泛流傳後,為了隨口方便,簡單明瞭,所以減掉很多字,傳來傳去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民間的口頭禪還很多,不像英文那樣簡單,中文繁鎖,每個字表達的內容意思都不一樣。特別是詩詞,一個字有時候讓人研究半天,就象宇宙一樣越想越深。

"你大爺的"這句話在我國北方如果單獨甩出來,想信有很多人真的不明白什麼意思,象這樣的粗話大多出自農村,不懂也不要研究了,因為民間自造語言實在太多了,流傳下去的很少,逗留時間很短,不必較真。

中國百姓有個特點,喜歡把地方土語用來趣笑別人。記的改革剛開始的時候,外國旅遊團體來我國觀光,有一調皮小夥子朝著他們喊:我操你媽"罵完跑開了。

外國人不明白怎回事問翻釋:"他扯著桑子跟驢叫似的喊什麼?"

翻釋也不好翻這句話,只好說:他是想和你媽媽結婚。"

外國人不解啊,說:"我媽媽已七十多歲了他才十七、八歲,怎麼可能呢?"

這件事可以說明,在今後的文明進化中,國語將更加完美,與世界各國語言更加接軌,一些地方土語逐漸取消。



農人心田


我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如果說這個問題成立,那就不存在地域的問題,那它就不分南北方,還是國內國外,比如說“操你媽”,不管哪的人都知道是罵人的話,只是這句話太傷人,所以慢慢就被有些人(男人)給演變成了“操你大爺”,這體現了傷害程度大大降低,大街上兩個男人發生口角了,如果一個人說了“操你媽”,立馬就得動手,可要是換成“操你大爺”,你再傻你也知道,你心想啊,你大爺如果活著,是個糟老頭子,兩個人都是帶把的,整不一起去,難不成比槍法啊,萬一誰輸了,可能還會唱“我要這鐵棒有何用”,如果你大爺不在了,你讓他幹鬼去吧。女人罵人她不會用這句話,本身她就覺得吃虧了。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操你媽”就變成了“你媽”,“操你大爺”變成了“你大爺”,嚴格意義上講,它們已經不是罵人的話了,比如說,我說你媽做飯真好吃啊,你吃雞呢沒聽清,問了一句誰?我說,“你媽”,還有“你大爺”多用於好哥們好姐妹好朋友之間,表示驚訝,感嘆,遺憾,悲傷,惋惜……起到個助詞作用,比如我正忙著呢,你突然從背後給我肩膀拍了一下,我會說“你大爺”嚇我一跳,再比如說我失戀了,正難過呢,情緒有點低落,你看出來了,過來安慰我來了,兄弟咋了,“你大爺”,我和小琳分手了,你可能會說“你大爺”我就知道她不是省油的燈,散就散了吧,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呢,我可能會沉默片刻,“你大爺”還是你夠意思,走,喝酒去,“你大爺”,咱們不醉不歸,再比如說你的酒量不行,喝一瓶啤酒就呲花了(用不用我給你解釋下什麼叫呲花),我會說,“你大爺”太讓我失望了,不知道你明白了嗎



暖男邱大少


我們叫大爺!但不是比父親大的人!而是比父親小的老大!才叫大爺!比如我爺爺(叫俺老或者老爹)的弟弟(我們叫二老)他的大兒子比我父親小,叫大爺,還有老二叫二爺!以此類推!媳婦的叫大娘,二孃!

再比如,有個比我父親的大人而且是老大,他和他媳婦我們都叫大,老幾就叫幾大!

重點來了!請猜我是哪省,哪市,哪個縣的?


幽情黃帝


說說這個“大爺”

  “大爺”,從書面到口頭,也多歧意。

  大爺、老大爺。伯父,父親的兄長,比父親年長、和父親同輩。口頭髮音大重爺輕。有時向別人提到平輩的大哥,也說“大爺”:倆字都是重音:我們大爺或拇們大(讀“的”音)爺。

  一方面,"大爺"是對老年男性的尊稱,另一方面"你大爺"卻又用來罵人。其實在北京話和其他北方方言裡,大爺有三層含義。

  一是指伯父,這個就不用解釋了。

  二是前義的引申,指受人尊敬的老年男子。前兩者“爺”字要讀輕聲。

  三是指很有身份、很有派頭的人,引申為空有派頭、傲慢無禮的人。在這裡“爺”字一般讀二聲。大爺雖然在輩分上與爸爸平級,但地位顯然比爸爸要高。

  正因為如此,在北京,被人稱呼一聲大爺,是件很受用的事。老舍《正紅旗下》中的定大爺“只要有人肯叫‘大爺’,他就肯賞銀子。”足見老北京人對“大爺”的重視程度。

  至於作為第三層含義的“大爺”,在現在,大多用作貶義。因為告別了封建社會,人人講平等,不太用的著派頭十足的“大爺”。在報章上,偶爾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標題:《談談某地服務業的大爺作派》。

