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在縣級醫院和省級醫院的技術水平是一樣的嗎?

餘波之野


這個情況不能一概而論,要科學的分析這個問題可能要從幾個方面來談。

第一、職稱評定在省級醫院和市縣級別的評定難易度是不一樣的。在市縣一級的城市比如評定副主任醫師,一般要求是有一個科研成果、3~5篇的省級或國家級論文、現在有了學分的評定、需要有定點支援的經歷、需要有進修的證書、需要通過國家職稱的考試,國家為了簡化職稱評定的程序,現在取消了微機以及英語的考試成績,之後參與在省一級的職稱評定,或在市一級的職稱評定獲得副主任醫師的資格。在省級醫院評定職稱,副主任醫師難度要大很多,比如一些教學醫院可能會要求是博士生學歷、援疆援藏1~2年的經歷、論文也要求是SCI論文,這個是非常難的,有的甚至要求影響因子在6分以上,不提其他的一些要求,單論援疆援藏的經歷以及SCI論文的要求,就已經是市縣一級的醫生很難達到的標準。在省一級醫院獲得主任醫師的資格難度就更大了。所以說從學術上到經歷上,科學的講,省一級的醫生要比市縣一級的醫生經驗豐富,是可以這麼說的。



第二,對於疑難雜症的診斷和治療。由於在省一級醫院,面向是全省的患者,患者量比較大,而且很多在當地診斷不了以及治療不了的病例,最終都流向了省一級的醫院,所以說在疑難雜症以及複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省一級醫院的醫生水平肯定是要高的。當年謝醫生在北京進修的時候,不用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科室的主治醫師,對於某一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就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謝醫生是非常佩服的。另外在省一級的醫院科室會分的更加詳細,比如在市縣一級的醫院可能會有多個骨科,乾的活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省一級的醫院,一個骨科可以分成手外、創傷、脊柱、關節、運動醫學等多個分支學科。那從下圖就可以看到在大醫院的骨科是有多麼精細化的分科。


由於患者量的支持,所以說每一個科室都會在各自的領域找尋到自己研究的方向。這種強專科的建設註定會決定在專科範圍內,省級醫院的專家水平會很高。

第三,對於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然而當對於一些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在當地醫院與省一級醫院的區別是不大的。這得益於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的發展以及網絡的發達。以往受制於經濟因素,很多醫院的基礎設施不夠發達,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很多市縣一級的醫院,設備的配備以及手術室的環境、人員的配備等都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一些在過去比較複雜的疾病,比如髖關節膝關節的置換,現在完全可以在當地的醫院進行手術治療。而且不代表市縣一級醫院的醫生就永遠會停滯不前,在市縣一級醫院的醫生得益於現在網絡的發達,以往需要抽調大量的時間去省級醫院進修學習,但是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觀看直播以及通過網絡學習班的方式提高自己,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在很多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上,市縣一級的醫生也在與飛快的速度進行追趕。所以說在普通疾病以及一些相對複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市縣一級的醫院醫生與省級醫院的醫生差距不大。



以上就是對您提問的解答和我自己的看法,術業有專攻,學業有先後,無論省一級醫院還是市一級醫院的醫生,其最終的職業目的都是為了服務患者,用高與低的這種簡單的評價模式去評價一個醫生,我覺得是有失偏頗的。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和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我在鄉鎮醫院工作10年通過招考到縣級醫院,又在縣級醫院工作13年,去年晉級付主任醫師。期間在省級三甲知名醫院進修一年,然後,每次晉職稱都是通過考試過關的,對這個有一定的發言權。

首先,省級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就非常牛,他們的業務素養是行業的主力軍。副主任醫師以上,就科研搞得多,帶學生,講課,開會……主任醫師基本就是三甲醫院本行業的領導層了!

再說晉職稱,越到級別高的醫院要求越高,需要的論文級別,科研項目都必須高端,全英文國際級刊物的論文,晉副高職稱幾乎必須,影響因子都是10幾分的!

