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做父母的该怎样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王钰姐


打骂孩子是最不提倡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极有可能敏感自卑,胆小怕事,还叛逆,仇恨社会。所以,有这种行为的家长一定要检讨自己的行为。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父母打骂叛逆的孩子:

1、影响孩子性格

孩子的心是十分敏感的,当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时,他会认为是父母讨厌自己,不再爱自己了。这会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内心难以接受他人,性格孤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有的变得胆小懦弱,遇到问题不敢勇敢面对往往要征求父母的意见,长大后可能就会变得没有主见,凡事都要问问父母的意见。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没有让孩子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孩子不知道何时该做决定,不知道做哪个决定是对的。

2、影响孩子心理发育

经常挨父母打骂的孩子,往往心理发育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将长期的压抑情绪积累在心里,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法抗父母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的与父母作对,青春期的叛逆就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个时期如果有人将孩子往不正当方向引导,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这样的孩子长大结婚了,脾气也会变得很暴躁,可想而知他的下一代也会是如此。

总结,孩子小时候需要教育也更需要关爱,所以小问题建议还是要多沟通讲道理,屡教不改或者犯了大错的时候,才建议动用打骂的方法。这么做不光是为了孩子,许多父母打了孩子后又会后悔心疼不已,所以少些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身体和父母的心情都会有好处。


小学小豆老师


孩子到了叛逆期,父母该怎样对待呢?

遇到孩子叛逆期不要惊慌失措,因为叛逆期是青少年心理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自我独立性进一步增强,认为自己是成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也就是说,叛逆期是青少年走向成人的过程,只不过有些孩子表现的强烈,有些孩子弱些,要正确理解叛逆期,它不等于孩子变坏了!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适当学会示弱,多听孩子的想法,按孩子的想法去做事,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像子时候那样,这也指点那也提醒,让孩子觉得烦心!

孩子叛逆期,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感触,想学习成人处理事情的方法,因此,要和孩子讲道理,讲规则,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式!

但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又不能一味地放任,他们毕竟未成年,生活、做人的原则应坚持,基本的道德要有,遇到这些情况,要管理,否则会一失足千造成千古恨!

总之,面对叛逆期的孩子,要冷静,有理有节,有智慧!

我是老班聊教育,愿与你倾心分享,希关注交流!


老班聊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的确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科学的角度来看,逆反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要阶段。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那么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换句话说,太乖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他们将来的独立生存带来更大的危害。

如果从成长的角度看逆反,逆反不仅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青春期之前,孩子是没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依赖于成年人的思考和建议。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大脑的发育,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初步能力,因为孩子们发现了自己原来也能像成年人那样找出事情间的逻辑关系,于是他们觉得自己与成人是平等的,他们不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要尝试着自己去思考,外在的表现就是固执、对抗成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其实这是孩子在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



杨通说电影


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不要以“对错是非”来评价。没有青春不逆反。想想我们也正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现在孩子的成熟期更早,一般从十一岁就开始进入青春期,女孩子比男孩还要早。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逆反。这时,儿童期非常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变得莫名其妙的恶化,充满着火药味。孩子头脑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讲时尚,讲个性,如上述案例中的“ 好端端的裤子,为何偏偏要剪个洞”,就是一种青春期孩子典型的逆反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成长中的孩子会有一种想摆脱父母的倾向,而摆脱父母就是通过否定父母的价值观,表达一些逆反的情绪甚至攻击父母的行为来实现的,通过逆反从而摆脱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其实这正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上述案例中的“好端端的裤子,为何偏偏要剪个洞”就是孩子以奇装异服来否定父母的审美观,来摆脱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有的父母表示,他的孩子以前是如何的听话,可青春期却又如何地逆反,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孩子的逆反程度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有关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言行总以“对错是非”来评价的话,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可能越逆反,常常是青春期前越听话越守规矩的孩子,青春期时会折腾得越厉害。

