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神奇的1993年,東莞發生了什麼?

2020年的開端,東莞迎來接二連三的政策調整。

短短三個月,先後調整備案政策,規避雙合同現象;放寬公積金異地貸款條件,貸款年限統一為30年等。新政之多,讓人應接不暇。

而回顧27年前,1993年的東莞,亦有無數地產大事件,與此年份息息相關。

這一年,東莞政府正式啟動新城遷徙計劃,東莞的城區功能,從莞城慢慢向東城遷移。東城,開始開疆拓土,邁入了屬於自己的新紀元。

| 上世紀90年代的莞城,尚未有成型的小區

而在如今備受關注的西平,同樣有大動作。本地龍頭房企光大,在西平開啟了其浩浩蕩蕩的“景湖”系列工程。

這一年還是全國土地改革元年。大批的土地進入房地產市場,同步催生了大批房企,跑馬圈地,積極造城。讓人扼腕的聯華地產,正是成立於這一年。

這是富有歷史意味的一年。對東莞地產格局的影響,延續至今。我們細細梳理了自1993年後的東莞地產發展概要,如能對大家理解地產有點裨益,我們將不勝榮幸。

1993:建新城,推新地,引港資

可以說,東莞房地產的歷史,正是在這一年開啟。

這一年,東莞接連頒佈《東莞市房地產開發經營若干規定》等多項政策,不僅由政府牽頭成立了房地產相關企業,還積極放開市場,放出大量土地,吸引外資進駐。

有地,有資本,有政策,東莞地產的起步,有了成熟的契機。

這一破冰之舉也成功刺激了東莞市場。短短一年間,東莞註冊的房地產企業從之前的9家猛增至80餘家,投資額從不足1億快速攀升至50億。

| 1993年開發的東城中心,為東莞房地產發展的起步標誌

本地方面,聯華地產於1993年9月高調成立,同步大舉進軍地產業。其眼光極為毒辣,一舉奪下多個優質項目。僅僅在黃旗山麓,便有如今在市場仍極有地位的星河傳說、皇馬酈宮等。

只是時過境遷,如今皇馬酈宮已易主萬科,與其同時轉讓給萬科的,還有地理位置更為優越的,位於黃旗半山的萬科御景灣8號。

| 萬科·御景灣8號

如今被譽為與南城CBD伴生的西平,在1993年,仍是一片荒土。

此時成立剛滿十年的光大集團,在這一年開始了其在西平轟轟烈烈的“拓荒運動”,時間已經證明,本次拓荒是多麼正確的決定,如今的西平已是光大的天下。

西平的拓荒的成功,亦奠定了光大在本土房企中的龍頭地位。

外資方面,首先被吸引而來的便是港資房企,憑藉其豐富的地產經驗和龐大的資金優勢,港企幾乎佔據了東莞地產早期的半壁江山。

香港四大地產開發商之一的新世界集團,同樣在這一年,打開了東莞市場。

| 盤踞在黃旗山腳下的新世界花園

與聯華一樣,新世界在東莞首先相中的項目,同樣位於黃旗山麓,並一戰成名,迅速將黃旗山板塊打造成東莞的富豪區。黃旗山三個字,從此便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樟木頭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也是從這時開始。

“1993年,香港人在廣東買的房子,60%來自東莞樟木頭。全盛時期,‘小香港’樟木頭吸引了15萬港人在此投資置業。”東莞中原地產策略研究中心總監車德銳道。

| 90年代打造的怡樂花園,建築風格頗具“港風”

1993-1999:城區東遷,本地房企急起直追

港資房企的風光並未持續太久,就遭到了來自本地房企的挑戰。

1993年,東莞的中心同樣在這一年發生鉅變。工廠和商業開始從莞城往東城移動,人口同步往東城流動,中心的概念從莞城轉移到東城。

城區東移,城區的範疇擴大,可開發的土地隨之增多,為本地房企帶來了後軍突起的良機。

| 1993年開業的新興商場曾為東莞人的購物聖地

不少本地房企看準時機,積極擴張。

光大仍在奮力打造的西平,已漸漸被本地買家接受,光大花園、景湖春天、景湖榮郡等多個知名小區接踵而至,小有名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