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青年教师教写作,可以“不做糊涂账”

写作教学,历来是笔糊涂账。但青年教师们可以清楚应对,心中不糊涂。

关于技法

这几日在整理几部面向儿童的作文童话书稿。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关于写作技法的部分,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样:开门见山,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篇末点题……再看看其他专家们撰写的书稿,无一例外。

想通一个问题:写作技法,不管你教与不教,她都那样存在。有专家说:小学生写作,不要讲技法;有专家说:小学生学习写作,要知道技法。我说:不要争啦,如仓央嘉措的诗句一样:不管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

何捷:青年教师教写作,可以“不做糊涂账”

写作技法,不管你教与不教,她都那样存在。而且,她基本上是“天山童姥”,保持不变。学与不学,就那么几样。如果再划分为“习作技法”和“文学创作手法”,小学阶段能学的写作技法就更明晰了。多本小学生写作读本中都有提及,其实可以不糊涂的。

不过,特别重要的提醒:教学,不是讲技法之后就万事大吉。技法讲述,价值不大,点到为止,而且尽量减少,因为这些“条款”式的技法,真正“实战”时,很难发挥作用。很多技法都在写作实践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式”,千变万化,教学很难一一定位。所以,技法教学,知道就好,不要迷恋。

关于练习

记得我在儿子还没入小学就读的空档,带初学游泳的儿子练习蛙泳。从最初的五米,到十五米,到五十米,到一百米,之后就是三百,五百,八百……暑假内,他已经能轻松完成一千米不间断游泳。游泳和写作都是一门技艺,靠的就是练,持续地练。

由此,我也想通一个问题:

练习,就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青年教师感觉写作教学设计困难,教学效果不佳,没关系,可以从百字作文入手!我倡导每日写“百字作文”,强调每日练习。写作的量不大,但要坚持恒久,持续地练习,积小成多。这么做,一来可以养成习惯,二来为自己组建素材库。但也有人说:练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练习的量不是决定作用,关键要巧练。

其实,真要谈到“巧不巧”,就更玄妙了,教学更是无从下手了。因为“巧”是见仁见智的,是偶然性很高的,是偏向于作家创作的。然而,儿童写作就是打基础,扎扎实实地每日练笔,就是童子功。“大匠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梁启超的作文教学观点给我们启发:教作文实际上是教作文的种种规矩而已。因为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规矩怎么建立,就在日常的规范中。没有练习的量,一切空谈。

何捷:青年教师教写作,可以“不做糊涂账”

写作提升,就是“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如果你能巧一点,能用心多想出好玩的方法,就去做。如果不行,先从扎实的实践入手,一篇一篇累积,也是好办法。最怕就是“为了想出好办法,我什么都不去做”。

关于进步轨迹

我时常从三年级带儿童毕业,经历小学生写作训练全程。经过近二十年实践,我开始看清楚小学生写作进步的轨迹:

明确规矩——实践运用——化为无形。

首先,可以和儿童讲授一些必要的写作基本规矩,也就是梁启超说的“规矩”;之后就是不断实践,练习;写得顺畅了,就变得自然了。最后他的技法会“化”,变得无形。此时如果你硬要让他“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也不成。他会觉得别扭,因为他的剑招是自由洒脱的。无招胜有招。

从这个角度看,在指导写作之初,教学系统谈及的“规矩”,更偏向于:词汇使用的适切性,

不要特意使用一些词汇来吸引读者,力求表意的顺达;写作流程的完整性,预写,起草,修改,校正,发表,一个都不能少;写作立意的正能量,不管写什么,表达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审美的童稚化,美不在于高、大、尚,美在于返璞归真,珍爱童年。

何捷:青年教师教写作,可以“不做糊涂账”

我喜爱山水,也教过一些小孩画画。就像教别人学画山水。起初要教技法,石头的皴法,流水的画法,树法,云法……之后就是长期练习;等到练成时,你会发现他的石头,流水,白云并不是那样的有法,自然随性,妙趣天成。那些大师成“家”之后,最为耐看的就是风格。而每一个大师回过头来再教弟子作画,没有人会跳过基本功练习而去说:来,画得怪异些,有个性些;来,不用练,靠悟性成功……

听上去就知道是笑话。写作教学上却争来争去,更是笑话。

写作教学要想“不做糊涂账”我们可以按着规律办事:精讲,多练,放手。相反,“不讲”是失职;“少练”进步慢;到后期还在讲,还提出按部就班的八股式要求的,那就叫做误人子弟。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