对于如何对付现在的孩子,我建议:不要当警察式家长,而是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周大妈的困惑恰巧是由于孩子的父母对于冲突矛盾采取的方式是不作为,而祖母的方式是盲目作为,差点“擦枪走火”,建议聪明的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时,不再当警察式的家长,而是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唯一的好办法是尊重、理解并改变孩子的逆反。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很幼稚,很可笑的,但是作为父母只要理解、尊重孩子的这种不成熟,那么他慢慢地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对上述案例中,作为父母不要不作为,也不要盲目作为,可以微笑着对孩子说:“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穿这样的衣服,你也很喜欢穿,对吧。”这样“投之以理解之桃”,孩子就会“报之以主动交流之李”,也许就会请父母来具体评价一下自己穿着好不好看,其实孩子还是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的。这时就可以借机委婉地说出家长的意见。

同时作为父母也清楚,青春期是阶段性的,伴随青春期出现的孩的逆反问题也是有时间性的,对于孩子有些过火的逆反,为人父母者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足够的心理智慧。至于隔代的长辈,最好是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为孩子和他的父母间的沟通创造条件。



e柒母婴育儿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4、寻找孩子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孩子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小涛说情感


简单地说,叛逆期是孩子进入成人前寻求独立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他要独立,要成为拥有个性的自己,发生不听话的自行其是的现象时,被认为是叛逆。如果不让他有这样的叛逆,孩子将无法长大成人。

一、首先,给他独立成长的空间,孩子会在伙伴和同学之间,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被过份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成为傻孩子。

二、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会蔑视权威,不懂得这一点,孩子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成长。独立意识的伴生现象之一就是,要求你与他平等相处。应该是既做家长,也做孩子的朋友。家长的角色要转换。

三、要承认孩子许多时候是对的,许多方面,甚至比大人懂得多。比如,现在的年青人都知道,在自己还是孩子时,在玩互联网、电脑、手机上,家长不如自己懂得多。

四、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哪怕这在你看来是那么不合规则。孩子有孩子的规则,也许他们间的一些规则,就是未来的规则。

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哪怕有些孩子在你看来不是好孩子。想想我们自己是孩子时,家长这方面的干预往往是无效的,反而引起反感。

六、不要防碍孩子适度冒险的行为,没有过冒险行为,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

七、给点阳光就灿烂。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迎着鼓励的方向成长。呵斥和批评要少,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八、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进入叛逆期前,就该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羞耻、自尊、自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九、一旦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叛逆倾向,并可能带来危害时,首先不要认为是孩子不听话,这往往是家长前期教育行为的结果,想想该采用什么的方法来化解为好,从自己身上多查找原因。

十、既然孩子的叛逆倾向,是寻求独立有助于成长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有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由于过度溺爱,由于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等原因,有的孩子会很娇弱,非常自我。一旦进入叛逆期,很难承受挫折,或者认为一切都会有家长解决,不知真危险是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孩子选择了自杀,我所确知的两例,和此有关。一旦发现有异常表现,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干预,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食荤者小余


顺毛摸噻!孩子的叛逆期也叫青春期,随着他们青春期的到来,一个个曾经啥都不懂的小屁孩,突然变得拽兮兮的,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一副“世界皆在我掌握中”的样子,老师和父母亲的话他们根本不听,觉得“那些都是废话,我都知道,你们就不要啰嗦了便是”……对付这种孩子,家长们就得少说话、多做事,那些苦口婆心、痛心疾首的说教就要停止,只需要默默的为他做好一切父母亲应该做的事就行了!孩子晚上学习晚了,你递上一杯热牛奶;孩子放学回家,你为他做几道他喜欢吃的菜;他在学校里遇到了啥烦心事时,你只需要静静地听他对你倾述,然后给他一个表示理解的拥抱,仅此而已!


凤146983974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叛逆期的存在,而家长往往不会去理解。我曾和一位家长沟通过,那位家长认为“小小年纪,哪来的那么多事儿,我们小时候怎么就没有呢?”其实听到这个信息我还是蛮震惊,这位家长的认知可能不会是很全面,但是他对他孩子的做法,恰恰比较合理。他的孩子现在正处于叛逆期,虽然这位家长不太认同叛逆的说法,但是对他的孩子,呈一种平等,公正的态度。这让他家孩子十分适用

叛逆期的孩子,其实不能算叛逆,只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向都是可以自己考虑自己决定,所以在这种时候,对于家长他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百分之一百的听从,服从。他们会思考这样做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是利还是弊,自己想不想去这样做,在这一个思考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会因为不了解社会,或者不了解未来所面对的以及需要承受的所产生一种“我活的开心就好”的心里想法,导致对父母一些的好的劝告不去听从,反而顶撞。

