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婉約詞宗秦觀:兼收幷蓄,雜取百家

秦觀在早年所編的《逆旅集序》中就說自己的作品是“浮屠老子,卜醫夢幻、神仙鬼物之說猥雜於其間”,他對自己這種雜取百家做法的解釋是“且萬物歷歷,同歸一隙;萬言喧喧,歸於一源。吾方與之沉,與之浮,欲有取捨而不可得,何暇是否信誕之擇哉?”今《逆旅集》早已失傳,但我們從《淮海集》中依然可見這種觀念的影響。

一代婉約詞宗秦觀:兼收幷蓄,雜取百家

秦觀有開放的文學觀,在秦觀的散文中,有幾篇是以小說筆法成文,例如《眇倡傳》虛構了一個吳地眇倡遊京師被富家公子獨寵的故事;《二侯說》中侯白是歷史人物,侯黑是秦觀虛構出來的,這個小故事也是虛構的,旨在說明人心算計;《遣瘧鬼文》的主人公是秦觀和五鬼,五鬼是秦觀虛構出來的,將自己與瘧疾抗爭的過程寫成與五鬼鬥法的經歷;《俞紫芝自序》的主人公是“我”、童子和策杖老人,借“我”在山中的一段奇遇闡述哲學大道。《錄龍井辨才事》採用傳奇小說的手法,塑造了女鬼的形象。秦觀為了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積極吸收當時尚是新興文體的小說的創作手法。

一代婉約詞宗秦觀:兼收幷蓄,雜取百家

秦觀的散文所展現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淮海集》卷三十七《與喬希聖論黃連書》中秦觀與人討論黃連的具體用法用量,觀其所論,儼然是一名專業的醫者。正如他自己在文中所說,對醫道是“某頃年血氣未定,頗好方術之說,讀醫經數年”。可見秦觀頗通醫道。

《淮海後集》卷六的《蠶書》記載當時的養蠶技藝,全文根據蠶的生長過程,分為種變、時食、制居、化治、錢眼、鎖星、添梯、車、禱神、戎治幾章,摒棄文學化的表達,用簡練客觀的文字詳細記錄了蠶生長、吐絲和結繭的全過程。還介紹了養蠶的工具器械、避忌和西域蠶史。這是一篇實用之文,務在有用於民生。《蠶書》旨在普及養蠶技術,保留了古代養蠶資料,有重要的價值,是現存重要的農桑文獻。

一代婉約詞宗秦觀:兼收幷蓄,雜取百家

北宋知識分子多是集學者、文人、官員於一身,秦觀亦是如此。讀秦觀散文,可感受其濟世情懷。今天我們卻只關注其詞,忽略其風格多樣的散文,正如清人王敬之評價“可憐餘技成真賞,山抹微雲萬口傳”。這些散文或諷刺現實,或直錄史實,或雜取百家,是秦觀與世周旋之文,反映了秦觀積極進取的一面,應為後世繼承。秦觀也不只是那個柔弱多情的詞人,他也有幽默率性、慷慨任氣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