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核心提示〕时下,黄平机场脚下的数千亩果林开花了,在航拍镜头里,那一个个山头就像一个个白头翁,把它们连成一片,就是金海雪山了……美而壮观,吸引了许多市民驾车前来赏花。这里成了黄平人家门口的“庭院花园”,而提起这片花园,要得感谢黄平县新州镇雷坪村的李安宁。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①情窦未初开,稀里糊涂娶媳妇

李安宁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创业者,出生于1977年,属蛇。

他自称自己没有文化,念书只念完小学一年级就回家了。

因为家里穷吗?不是的,他的父母养家有些门路,他的家境还不错。只是家里兄弟姐妹多,而且早早就出门挣钱了,没人看屋和放牛、放马,无奈之下,他这个家里最小的娃就承担起了这些事务。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

17岁那年,李安宁结婚了。“其实,那时不懂得家庭婚姻这些。”李安宁说,家里人是这样对他说的:你天天做家务、看牛、放马,怪累的,找个人来帮你忙,那样你就轻松点了。

本来就厌倦了这种生活的李安宁,听到家人这么一说,很想有个帮手,立马就答应了。

很快,媳妇就娶进了门。“什么都不懂,任凭大人们说。”说到此处,李安宁哈哈大笑。

②“搞破坏”出售西瓜?结局意想不到

成家了,明白了些事理,李安宁开始做些能挣钱的事。

最初是跟随老人们学种烤烟,但是后来出纰漏了。

一次,他奉命半夜去烤烟棚里值守,但岂料一觉就睡到了天亮,烤烟棚里的烤烟,全被火烤糊了,损失惨重。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后来,李安宁改种西瓜。头年就收了五六千斤,算是大丰收了。

而一次去凯里卖西瓜的经历,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块做生意的料。

那时他和村里其他四户西瓜种植户联手包车运送西瓜到凯里出售。到凯里后,其他人都将西瓜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然后守着卖,四、五角钱一斤。

李安宁则把西瓜放在一个阴凉的角落里,然后就到处走动去了解行情。

他发现当时西瓜的批发价是2角钱每斤,掐指一算,这样卖自己也能赚钱,于是找到商贩,以2角/斤的价格卖出3000多斤。

同伴们获知,都说他这是在搞破坏。李安宁可不管这些,依然我行我素,又先后以1角5分/斤和1角/斤的价格处理完了剩余的西瓜,获得了800元的收益,大功告成。

而他的同伴,西瓜却坏了不少,到最后几乎都没挣到钱,连场地租金也付不起,无奈之下,只得偷偷跑路。

后来,李安宁还做过杀猪和卖水果的营生。

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的十分深透。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

杀猪那几年,他在黄平东坡农场一带是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想吃肉或者有猪要宰杀,都找李安宁。

“你做每件事,都要讲信用,没有一点好的为人处世,就永远走不出去。”李安宁说,有时资金周转不开,他就只能跟农户赊猪,但是有一点,“我说初一还钱,就不会拖到初二,哪怕是去借,也要在初一当天内把钱还上”。

诚信为李安宁挣得了良好的口碑。

③“冰脆李”变“蜂糖李”的破茧之路

李安宁从事杀猪的营生达到了七、八年之久,后来改行做水果生意,一直到今天。

期间,做过商贩,也做过中介。

后来,守护着一片梨子林。但是梨子的价格总涨不起来,入不敷出,他就去干点其他活路,以保证家庭开支。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林业局的领导看我是老实人,做事踏实,有活就喊我去干。”李安宁说,这一时期,因为他守护果林,与林业部门来往比较密切。有时候,还有机会跟随林业部门外出考察。

有一次,他跟着去了西藏的阿坝,期间发现一个村的村民很悠闲,不忙干活忙打牌娱乐……“我经过打听获知,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果树。”李安宁说,厉害的是每一株果树创造的产值高达数千元。

这让李安宁非常的吃惊,他决定去目睹这种神奇水果的真面目。

但是,“见面”时,他发现,它就是普通李子树的模样,所不同的是,这种李子树挂果密集,结下的果子较大,味甜,市场销路很好。

经过认真的考察,李安宁发现这种叫“冰脆李”的水果确实有独到之处,回来后的第二年,李安宁便引进了4株苗来进行试种。

下种之后,果树是成活了,但果子没有原来那么大了,味道也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树和人一样,都讲究水土,这个不难理解。”李安宁说,关键是如何有效进行改良。

