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前段时间,一名澳籍华人女子返京拒绝隔离,不戴口罩外出跑步,面对工作人员的劝导,态度傲慢无礼,依旧我行我素,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跑步女的公司也因此名誉受损,年薪百万的跑步女最终被公司开除,也被限期离境。然而有些人似乎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何而来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一名泰国归来女子到达重庆机场后,拒绝接受隔离并破口大骂,工作人员再三劝导,女子的态度更加激烈,连续强调三遍“我绝对不可以去”“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女子还不时吐露脏字,辱骂工作人员。随后女子还与一旁劝说人员发生口角。整个过程,女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拒绝隔离和辱骂防疫人员。她的态度更是傲慢无礼,目空一切,优越感十足。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这是明显的职业优越感,这让我想起了《无人区》中,徐峥的那句“知道我是干啥的不?我让你知道这一巴掌有多贵!”结果遇到硬茬,不仅被打,车座还被撒了尿。显摆自己的职业优越感,是一件很令人反感的事情。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心理表现,指显示蔑视或自负的性质或状态,是一种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存在于成年人身上,在儿童身上也比表现的十分明显。

“我家住在大别墅,你家住在小区楼,我家比你家大多了。”“我爸爸开跑车送我上学”这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之间的对话。

孩子有优越感是好是坏?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优越感是好事,说明孩子很自信,不自卑。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有了优越感会变得骄傲自负,瞧不起人。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儿童身上的优越感来自哪些因素呢?

1.家庭,比身边的同学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孩子会觉得比其他人更幸福优越。

2.长相,经常被夸赞长得好看,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外表有优势,会表现出优越感

3.能力,别人不会的才艺自己会,比如孩子们的兴趣班,会的孩子就会产生“我比你们强”的优越感。

优越感是把双刃剑,自信与自负一念之间

好的优越感会让人自信,坏的优越感会让人自负,父母需引导孩子正确利用这把“双刃剑”,才能健康成长。

“知道我是干啥的吗?”又一归国“巨婴”大放厥词,优越感从哪来


1.正确的优越感要鼓励,错误的要摒弃。孩子虚荣的攀比心要摒弃,学习成绩的自豪感也鼓励,同时要教育孩子,虚心使人进步。

2.展现优越感的方式很重要,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就孤高自傲,处处高人一等。这样只会限制孩子的交际能力,因此这样的优越感要有所收敛,应引导孩子帮助同学共同学习进步,让孩子在帮助他人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3.告诫孩子,学会谦虚,比你优秀的人很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大多数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不自觉地收敛自己的优越感,以便最大限度地寻找与他人的共性,实现社会交往的目的。优越感藏不藏得住,能藏多少,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修养。所以在我看来,那些外表谦和却在骨子里透着骄傲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