縣級醫院晉副高我準備了大約5年,考過了計算機和英語登記考試,水平能力測試,論文5篇自己寫得,出書兩本(有水分)。在醫院排隊打分3年後才,有幸過關,有資格但沒有排隊上或者硬件稍微差點的同事有20多人的主治醫師,只好今年再努力。因為名額限制。

鄉鎮級別的醫生,基本都是符合條件優先晉級,國家政策支持。

所以,大家看到醫生的職稱,大致情況可以自己分辨到……


詩歌掃地僧


省級前二的醫院和市級前二的醫院都呆過,回答一下。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客觀的分析。


職稱和年資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醫師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完成了晉升所要求的論文等要求後,可逐漸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以碩士研究生為例,一切順利,各種材料要求都準備齊全及時的情況下,畢業工作三年後可以考主治醫師,再過五年可以考副主任醫師,然後再過五年可以考主任醫師。所以,醫生的職稱,首先直觀的反應了這位醫生的工作年限,那麼既然是工作年限,也客觀反應了醫生的工作經驗。


省級和縣級

然後,我們應該來比較下省級醫院(省內前三名吧),市級醫院(市內前三),縣級醫院(縣裡數一數二)的醫生,他們工作同樣的年限,有什麼不同。


市級和縣級醫院的醫生,從職業社會分工來說,主要承擔著基層患者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能把常見疾病,多發疾病看好,處理好,就是非常好的市縣醫生,同時再能具備比較好的疑難雜症和罕見病的診斷識別甚至是治療能力,就是專家級的地市縣級醫生了。


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醫療中心的醫生,除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處理能力之外,還有機會接觸非常多的各地來求醫的疑難雜症和罕見病患者,見識各種少見病例的機會和開展複雜或新型手術的機會比市縣醫生多的多。

這是不同級別和區域的醫院社會分工所決定的。


按理說,工作同樣的年限,市縣級的醫院的醫生會將常見病多發病看的越來越嫻熟,將常見手術開的越來越熟練。而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醫院醫生會接觸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複雜手術、新技術等。


但是這其中會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越是往大醫院走,年輕醫生越需要搞科研寫論文,甚至科研、課題基金、論文已經是能否順利晉升的最重要的指標。所以,如果對比同樣工作三五年的醫生,可能地市級的醫生更具經驗一些,但是省國級醫院的醫生一旦在臨床上開始上手,成長是飛速的。也就是說,在住院醫師、低級別主治醫生這一欄,可能大家區別並不大,但是到了高級別主治、副主任醫師甚至主任醫師級別,省國級的醫生在處理各種複雜疾病、手術方面以及對最新理念的知曉和應用方面將大概率的超越市縣級醫生。(當然凡事都是概率問題,並不能絕對)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因素是,由於制度問題和病源集中度問題等決定了市縣級的醫生可能在自己的專科方面看的更寬泛更繁雜,而省國級的醫院醫生可能更傾向於專著某一個細分領域,因為會有全省或者全國的這方面的病人來到他所在的醫院就醫,慢慢就錘鍊出來了。


說了這麼多,給大家舉幾個實際例子。


以骨科為例:


市縣級的骨科醫生可能的特點如下:

①隨著主治、副主任、主任的經驗積累,他可能會開包括脊柱手術、骨折、人工關節置換、手外傷、關節鏡等在內的跨越多個亞專科的手術,門診也是什麼骨科病都看。所以,在市縣級醫院,甭管你是骨科的哪方面問題,只要是常見的,不屬於罕見的疑難的,可能這個骨科醫生都能給你看病和手術。即使我本人所在的醫院已經將骨科分為了脊柱、關節、創傷、骨腫瘤和手足外科,但是實際工作之中仍然是各種手術都會開展,關節外科的醫生也會收治骨折的病人開開,創傷的醫生可能也會做做頸椎腰椎手術。


②他的手術技術的成長非常依賴於所跟隨的上級醫師的水平及是否“放手”。如果是在比較放手、比較愛教且水平很高的主任手下,可能到了高級別主治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處理很多常見和多發的病情的手術了。


③對最新理念更新的接受或者新興技術的掌握方面,比較滯後。由於科研壓力不大,平時看最新領域內文獻的醫生並沒有省級醫生那麼多,更新理念和學習新技術主要靠交流會議和進修。也由於什麼手術都開,所以很難有精力去鑽研某一細分領域,更由於什麼手術都做,某些特殊疾病的病源很難集中到某一個病區或者某一個醫生這裡,於是就很難在這個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市縣級醫生確實比省國級醫生持續學習的意願差一些,或者各種交流的機會少一些,還有壓力小一些等,造成了這種對新理念、新技術學習方面的落後,但是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手術方面,卻不見得比省國級差多少。


