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三驾马车,出口已瘸,只能靠投资和消费了。


1

石榴叔坐标南京。这几天,大家都会聊到消费券,“你中了吗?”。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向来和抽奖无缘的石榴叔,还是空门。

但全南京依然有67万人摇中,5天内带动消费近千万元。为了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南京所采取的行动,确实很“硬核”,但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消费收入下降最为明显,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新冠疫情对整个消费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冲击。客流即生命,哪怕进入3月,市场依然像在冬眠,毕竟口罩还戴着,心理上的恢复,需要时间。

短期看,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够刺激短期消费的回升,利用消费的乘数效应,刺激内需,从而拉动生产,扩大就业。

简单说,市民使用消费券购买商品,商家就要加大供应商的供货数量。供应商的需求促使工厂加大生产力度,工厂就需要向材料商购买材料,材料商再向原料厂商订货,由此产生对物流和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拉动。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充其量是兴奋剂,而不是回魂丹。消费券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一次性的,是对未来消费需求的提前预支。目的很直接,引导居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走出家门进行消费。

因为全球疫情,外需较长时间肯定歇趴,那么今年拉动经济靠什么,可能只能靠刺激内需(当然还有基建投资),内需王者是什么。


2

节能惠民、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这三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当年,为应对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

中国在2009年2月实施第一次家电下乡,当时是家电行业压力最大的时候。

空调连续9个月、冰箱连续8个月、洗衣机连续2个月,均出现同比负增长,且电视2009年1月同比增速,也环比大幅下滑到接近0%。

那一轮“家电下乡”截至2012年10月,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8亿台,实现销售额6819亿,政府补贴金额高达886亿元。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商务部在2011年11月,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产品消费,达到3004.2亿元,销售新家电8129.6万台,回收旧家电8373.3万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虽然很多人说,这样的做法就是打鸡血,甚至透支市场,让部分需求提前释放。

但现在死,和以后死是有本质性的区别,这就和降价500元,与补贴500元的区别是一样的。今天,整个家电产业链上下游,数万亿产业需要稳定。

不过,家电刺激政策能否完全奏效,还要想看楼市的脸色。


3

这几天大家应该已经听到风声了吧。

先是传言,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虽然已经辟谣)。

紧接着,杭州动真格的了,确定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按3:1的比例,通过个人阶梯摇号和县(市)个人指标摇号的方式,进行配置。

即个人阶梯摇号15000个、县(市)个人指标摇号5000个。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补贴购车成为热门方式,如首个推出促进政策的佛山,购车补贴最多可给到5000元/辆,长沙、株洲、湘潭三地也对符合条件的车型作出了最多3000元/辆的补贴,广州还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此外,佛山、珠海、广州都表示将对购买“国六”车型的消费者给予补助。

汽车是中国国民经济中,除房地产和基建外,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汽车类消费占比高,波动大,基本主导了社零消费变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全国汽车销量为31万辆,环比下降84%,同比下降79%。

这一销量也创下了,自2004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记录。而3月上半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减少47%。

拉动内需,消费券之后,还有大招要来了

有测算,如果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下滑50%,将对社会零售总额造成1.7%的拖累,对经济增长影响0.9%。如果全年汽车销量下滑7%,将对社会零售造成0.2%的拖累,对经济增长影响0.1%。

不救,真的不行了。


4

有人说,疫情之后一定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

有人说,疫情之后要学会攒钱。

很多人最近留言问,疫情之后楼市走势。

其实中国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受制于信贷和调控政策,只要不发生重大变化,很难激起水花。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开发商面临现金流危机,地方政府放松楼市调控,已毫无悬念。

但房价涨跌是另外一回事,上面当然不愿意房价涨太多,但是成交量必须拉起来。

这个阶段,调控的目的,不是救市,而是“稳”市,其他就别想太多了。


外需在快速萎缩,内需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只是恢复生产,产品卖给谁呢?有些问题,简单想,反而容易找到答案。

就一个字“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