在这种时期,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来去相处,你们之间不再是家长说,孩子服从的方式,而是家长对孩子分析利弊,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让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可以或多或少接触一下成年人的世界。


汴隋


生活中不存在叛逆的孩子,只存在一个与家长和老师想法不一、急欲摆脱管控的孩子。教导孩子成长活动的本质是家长和老师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孩子向着独立自主的方向成长,这项活动开展最高效、省心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自身成长的自信,激活孩子自身的成长潜能,为孩子自生的成长动能赋能。

1、为何会存在“叛逆”期

人生成长发育过程中,大脑发育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分别是幼儿期【出生到7岁左右】与青春期【约12至20岁】,这两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成长迅速、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敏感,善于学习也乐于学习。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共同的特点,期望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这也就是众多家长所说的“叛逆”。那么,为什么人们不称幼儿期的孩子叛逆呢?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自我行动能力弱,争取“独立”的意愿有也仅仅停留在嘴上,实际行动中不明显,最多就表现为“不乖”和“不听话”。而当孩子到了12岁以后,他们的自我行动能力增强了,有了行动的“本钱”。另外,现代教学体系,使得12岁之后的孩子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场所,老师主持的学校教育和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而这两者之间无论是在空间距离还是信息交流的对等性上都存在差异。这种信息差异使得孩子有了“可乘之机”,这个时候孩子会利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微妙关系做一些他们认为对自己“独立”有积极帮助的事情。这些事情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急欲跳出家长和老师的管控,孩子们所采用的方法极少部分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之中,而绝大多数孩子因为自认为学习上难以取得突破,他们就会选择其他方式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这些行为包括逃避学习、撒谎等等。“叛逆”的本质,就是孩子急欲摆脱被“管控”,实际上是孩子为争取行为独立而做出的尝试活动。

2、如何引导“叛逆”期孩子

与孩子彼此尊重,家长和老师多给予孩子行为上的肯定和鼓励。人生成长最大的动力源自于自我行为被肯定、被赞扬,孩子们会因为获得一个小贴画奖励或者是一句你真棒而努力百倍。这是因为,每个人相对于自然都是渺小的,渺小的感觉促使个体自觉不自觉的感到自卑,而学习活动就是孩子发自内心想克服自身弱小的现状,战胜自卑而进行的尝试和探索。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换位思考”,给予孩子充分展示自我成长成果的尝试,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升起愉悦感,愉悦的心情就是促使孩子继续成长最大的动力源泉。

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寻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减少孩子的抗拒心理。同孩子交流时,家长要顺应“情境”,多开展情景式教导活动,即到了具体的场景教导不同的内容。当然,这就需要家长多带孩子与外界接触,能有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而不是“老生常谈”唯具体的学习成绩“马首是瞻”。交谈的内容尽可能贴合所处场景,比如旅行途中就多关注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人文特征、历史文化等等有助于提升孩子见识的内容。

此外,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理智对待孩子的成长实践、容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试错。同时,即使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有因气急而处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尽可能转换态度,便原本恶意的处罚为小游戏之类的互动。比如,我家孩子现在5岁,晚间洗脚时间和早上起床都略有拖拉,这个时候会很生气,甚至大了他的屁股,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的说这是拍屁股游戏,如果谁慢了就要被拍屁股。这样孩子就会从原本被打委屈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他也会很想赢得游戏而拍家长的屁股。

3、逐步放手孩子自由成长

人生成长最大的乐趣和终极目标都是为自己独立生活,所有的学习、成长活动都为独立生活做准备。父母养育孩子的终极任务,也即是教导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融入社会,能与社会和谐共生。既然孩子成长的目标是自我独立,父母教导孩子的目标是引导孩子独立,这两个目标是有机统一的。那么,父母在教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可以随着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而逐步放手孩子自立成长,逐步给予与他们年龄相适应对自己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予他们表决权。

教导孩子成长如同放风筝,收放线须适应其飞翔高度【孩子的成长阶段】,真正落实“因才施教”、“因势利导”。在父母心中所有人都是孩子,但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上需要适应孩子成长节奏,做到“因势利导”,并不是等大学毕业了才完全放开孩子的手脚。养育孩子如同放风筝,风筝飞的低的时候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收放线要频繁、线不能放的太多。随着风筝飞的高度越来越高,您需要放出更多的现,而且只需要微调即可......

