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演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我认为每个坠入情网的人都是疯子。谈恋爱是一件疯狂的事,那就像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精神错乱。」I think anybody who falls in love is a freak. It's a crazy thing to do. It's kind of like a form of socially acceptable insanity.~《她 Her》


自从有记忆以来,最常听闻爸爸挂在嘴上的话不出:「电影都是骗人的」、「爱情故事都是假的」、「世界上才不会发生这种事」,可是每每睡前晃到他的房门口,萤幕上晃动的人影都是那些看了又看的男男女女,于一个天造地设的背景下,一个天马行空的巧合中,生死皆可抛地理所当然坠入情网。即使是再如何不切实际的八股剧情走向,极其平庸的扁平人物塑造,依然可以屡试不爽打动千万男女老少的芳心,陷溺在百转千回的虐心情节里。

也因此,电影《她》这句台词像提供了某种层面的解答,观众深知爱情电影的虚无缥缈,甚至避重就轻不停歌颂相爱容易且无比美好的那一面,但仍旧盼望月老垂怜,心甘情愿接受这种被社会认可的精神错乱。我们不停谈论爱与命运,渴望拥抱触不可及的幸福,渴望见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事物足以突破现实世界的种种丑恶与重重困境,所以有人看的是遗憾,有人看的是荒唐,有人看的是浪漫,有人看的是投射。有人看的是爱情的不能解释,也有人看的是爱情的瞬间永恒。

浅谈导演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导演伍迪·艾伦工作照


美国知名导演伍迪·艾伦正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例子。喋喋不休又愤世嫉俗的他,过往作品总是著重于不同阶级、年龄、性别甚至是时空之人面对爱恨情欲的取舍,往往梦一场后复归水无痕,好比理性与不甚理性,人性与缺乏人性,执迷不悟与过分清醒,不停勾勒人们困在情网里身不由己的各种样态。任谁皆能指出情节之牵强、说服力之缺乏,然而他拍不腻,我们也乐在其中。那些人物泰半具有显著的性格瑕疵,对现状抱持诸多不满,有时侥幸有时盲目,通常找不到一点道德教化的踪影。

所以偶尔以皆大欢喜作收,偶尔又落得两头空的悲惨下场,让人不禁好奇导演长期周旋于情爱的创作动机:或许编织美丽的谎言便能度过余生,或许试图透过电影为自己的人生解套,或许持续让世人认识过去的他、也就不会讨厌现在的他,愈是晚年的作品反倒愈是不见心境上的老去,仿佛在满纸荒唐言与「观者各自共鸣」中间那道墙,便是伍迪·艾伦始终无法跨越的真实自我。


浅谈导演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午夜巴黎》剧照


「艺术家要想办法找出那个时代空虚的解药。」

《午夜巴黎》堪称许多人独钟的浪漫之作,蕴含一切美好想像:对流动飨宴的憧憬、对美好年代的眷恋,穿越时空谈一场迷人的异国恋曲,不偏不倚是所有醉心于人文艺术者所能追求的美梦极致。午夜梦回时悄悄回到早已逝去的流金岁月,狭窄的空间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漫步至外头空无一人,石子路闪耀糖霜光泽,有烟雨迷蒙的一面,有静谧深邃的一面,在轻快柔美的配乐中,巴黎与我们双向凝视彼此。但当无可避免地坠入爱河时,才发现世间不存在完美的小说,不存在完美的爱情,亦不存在完美的时代。从虚无飘渺的梦境建立人与人的真实连结,再从真实连结反思属于自己的现实,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空虚解药。

理性与感性之权衡,成就多数爱情故事的结局,因此男女主角如何选择对观众而言相对关键。伍迪·艾伦的收尾并非全然是同一调性,《午夜巴黎》虽称不上皆大欢喜,后期《魔力月光》与《纽约的一个雨天》却偏偏难得地俗套而圆满。《魔力月光》叙述一位自恃甚高的魔术师千里迢迢从伦敦来到南法,就为了揭穿一位俏丽甜美的灵媒行骗江湖的二流伎俩,两人之间擦出火花的过程可想而知依序上演:最初互看不顺眼,在某个瞬间天雷勾动地火,从此陷入天人交战,最后一刻蓦然回首,才发觉魔法会随月光洒落其实只为爱情。

