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支持漢服日常化?

段德順


支持漢服的復興。不過,想要實現漢服日常化,其實難度很大。原因如下:

1.現代社會的日常服飾、禮儀,有很大的共通性。即便是工作、交際的場合,西裝革履,已經成為了通用的標準。比如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如果是正式會晤,很少會出現民族服飾。只有一些非正式會晤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各國的民族服飾。漢服已經遠離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連節日服裝的地位都沒有提上來,現在討論日常化,似乎有點兒太早了。

2. 漢服的定義很寬泛。中國曆朝歷代的民族服飾,都受到了漢服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都停留在還在整個中華文化圈內。以日本和韓國為例,他們的民族服裝雖然各有特色,但或多或少都收到了中國漢服的影響。日本的和服,雖然樣式上受唐朝影響大,但推崇的顏色卻是紅黑系的漢朝正色。再說韓國,很多人會誤以為韓劇中的花花綠綠的韓服就是真正的韓服,其實不然。韓劇中的很多好看的韓服,其實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朝鮮奉明朝為正朔,衣冠、服侍、禮儀等,受明朝的影響很深。在整個朝鮮王朝時期,甚至到了最後的末代帝制韓國,朝鮮民間普遍著素衣,也就是白色的衣服。只有權貴才有權力穿代表各個等級的彩色衣服。一句話,中國有那麼多朝代,哪個朝代的衣服才能代表漢服?還是說,除了漢朝之外的衣服,都不能說成是漢服?如何定義?日本和韓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的),我們的標準是什麼?如果一定要穿漢服,要進行什麼樣的改良?真的要穿上好看而不實用的衣服,來推廣這種文化,能成功麼?如果不能大範圍地推廣,那又如何實現漢服日常化呢?

3.歷史的缺失。中國的歷史悠久,雖然文化沒有斷絕,但是禮儀、服飾變化卻非常巨大。歷朝歷代,為了凸顯自己的獨特性,都有一套自己的衣冠制度。清朝的服飾,就跟之前的王朝,差別很大。明朝的服飾,也受了元朝的影響。唐人的服飾華麗,宋人的服飾雅素。現在,對於很多普通群眾來說,除了從歷史劇上看到古人的服飾,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機會穿上一次像樣的漢服。以至於有人穿著漢服去逛武漢大學賞櫻花,竟然被很多群眾誤以為是日本的和服。誤會大了。漢服在中國之所以缺乏存在感,是審美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對於自己祖先的優秀服飾文化,缺乏基礎的瞭解,才會鬧出這種烏龍。試想一下,如果從小學時候就有一些相關的文化課程,一直到陪伴到每個人到義務教育結束,那這種誤會發聲的可能性就會很低。


文化切片


我覺得大家開心就好,穿漢服我覺的還挺美的,比起國外露的衣服,國內的傳統衣服有特別的韻味。


淨心日常


不支持平時工作學習穿,長袖飄飄,長衫裹腿,行動不方便,特別是美女穿的顯不出身材。平時休閒的時候倒可以穿一下。但是,我建議以後的中國人的正式場合不穿西服穿漢服,以彰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銀杏山色


潮流向前走,歷史不可逆。漢服已經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恢復漢服日常化已經不是大勢所趨。

漢服也不是近代中國的主流了。從1636年清朝政權建立時起到現在已有384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已經很少很少有人穿漢服,尤其是民國時期比清朝時期更少。

那麼到了現代,民眾著裝還是以實用為主,漢服衣大袖長,不利於人們的生產勞作,居家生活也不方便。要是逆著世界潮流把漢服恢復回去,那會造成很大的混亂。

然而,如果在各種慶典貨節日的時候作為一種有儀式感的事情穿著一下漢服,這倒是很值得提倡的。把節日或慶典的氣氛以服飾作為烘托,還能有中華民族的特色,不失為一件好事。


燡烽堂


當然支持啊,希望有更多人喜歡漢服,也希望我們的漢服也能與時俱進改良一下,有些時候是真的不方便。漢服的本質是衣服,衣服的作用是遮擋,而且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習俗更改,服飾肯定也會因時而變來適應和成全一個時代。

至於日不日常化,看個人喜歡自己穿著舒服方便就可以。




可傑分享生活點滴


漢服是中華文明大國的服裝,對現代人來說天天穿它不現實只能作為演講歷史還演戲用,但不能丟它是千年文明大國的向爭不忘中華五千年曆史維護中華歷史才能走出國門,真正是世界和平和帶動他國走強國富民的中國領頭羊,


十字街頭I


我認為不應該日常化,首先漢服寬大長拖地,各種配飾多活動不方便,經歷了那麼多年在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改進,到現在越來越精簡幹練越來越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其次萬事萬物都是在發展中不斷變化和完善的,漢服已不適合作當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日常穿著。喜歡的可以在有條件(時間 場合)時穿著。