④他可能每天處理更多的切囊腫、切半月板、取鋼板、鎖骨髕骨脛腓骨骨折、腰椎間盤突出、頸椎前路手術等相對常規一些的手術,反覆的重複。


類比到容易理解的學生複習做題方面,市縣級的醫生可能每天是語數外史地政物化生的課後練習、習題冊等反覆的做,對於一般的考試來說,隨著年資的增高,做的題目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熟練,你搞一個九科綜合大統考,他們可能考出相當不錯的成績,優秀的副主任醫師各科平均得分80分以上,甚至很多厲害的副主任、主任醫師,能取得各科85分以上,部分科目90分、95分的超好成績。既寫得一手好作文,數理化也一樣不差,英語也還能不錯,史地政等也都不賴。



省國級的骨科醫生可能的特點如下:

①他們可能都是博士畢業,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回到自己的科室開始工作時都已經是主治醫師了,然後在年輕的時候需要承擔大量的科研壓力,而臨床手術等方面一個團隊裡比他年資高的比如高年資主治、副主任醫師等都還在熱火朝天的自我鍛造,不太有機會提升技術,所以更多精力用於自己的科研和論文方面。


②但是一旦他們上級醫生開始放手指導他們,他們成長飛速,因為這裡彙集了全省甚至全國的高質量疾病的病例、手術,集中度高,能夠得到短時間高強度密集錘鍊,從而很快突破某個技術的瓶頸。


③他們所在的科室一般都是嚴格劃分亞專科的,比如你脊柱外科的醫生就只能開脊柱手術,不許開關節或者骨折的手術,但是全院的脊柱病人都是你們看,非常集中。有些醫院甚至更細化,按病種或者部位分醫療組,比如北醫三院的顱椎、鼓樓醫院的脊柱側彎、積水潭醫院的肩關節外科等等,這些這裡的醫生就能夠更集中的鍛鍊某一項技能,很快達到一招鮮吃遍天的水平。比如,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在邱勇教授的帶領下,脊柱側彎可以說是國內頂級水準。全國各地的脊柱側彎患者集中到鼓樓醫院就診,很多他們的醫生每天都在開脊柱側彎這種高難度手術,甚至只需要開脊柱側彎這一種手術即可,因為在這裡這種病人特別多,所以他們開這種頂級難度的脊柱側彎手術已經是家常便飯。而到了地級市,可能一個主任一年遇不到幾個需要手術的脊柱側彎患者,由於手術難度大,自己又不經常開,很多時候會介紹他們去南京鼓樓醫院、北京301醫院、北醫三院等上一級醫院去開這個刀,所以又進一步促成了這種疑難少見病例和手術技術的兩極分化。


④他們可能並不能做到各種手術都“通吃”。比如你讓某位在全省甚至全國關節外科領域已經頗具名望的主任做一臺複雜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他可能1小時不到就結束了,對他來說簡直小case。但是你要讓他去開一臺複雜一點的脛骨平臺骨折,或者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他可能急的滿頭大汗,有時可能連下手術檯都困難,因為平時根本不搞這個啊,人家就是天天做關節置換的,一年做1000臺人工關節,誰要花時間去搞什麼骨折和脊柱啊!而放在市縣級醫院的副主任或者主任,那,你別管什麼腰椎還是膝蓋,都能搞定。但是你要是難度很大,那可能他開起來會比較吃力,再加大難度的,可能就會無法保證手術效果或者不敢接招而建議你轉省級或者北京上海去做了。因為畢竟針對某一種特殊技能的訓練深度,不如省國級醫院醫生。你讓一個市縣級醫院的骨科醫生只看脊柱側彎,只開脊柱側彎?你是準備讓這位醫生餓死嗎?當然,阜陽人民醫院的李超主任確實是這方面的奇人,在阜陽這個並不發達的城市,把脊柱側彎這種少見病搞的遠近聞名。


還是以複習學習為例,省國級醫院的醫生就相當於那種班裡理科特別強的學生,數理化次次考試都接近滿分,低於95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甚至還搞各種數理化的奧賽訓練,你只要是考數理化,甭管題目多難多變態,他們手到擒來,就好像從沒就沒有他們不會做的數理化題目。但是你要讓他們考歷史政治,那捲子可能就比較難看了,及格恐怕都成問題。