《纽约的一个雨天》仍不令人意外,看似涉世未深的美丽女孩因为校刊的导演采访需要前往曼哈顿,这对郎才女貌的年轻情侣顺道规划了一趟周末享乐小旅行,无奈人性使然,女方一心想挖到独家新闻,演艺圈的五光十色将她迷得晕头转向;被放生的男方则巧遇儿时旧识,毫不意外觅得一段更适合的感情,恍然大悟原来踏实的关系不出是牵起愿意一起淋雨、一起大笑的一双手,静静听你弹琴,兴奋讨论电影,自在闲逛博物馆,喜爱你的本质更努力帮助你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仿佛隔空说着,年轻人的爱情不应空留遗憾。


浅谈导演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照


一贯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轻快节奏悦耳配乐两三秒便带领观众重返伍迪·艾伦式情境与意象。仿佛一切意料之内也情有可原,还是享受慵懒地观看人们蒙着眼过日子,为情迷惘,为爱困顿,难以否认有时人性的一念之差,足以让些许刻意为之、些许不切实际的爱情故事迎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可能关于人生见不得光的某段插曲,可能关于有违良心或道德观感的纵身一跃,恰似虐待狂剧作家所写的喜剧,毕竟导演也说,生命经过考验后付出的代价可高了。

「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此句肺腑之言出自《午夜巴塞罗那》,为所有现实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恋情写下注解,成就伍迪·艾伦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异国艳遇早已称不上天马行空,但在这几个人充满偶然的紊乱情感纠葛中,真实刻画女性摸索自我时面临的迷惘、挣扎、摸索、解放与内在冲突的样貌,将复杂问题简单划分开来的那条理智线,充其量只介乎于「符合世俗期待的决定」或「厘清心底传出的声响」两者之间而已。幸好,她们还处于一个尚有选择权的年纪。

至于何谓没有选择权仍渴望浪漫爱情的年纪?比方《摩天轮》的凯特·温丝莱特,从逐渐年老色衰的过气女星的出轨过程,演绎一出发生在康尼岛的《安娜·卡列尼娜》,绮丽光采持续变幻于仿佛能实现一切愿望的梦想乐园。曾经前景一片光明,而今不出多数中年妇女在婚姻与家庭中流失了自我,情绪化又神经质的她被生活琐事步步逼到绝境,却在人生满是焦虑与挫败的低潮时期,意外邂逅于此处暑期打工的男大生,干柴烈火谱出一段荒谬婚外情,甚至还得与正值青春年华的继女竞争。

正因面临没有选择权的年纪,眼见前方漂来一根浮木便奋不顾身,天真妄想毛头小子会拯救自己脱离绝望泥淖。一霎风雨过后,只见游乐园映照脸上的色温随情境忽冷忽热,宛若梦醒时分,七彩霓虹光影夺目如昔,曾经天翻地覆的世界复归水无痕,徒留凄凉。


浅谈导演伍迪·艾伦的爱情观: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

《赛末点》剧照


若从伍迪·艾伦近几年引发的争议回头思考横亘其岁月的诸多故事,在社会认可的无数精神错乱人类群像里,游走理性与疯狂的剃刀边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赛末点》的始末似乎道出创作者面对人生的态度:努力固然是必须的,但好运比善良重要,人们总认为人定胜天,惯性忽略运气的重要性。就像是网球比赛的赛末点,当球触网时,弹过网带或弹回后面决定我们的胜败,全然取决于命运。

如此说法,是,也不是。相较于其他类似运动,真正接触网球到一定程度的选手会告诉你,有些人打出去的球触网容易弹过得分,并不全然是他们运气好,而是取决于这些人平时训练出的击球方式、质量与处理球的态度。愈将一切归咎于运气,愈会屈服于现实加诸在人们身上的桎梏。当我们开始理解基本功与心理素质的关键性时,才有机会成为运动场上的优秀选手之一。

现实与戏剧两相对照之下,似乎并不意外,这一篇篇的故事,就像是一则则的谎言,为他不受控制的爱情与欲望提供另一个宣泄出口。故事中的人物有些拥有更圆满的人生来弥补遗憾,有些则迎向更糟糕的人生来推卸责任。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虚构想像、真实视野与生活经验缺一不可,纵使电影可以逃过最直接的伦理及道德问题,他却始终难以参透自行美化过头的人生盲点:无法实现的爱才可能浪漫,但真正实践起来,反倒失去了爱情与人生应有的重量与严肃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