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根源,是社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孩子的成长同样受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导孩子向着积极方向成长,需要生活中每一位家长都“视所有孩子为己出”,为每一位孩子做好积极正向的行为导引。因为,作为路人您今天影响了老李家的孩子,当您家孩子成长时老李会同样以路人的方式为您家孩子做行为示范。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一、2-4岁,第一“反抗”期

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1、不要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予以积极回应。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某种要求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心疼而缴械投降,而是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疼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因为一旦让孩子在自己哭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联系,认为哭闹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便会把哭闹变成一种手段。

2、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马上就要进入三岁,而三岁是独立的开始,孩子在跨越这一步时心理上会有所抵触,情绪容易焦躁,常常乱发脾气,对爸爸妈妈进行语言攻击,比如“坏妈妈”,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然后帮助孩子化解负面的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当他们生气时,要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语攻击来表达。

3、鼓励孩子提高的自主性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然后自己动手吃饭穿衣。

二、7-9岁,第二“反抗”期

矛与盾:

对于矛和盾来说,两者属于进攻和防御工具。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叛逆,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矛”也未尝不可。家长之“矛”一般都会体现在试图改变,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坏习惯方面。

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磨蹭的习惯,不管家长如何督促,如何大嚷大叫,仍然于事无补。

而当家长再锋利的手段“矛”遇到孩子时,可能也奈何不得孩子的心理之防御“盾”。

比如,孩子们经常会放学在路上和同伴玩儿,回到家写完作业后,也会急不可待地去楼下找小伙伴去玩儿,周末更是如此。

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如此疯狂地玩儿后,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气在肺腑之上。因为很多家长非常不情愿看到自己给孩子设计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被孩子们就这样玩掉。

于是家长们便会阻止孩子去玩儿,或者把孩子关在家里写作业,不允许随便出去玩儿,或者不允许看电视,或者不允许用电脑等。

结果呢,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时,在父母的严格的督促之下,也只好不情愿地呆在家里,没有自由和活泼做为吸引和动力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

家长要怎么做?

1、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岁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家长如果过分地限制,当孩子感觉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和父母反抗,要么顶嘴,大吵大闹,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要么是沉默,用冷暴力来对抗父母的权威。

这样一来,只会对亲子关系雪上加霜,让亲子沟通更加困难。

所以,家长不要过度地限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范围内给予孩子相对的自由。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可以温和地与孩子探讨将来,利用梦想来点燃学习热情。

孩子不爱读书,家长除了做好榜样以外,还可以常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

孩子考砸了,家长首先不要沮丧,耐心地安慰孩子;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不要吝啬表扬。

3、要民主,不要权威

7到9岁的孩子早已学会了独立思考,家长是时候试着把自主权逐渐交给孩子,家里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与孩子商量商量。

三、12-16岁,第三“反抗”期

“火星”撞“地球”:

从青春期一开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占据和控制,想法和行为都将产生剧烈的变化。

这让他们就像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爱发脾气,不听话。而这股力量就是荷尔蒙。

之所以把“青春期”这个独特的人生成长阶段定义为“第三反抗期”,是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把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区别开来。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家庭教育问题与心理咨询问题完全混为一谈,因为就家庭教育而言,其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宽泛,也更灵活,也更艺术。

将“第三反抗期”的孩子比喻为“火星”,是从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上来形容的。

“火星”之火,有时只是微弱的火苗,而有时会燃起无名之烈火,再看家长这颗“地球”,不小心便会被闯入大气层的“火星”给碰撞一下腰部。

科学研究表明,荷尔蒙会使大脑中掌管情绪的地方——杏仁核特别活跃,因此青少年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而掌管理智、决策的大脑的总指挥额页,一般要到20至25岁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荷尔蒙折腾得阴晴不定,晚熟的额页又不能出来控制局面,从而整个人显得冲动不理性。

父母如果强行管教,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

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处理孩子的叛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尽量做到不打不骂不动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