我想,說到這,大家應該很明白了。


主治、副主任、主任醫師,這些代表一個醫師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一般來說,工作時間越久,經驗越豐富,看病越老練,手術技術越嫻熟。但是並不與能力嚴格對等。我們其實也都知道,在任何單位,工作時間越久經驗越豐富,但是也並不是絕對的,個人能力、機遇、努力程度等,往往也會讓每個單位都有一些很突出的年輕人,同樣,也有很多靠混日子混年資到老資格的老員工。


市縣級的醫生,他們的技術水平更偏向於全面,深度不如省國級醫生。

省國級的醫生,他們的技術更傾向於細分領域的深度挖掘,對於自己所鑽研的領域裡的疑難雜症、複雜手術等,比市縣級的醫生肯定是要厲害很多,因為他們可能一年接觸和處理的某疾病的病人,比市縣級同專科的醫生一輩子還要多。但是他們可能並不能特別全面的處理同專科但是卻不是他所研究的領域的一些疑難病例或者手術技術。


所以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在本市本縣看病,常常會奔著某個醫生去。XX醫生是XX醫院骨科的,只要是骨科病,找他就行。

而要去省裡看病了,往往都是在當地醫院看過後,醫生給推薦說,你這個病情啊,比較複雜,或者手術難度比較大,建議你去XX醫院找XX主任看,他專看這個病,專開這個手術。


綜上,慣例,建議是:


常見病、多發病、普通看病,市縣級醫生足矣。年資當然是越往主任經驗越豐富,但是醫生的責任心和態度,卻和年資不見得對等,很多時候,並不是這個病的診療或者這個手術有多難處理,而是責任心和對病人態度的問題,讓病人產生的質疑、不解和怨恨。


疑難雜症、高難度複雜手術、新興技術(引進國內開展5年以內的)、對手術的治療結果要求完美的(比如考90分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如果你一定非100不行,比如很多高級別運動員,他們對運動損傷手術的要求是苛刻的,因為關係到職業生涯且他們確實對功能的需求遠高於常人),那就去省國級醫院,找這個疾病領域的大牛二牛來給你看。


最後,提醒各位,再牛的地方也有混子,再小的地方也有大神,高手未必對你的事上心,新手未必不是解決你困擾多年問題的那個貴人。


看病,也是要靠一種“緣分”的。


骨往筋來


醫院醫生職稱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個醫生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但不是全部。醫生職稱從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住院醫師(初級職稱)~主治醫師(中級職稱)~副主任醫師(副高級職稱)~主任醫師(高級職稱)。

主任醫師是最高級職稱,從醫的人可以說到頂了,代表了他所在這個行業具備一定的權威。

醫院的掛號費的多少也是按照職稱高低來有所區別,職稱越高掛號費越高。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屬於專家,掛號費又更貴一些。

職稱越高一般說明資歷越老,技術越好。但也不是全部都這樣,有些主治醫師不管是做手術還是其他領域都很厲害可以說拔尖,但是由於很多其他原因限制沒有晉升到高級職稱。還有些高級職稱的醫師雖然晉升了高級職稱,但是技術卻不敢恭維。

一般醫生在這個行業打拼了五年以上,都可以算得上半個專家,醫療行業從業十年以上基本算一個專家,不管他有沒有晉升到高級職稱,因為這個行業的某個領域從業這麼久,不要說做,哪怕是看和聽也差不多滾瓜爛熟了。

縣級醫院的同等職稱的醫師和省級醫院的比起來,我想肯定遜色不少,畢竟人家省級醫院的規模和人員配備都高級不少,開展的診療項目也多,專科分工越來越細,所以技術含量也肯定更高。



疼痛診療劉醫生


職稱跟水平沒有必然聯繫,舉個例子當然不能以偏蓋全啊,我是一個住院醫師,我去一個三甲醫院進修,我是二甲醫院的,以前幹大內科的,以前進修過心血管,心血管知識還可以,去了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進修,比神經內科我別人家主任醫師十萬八千里,比心內科,他們又差我十萬八千里,我總是給他們講心電圖,講內科病治療,當然這是以全科對專科,可比性不大,我的意思就是說,不能以某個領域行不行,來評論這個醫師就不如主任醫師,現在我們科室我一個住院醫師,經常幫助主治副主任主任解決心腦得問題,這能說明什麼?職稱只是一些人會考試,他會不會看病不知道,真正含金量高的,還是主治副主任這個階層的,他們也接觸前沿的東西,也不守舊。我認為一部分人在部分領域可能是有區別的。但不能單純以職稱論能力。我只是不會考試而已,看病沒問題。


塵埃也霸天


每個醫生的水平都不一樣!