  我們為什麼要罵"你大爺"

  “你大爺”是什麼意思呢?熟悉北京話的人都知道,這實際上是“X你大爺"的簡稱。

  在北方,伯父往往是家族的族長,又是派頭和權威的象徵,罵了某人的大爺,實際上等於罵了對方的祖宗八代,等於掃蕩了對手的一切權威,打擊了對手所有的氣焰。

  到了後來,“你大爺”就成了一句口頭禪,失去了罵人的火藥味,成為朋友之間發洩不滿的一句話。


劉瘋瘋


北方人稱父親的大哥叫“大爺”,但是為什麼“你大爺”就成了罵人的話了呢?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在罵人的時候,確實是有“你大爺”這個詞彙。我們要了解這個俗語,就要先了解北京人說話的方式和習慣。

北京人首先第一個習慣和說話的方式,就是愛攀大。您看有些相聲作品裡就有這方面的體現。逗哏的總要找機會佔捧哏的便宜,攀大輩兒。逮著機會就要說自己是捧哏的爸爸,爺爺,反正怎麼佔便宜怎麼來。

而罵人的時候,就要揀輩大的罵。如果是早先了解北京的人就知道了。就連小孩兒打架都會攀著大輩兒罵。他罵了你爸,你就要罵他大爺。還有甚至要罵人家戶口本頭一篇兒。戶口本頭一篇兒是戶主啊,肯定是他們家最大的那位啊。

呵呵,想起來也很可笑的,是吧。其實,罵人也能看出來一些民間的文化。是不是呢?

北京人說話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愛省略字。這句話原意是“X你大爺的”。為了不那麼讓人反感,又加上北京人愛省略字就變成了現在的“你大爺的”。類似這些省略的詞彙還有很多。當然,北京人朋友之間見面已經拿這種話不當真正意義上的罵人了。而是當成親暱的一種表現。通常年輕人見面,都會叫“孫子,你丫上哪啊?”“你大爺的,我這不去醫院嘛!”類似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在北京很常見。也沒有人會當回事。可您要是生人跟北京人這麼說話可不行。那就是變成不禮貌的了。

寫在最後:北京人有很多類似的不能寫在書面上的俗語。本地人之間互相插科打諢的,也是樂此不疲。

似乎每個地方都有類似的自己能理解的俗語。比如四川的“龜兒子”東北的”滾犢子“山東的”X養的“都是當地人常說的俗語,也是不被當成真正罵人的黑話吧。這是不是一種文化呢?


北京範兒


“國罵”之演變

“國罵”的產生可謂歷史悠久。但要討論“國罵”,則要從魯迅說起。

魯迅早在1925年就寫了《論“他媽的!》。第一次提出了中國人的罵人方式和國罵形成的原因。

魯迅說 “無論是誰,只要是在中國活,便總得常聽到“他媽的”或其相類似的口頭禪。我想這話的分佈,大概就是跟著中國人的足跡之所至罷;使用的編數,怕也未必比客氣的“您好呀”會更少。假使以國人所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麼,這就可以是中國的“國罵”了。”魯迅原意為國罵專一媽為限,決不牽涉餘人。後來稍遊各地,方才領略國罵的普及和厲害“才始驚異國罵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連姊妹,下遞子孫,普及同性,真是“猶河漢而無極也”。而且,不特用於人,也以施之獸。”魯迅還說“他媽的,就是我要和你媽發生關係。”只是這種過於粗魯的罵法,大概連罵人的人也覺得不好意思,於是便發明了“掐頭去尾”法“終於改頭換面,從國罵上消去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又改對稱為第三人稱,恐怕還是因為到底未曾拉車,因而也就不免有點貴族氣味之故”。

其實年歲少長一些的,稍稍打量過周圍的人便知,“他媽的”常常是國人自己在洩憤或對事情表示不滿時的口頭禪。已經是相當的“貴族氣味”。尚若兩個人之間發生口角或不愉快,到了吵架或動手、動刀之時,國罵是不改對稱的。“你媽的”“你姐姐的”“你姑姑的”“你奶奶的”和“你姥姥”會直接出口。就是逗弄孩童,在表示喜愛時也會說“你媽的小兔崽子快過來”。別說是吃驚、驚奇或歎服一樣也會用國罵表示,就如同說親愛的一樣發乎情,至乎理。

