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我们该如何防治?

高朝波


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刚刚发现了一例出血热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同车的29人被医学观察。正好赶上疫情还没结束,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31例,其中1人死亡,而2019年整年,全国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364例,死亡7例。


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症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经老鼠传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严重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致病型汉坦病毒主要为黑线姬鼠(野鼠)所携带的汉滩型病毒和褐家鼠所携带的首尔型病毒,除了这两种老鼠外,其他种类的老鼠几乎不传播疾病,传播疾病的主要是野生老鼠。 流行性出血热是自然疫源型传染病,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东北三省、山东、陕西、河北、湖北等省发病率较高。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暴发于春季农作物种植的时候,另一波暴发出现于秋季。

主要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接种双价灭活的HFRS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要重新开始免疫。同时需要说明的是HFRS疫苗是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HFRS。

我们该如何防治?

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个人应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等)接触;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染,所以没有必要有更多的担心。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疫情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出血热目前尚无抗病毒特效药,但接种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0%以上,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的方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自2008年纳入国家扩大免疫项目,主要用于高发地区的10-60岁人群常规接种。出血热疫苗需接种三剂次,前两剂次间隔2周接种,为基础免疫;次年再接种第三剂,为加强免疫。

防鼠灭鼠: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居家发现有鼠迹,可用鼠笼鼠夹鼠药进行捕鼠灭鼠。


李博士医学科普


你好,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五期,如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汉坦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上主要以注意休息,对症处理(如急性肾衰竭时可给予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区、新开发区的灭鼠与防鼠。

2.切断传播途径

田间劳作、清整杂草秸秆和野外活动时加强个人防护。预防吸入鼠类排泄污染物和鼠体寄生虫叮咬。灭螨及防螨。

3.保护易感人群

建议疫区居民和外来人口的适龄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注射双价沙鼠肾细胞疫苗,注射4次,可维持2~3年;亦可3次注射,效果同前。可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

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易感人群等监测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