不同醫院,不同疾病的醫院,不同級別的醫生水平也不一樣。

沒辦法醫學是一個和經驗關係非常密切的學科,你見過這個病,你做過這個手術;和你只從書上看到過這個病完全不一樣,所以,對於每一個醫生來說,見得多、做的多,自然相對水平就高。

醫生級別區分

我們先看看同一所醫院的不同級別醫生的區別,一般來說醫學生從醫學院畢業後,就會成為實習醫生,考下執業醫師證後,經註冊就是一名正式的醫生了,一般來說先從住院醫生幹起,本科過5年,碩士過2-3年,博士當年,經過考試合格後,都能取得主治醫師資格;當取得主治醫師資格後,大部分醫生就此止步了,因為副主任醫師,需要的不僅僅考試,需要的不僅僅會看病,會做手術。要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更多的是要看寫了多少文章,做了多少課題,這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會看病,只要會寫文章,尤其會寫SCI文章,大概就是比較高級別的文章,那麼不但可以順利到副主任醫師,也會很快到主任醫師。

但寫文章對於大部分醫生來說,並不是專長,所以很多醫生都止步於主治醫師,當然這只是大概情況,因為每個人和人情況不一樣,又會寫文章,又會看病的醫生也大有人在。但在同一所醫院,同一個專業來說,大部分情況下,級別越高經驗相對越豐富一些,只要他不是文章主任就行。


我們說過了,醫學和經驗關係密切,所以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生見多識廣,這是肯定的。大醫院醫生一個月見得有些疾病,在縣城一輩子也看不到,這樣的原因就決定了肯定水平不一樣。總體來說,大城市大醫院的同級別醫生比小城市小醫院同級別醫生水平肯定高。甚至很多大醫院的主治醫生水平也要遠遠高於縣級醫院的主任醫師。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排長隊去大醫院看病。

如果面對這種不平衡

這種結果是無法改變的,所以現在國家通過分級就診,先從小醫院逐漸排查,在下級醫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去大醫院湊熱鬧了。因為小問題小毛病在小醫院同樣能解決,大醫院是解決大問題,是解決小地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的地方。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醫德

醫術固然重要,但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要求不但要醫技高超,更要醫德服人。醫德不僅是指態度要好,更重要的說實話,不忽悠。能治治,治不了不要胡說八道,更不要過度醫療,更不要為了醫院的面子或效益綁架你的技術。

對於任何一個醫生來說,不管在大城市大醫院,還是小城市小醫院,既然我們幹了這個苦差事,那我們就得對得起這個名號!


心血管王醫生


我不知道這些所謂的主任、副主任醫師是怎麼晉升上去的。我們這縣裡醫院的大多數所謂主任拿著主任專家高額掛號費卻幹著連普通醫生都不如的事。前天我帶孩子去兒童醫院看病,那個所謂的主任簡單問幾句就開了彩超單子,(和我前後帶孩子去看病的基本上都是化驗彩超甚至CT)結果孩子拉肚子沒看好到小診所看好了。我就想問問你這個專家是醫德問題還是醫術問題?


心樹67359505


醫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醫學生成長為醫生需要漫長的過程。醫學生畢業之後進入醫院成為醫生時,又會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生直至主任醫師的晉升過程,這確實伴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在縣級醫院和省級醫院的技術水平是一樣的嗎?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對於不同醫院同一職稱的醫生水平差異大嗎?從整體來說,省級醫院的水平應明顯高於縣級醫院,有時候省級醫院的主治醫師甚至高於縣級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這是因為省級醫院大多是三甲三乙醫院,優秀的醫學生畢業後會優先進入這些醫院,這些醫院有更好的資源、更先進的設備、更多的病人和收入。