也難怪這種風俗自古就有。有研究者說:孔子刪詩之前,《詩經》便有這樣的風格和相似的話語。有人分析:罵人的方式很多,也絕非只有中國人會罵,但似乎只有中國人這樣最會直接攻擊女人。日本人翻譯中國的國罵為“你的媽是我的母狗”,德文則譯作“我使用過你的媽”。可見,中國的國罵,遠遠走在了別國的前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那些,“他媽的”、“你姐姐的”言語漸漸少了。有些文化素養高、文明禮儀講究的家庭或者單位恐怕都消失了。這裡邊怕是有魯迅先生的不少功勞。年輕的一代更不會輕易出口,但這並不是說,國罵比“您好呀”或“你吃了嗎”這樣的用語真少了、不見了。國罵隨著西方文明的進入,也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學習ENGLISH的熱潮,不知為何人們瞄準了西語的COOL,把COOL即清涼、爽快,轉譯為中文的“酷逼了”,“帥呆了”。大約覺得“酷逼了”,“帥呆了”比“他媽的”要文明的多,在心理上又不乏沿承了其要表述的意義。一時間竟成了年輕人常用的感嘆詞。走在大街小巷,你會常常聽到男孩子們,曲不離口,口不離曲的“酷逼了”、“帥呆了”的唱著。中國提倡男女平等後,尤其是毛澤東老人家把半天抬高到一定的位置,女孩子再不甘示弱,男人說的話,女人自然也說得,所以女孩子也跟著一起喊。

悄悄注意一下,近一兩年又發生了變化。也或許是後現代思潮,以及個性主義的影響,一起喊得時間長了,男性公民覺得不過癮。時代畢竟在前進,又不能退回到過去“他媽的”那個時代。經過了諸蕃思考,加上文化底蘊的深厚和源遠流長,終是找到了一個比“他媽的”的“更高雅”些、“更文明些”、比酷更過癮一些的詞—“尻”。“我尻”被舒舒服服地喊出來了。男人一變,女性公民也覺有失體面,或有失個性。不甘落後,又不能如男人那般大肆的吆喝,畢竟男女有別,加之幾千年的教女文化,於是“我刺兒了”,就這樣粉墨登場了。其實追究起來,“我尻”並不是現代化的產物。與“他媽的”甚至“他媽的”以前時期的國罵沒有什麼差別。與其相併列的詞彙多得數都數不過來,我就曾看到一本書裡,是專門講究這個的。倒是女士們創造的“我刺兒了”詞彙還有些新鮮和創意,那大約是土洋結合的產物,更多地沾上了現代化、後現代化甚至個性主義的味道。

“我刺兒了”的出現,終是“他媽的”之國罵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了


而立之年那些事兒


北京話和其他北方方言裡,大爺有三層含義。一是指伯父,這個不用解釋了,二是前義的引申,指受人尊敬的老年男子。前兩者“爺”字要讀輕聲。三是指很有身份、很有派頭的人,引申為空有派頭、傲慢無禮的人。在這裡“爺”字一般讀二聲。 大爺雖然在輩分上與爸爸平級,但地位顯然比爸爸要高。正因為如此,在北京,被人稱呼一聲大爺,是件很受用的事。老舍《正紅旗下》中的定大爺“只要有人肯叫‘大爺’,他就肯賞銀子。”足見老北京人對“大爺”的重視程度。 至於作為第三層含義的“大爺”,在現在,大多用作貶義。因為告別了封建社會,人人講平等,不太用的著派頭十足的“大爺”。在報章上,偶爾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標題:《談談某地服務業的大爺作派》。 “你大爺”是什麼意思呢?熟悉北京話的人都知道,這實際上是“X你大爺"的簡稱。 在北方,伯父往往是家族的族長,又是派頭和權威的象徵,罵了某人的大爺,實際上等於罵了對方的祖宗八代,等於掃蕩了對手的一切權威,打擊了對手所有的氣焰。到了後來,“你大爺”就成了一句口頭禪,失去了罵人的火藥味,成為朋友之間發洩不滿的一句話。今天,這句話不光男人用,有些美眉也在用。某些漂亮美眉雙手叉腰,大喝一聲:“你大爺的!”,頗有巾幗氣概。


紀惡如仇


大爺非你大爺,弟弟的孩子叫他哥大爺,就是大伯的意思,是對長輩的稱呼!你大爺就是罵人了,可能來源於這麼一句話:“你看看你,什麼都不幹,給個大爺似的”,說的是比較懶惰的人……再一個,你不要張口閉口北方人!北方人怎麼了!地域黑最令人討厭!真的是你大爺的!……


凌雲飛天


我們北方稱父親的大哥叫大伯,有些地方叫大爺是受元朝和清朝少數民族的餘毒。


山水8111


不是北方人把“你大爺”演繹成罵人的話了。而是北京人把“你大爺”演繹成罵人的話了。其原話是“操你大爺”,這個“操”字,有些不雅,所以把“操”字去掉了,變成了現在的“你大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