桃繪美工


是否日常化完全看個人啊,如果很喜歡,也不影響工作生活,完全可以每天穿漢服啊。難道非要官方說可以平時穿,才能穿嗎?那如果官方說吃大米會噎死人,慎食,是不是就不吃米飯了呢?我覺得漢服有那麼多人喜歡,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管節假日穿還是日常穿,都看個人喜好


莫小漠478


服裝演變到現在,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方便學習、工作和生活。漢服雖美,但是如果日常化,勢必會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

孩子們的體育課就受到很大的制約,跑、跳、體操等等都會造成很大的不便,還增加了危險性。尤其是在物理和化學的實驗課上,稍不注意,輕則影響實驗效果,重則“引火燒身”,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是如此,出行交通的開車、坐車;工作地或者商場購物時的樓梯、扶梯等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增加很大的不必要的危險性。

我們欣賞漢服的美,也驚歎中國的古老服飾文化,可以在節日或者特殊需要的場合裝扮,但是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各行各業還是遵循職業要求,著裝合理化比較好,畢竟服裝演變的過程就是為了簡便、方便、和專業化。





大魚Denver


限制漢服日常化的最大阻礙,恰恰就是一群極端苛刻的自詡是“漢服黨”的人,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姐姐,很開心的穿了一件漢服去街上逛街,順便在咖啡店自拍了一下放網上,結果評論一片罵聲,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1、料子一看就廉價。2、滿滿的影樓風。3、你這個穿法明顯有問題,搭配都錯了。4、你這個款式醜死了,推薦XXX家的。5、沒500以上的漢服就別穿出來了,真是丟人。最可笑的一條是“穿著漢服在咖啡館自拍,怎麼看怎麼不搭,要拍照不能換個地方嗎”。

我真的覺得很奇葩了這群人,一點也看不出想推廣漢服的心態。

首先,這個小姐姐既然穿著漢服逛街(非節假日紀念性穿著),可以看出她是喜歡漢服的,也許她對漢服還不太懂,但是我們要做的是鼓勵,理性的指出哪裡穿著出現了錯誤,比如左右衽的問題,上來就噴別人,無疑讓她有了“算了下次不穿了”這種想法。

其次也許她穿的料子不高級,價格沒有500元,但是我想問下這群所謂的漢服推廣者,古代窮人和農民買的起高貴的絲綢製品嗎?買的起定製款嗎?難道他們穿的就不叫漢服了嗎?什麼叫價格沒有500以上穿出來就是丟人了?怕是活在紅旗下太久了吧,何況既然要推廣日常穿著,請問各位現在立刻掏出自己衣櫃裡的衣服,有多少人的衣服每件都是500以上,沒500就不好意思穿出去了,這態度怎麼看得出是想推廣日常化呢。

最後說說款式,這點可能大家有不同看法,我的想法是,漢服是一個長期的概念,從上古至今,漢族人穿的,帶有漢族文化元素的就可以看做是漢服,憑什麼只有某朝某代的,甚至極端到某一款才能成為漢服呢?漢服,是因為漢族人在歷史上穿著,具有漢民族鮮明的歷史特色,才被稱作漢服,而不是漢朝人穿,明朝人穿,才叫漢服,強行把某一個朝代流行的款式,當做教科書,來批判別人穿的漢服款式不對,彷彿我說,你穿著牛仔褲,怎麼能搭配襯衣呢,這搭配不對,必須穿T恤,你們覺得這說法奇怪不?同理,想要日常穿,別人怎麼搭配,怎麼好看,每個人審美都不同,過於苛責別人的搭配款式,只會讓別人不敢穿。

我認為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漢服推廣者,並且是推廣漢服最大的毒瘤障礙,想要漢服日常化,應該先從漢元素融入現代衣服開始,比如一些帶有漢服元素的現代服飾進行推廣,這也可以看做是當代的漢服,我們是現代人,我們的漢服也應該是不斷髮展的,我們應該推廣的是現代的漢服,它的核心應該是漢民族服飾元素,而不是去推廣古代漢服,強行讓現代人穿著古代款式的漢服,永遠別想日常化,哪怕是日本現如今年輕人除了重大日子,也很少會日常化穿和服,何況我們中間斷檔過,能做到日本這樣都不錯了,想日常化,認死理,不轉變是不可能的。

回答裡很多穿改良版漢服,或者漢服元素的西式剪裁的漢服,我認為都屬於漢服,是現代的漢服,他們保留了漢服的核心——漢民族服飾元素,不拘泥於款式和製作剪裁方式,這才是漢服現代化日常化的發展道路。某些人強行說用了西式剪裁設計,就不是漢服了,就彷彿中醫正骨用了X光就不是中醫了一樣,X光是現代醫學,西醫可以用,中醫也可以用,中醫用了還是中醫,同理,剪裁設計是隨著時代在變的,我們用的是現代剪裁設計方法,西裝可以用,漢服也可以,漢服也不會用了現代設計就不是漢服了,死守著古代設計的漢服,就如同死守著五行相生相剋發展中藥一樣,屠喲喲已經告訴你了,用現代技術反而更有利於中藥的定性定量推廣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