后来,他突发奇想:用它与本地水果嫁接,从冰脆李树上切下生长旺盛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本地空壳李的砧木切口中。

他的实验2014年进行,到2015年,奇迹就出现了:嫁接之后结出来的水果又大又甜,比阿坝州的还要香甜得多。而且送样检测,每一项指标都是合格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自创的无公害“香油瓶”粘胶进行生物杀虫

据了解,一些领导深入到李安宁的基地考察,看到满山的李子便说,李子不是稀罕水果,只怕难得卖出好价。“但是,他们品尝水果之后,立马就改变了说法,支持扩大规模。”

“它的果子又大又甜又脆,反正它甜到我的心里去了。”李安宁笑着说。由于这种水果甜,水份足,他便将其取名“蜂糖李”,言下之意就是像蜂糖一样的甜蜜。

李安宁的水果甜,除了果树本性如此之外,与种植理念也不无关系。据了解,在种植中,为有效抑制蚊虫进果园,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影响口感,李安宁自创了无公害“香油瓶”粘胶进行生物杀虫,“我的想法就是将果园培养成为没有任何化学物质存在的一方净土”。

这样的种植理念带来了一箭双雕的效应:确保了水果的原生态性,大大降低了成本。“光是杀虫这块,不买农药每年就少花几万元”。

在李安宁的果园里,随处可见用绳子拉枝的李子树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果树拉枝,目的是避免果树朝天上长。“如果让一些枝条朝天上长,成荫后,就会遮住了阳光,下方的枝条享受不到阳光,果子就会受到影响,不甜了。”李安宁说,拉枝的目的就是能够促使果树的枝条接受均匀的光照、调整树形、还能增加果树的通风性、提高挂果量。

这是李安宁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

2016年,李安宁牛刀小试,种了200多亩,商贩们品尝水果后大加赞赏,立马下单。

到2017年左右,李安宁扩大了规模,种了800多亩。到目前,李安宁的果林,还在建设中,目前总面积达到了1800多亩,由于面积扩大而资金非常有限,李安宁便将部分果林地租给他人套种经济作物,比如白芨,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缓解了资金压力”。

④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

尽管目前果林还很难保证盈利,但是李安宁却非常的欣慰,一方面,这些果林,他是看到希望的;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存在,乡亲们便有活路做了。

据了解,李安宁的果林吸收了二、三十人长期就业,但是由于果林面积太大,这点人手不够,他就到附近村寨找人干活,每天工钱100元左右,账上有钱的时候,当天的工资当天就结付,这就是提供劳务的“产业工人”。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自创的无公害“香油瓶”粘胶

每年,李安宁都会吸收一定量的产业工人到自己的果林园干活,多的时候有150以上,少的时候五、六十。

在对产业工人的管理上,李安宁推出了比较人性化的措施:不仅给工钱,还包中餐。

“对不起大家的是,饭菜有点简单了。”对此,李安宁感觉有些内疚。

其实他和产业工人之间,表面上看是老板与劳务工人的关系,私底下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交情深。

2017年,因为受灾、资金紧缺等原因,李安宁的果林遭受损失,几度想要放弃,出门打工。附近村民闻讯后纷纷赶到李安宁家中。

“你要是走了,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去哪里找活路做咯?”工人们显得很难过。“继续做下去,我没有钱付给你们工资?”李安宁无奈的说。

​为了乡亲有活干,惺惺相惜不放弃,黄平蜂糖“李”的传奇!

李安宁在查看果树

“不要钱,我们帮你做,大家支撑起来,一个凑一点盈利。”村民们说。李安宁十分感动,他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又回到了果园里。

产业工人们也不食言,按时保质保量工作,缓过气后,李安宁把工资一次性结付给了大伙。

经历过了这一次的共患难,大家的关系更铁了。

李安宁说,由于他经济基础薄弱,而未来之路,还有很多难事,能挺过去,好好发展固然是好,如果很难挺过,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的果林,关系很多个家庭的饭碗……

目前,李安宁的蜂糖李多以外销为主,外地客商自发前来收购,主要销往重庆,广东,北京等地,今年,李安宁的蜂糖李上市时间预计7月初,今年的收成和收益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