雖然說縣級醫院某些醫生確實也是很優秀的,但侷限於醫院有限的條件,很多重病大病治不了,要往上級醫院轉移。老百姓心裡也知道這種差異,有疑難雜治都優先往大醫院跑,這其實也是國家著力想解決的問題,現在有出臺分級診療,小病在縣裡治,大病去省裡,以便能更好地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但實施過程仍然任重道遠。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是一個醫生的職稱,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醫生的業務水平和素質,一個醫生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其所在醫院的整體水平。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說,一個醫生從住院醫師起步,逐步成長成為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隨著年齡的增加、臨床經驗的豐富、職稱的提高,其個人業務水平無疑是逐步提高的、對於問題的認知能力無疑是逐漸加深的,所以對於每位醫生自身而言,無疑隨著職稱的提高,臨床業務能力(包括心理素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即主任醫師的水平高於副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又高於主治醫師。

當然了,每位醫生的成長如同一條拋物線一樣,在某一階段其精力、體力均達到最佳,知識結構也非常合理,此時其業務能力就達到了頂峰,等過了這一階段,這位醫生的各方面素質可能會有所下降,其業務能力可能會不升反降,所以每個醫生又有一個黃金年齡,過了這個階段業務能力可能會停滯不前、甚至有所退步。

從資源的分配角度來講,縣級醫院的醫療條件、人員素質和構成、病人的來源(包括疾病的種類和數量)等均無法與省級醫院相提並論,因此從整體上來說同一級別的醫生縣級醫院的水平相對來說要差一些,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業務水平;甚至很多專業比如說心血管內、外科在縣級醫院都沒有開展,或者受制於大型設備的缺乏導致很多臨床技術難以開展、或者是基層醫生覺得這類疾病診治風險高、主觀上不願收治此類病人,因此即使是主任醫師其水平可能也無法同省級醫院的主治醫生相提並論。

上面講的是一些共性的規律,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一部分醫生的職稱與其真實的業務能力並不相符,存在高職稱、低業務能力和低職稱、業務能力很強的現象,這可能與現有的職稱評價體系有一定關係,也與每位醫生自身的條件和努力有關。現有的職稱評價體系更多的是從學術角度比如SCI論文、科研課題等去進行評判一個醫生是否能有資格晉升,有許多臨床醫生業務能力很突出,但是受限於外語、科研能力等的不足,或者興趣在臨床上而不在科研上,因此主觀能動性不足或主觀願望不夠強烈、客觀上自身沒有努力去適應政策造成了職稱一直停留在主治醫師的局面;相反,另外一部分外語能力好、科研水平高、能夠很好的適應這種政策,但是業務能力可能一般甚至不足的醫生,在這種體制下可能會很快的晉升為主任醫師,但是其業務能力可能又與其職稱和職位不相稱,不會看病、不會開刀。

當今社會高度發展、醫療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個醫院無論是縣級醫院還是省級醫院可能都會有一個主觀的定位,會側重某些專業或學科,有自己的優勢學科或專業,有時縣級醫院的某些專業或學科水平未必比省級醫院差;另外,縣級醫院的醫生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未必會比省級醫院的醫生水平差;有些疾病具有地域特點,某些地區多發或高發,縣級醫院或區級醫院醫生經常會處置這類疾病,而省級醫院的醫生可能會很少碰到類似疾病,因此其診治水平也就不能與縣級醫院的醫生同日而語了;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各個省市醫療發展水平不均衡,發達地區的縣級醫院可能不比落後地區的省級醫院水平差。

綜上所述,整體來說縣級醫院的同級別醫生相較省級醫院而言水平可能要差一些,但是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專業特點、醫院水平以及個人經驗等來綜合分析。


高波濤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看到這個問題後,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這三種醫師代表著不同級別的醫生,也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共同的奮鬥目標。職稱越高,也代表著我們更優秀。對於那些疑惑“在不同級別的醫院,具有這些職稱的醫生水平是否一樣”的朋友們,我們首先要了解不同級別的醫院這些職稱是如何晉級的?

不同級別的醫院,職稱的晉級要求差別較大。

例如在省級醫院,主治醫師可能只需要通過職稱考試,再加上一篇核心期刊的論文就可以晉級,並且沒有名額限制,但是在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晉級時的要求就非常高了,需要你有權威雜誌的高質量英文論文,還要有國家級別的科研課題,並且在教學方面也要有突出貢獻,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評比,而且名額非常少,因此,能夠評上這些職稱的醫生都是相當優秀的。

而在縣級醫院,晉級這些職稱時,要求就沒有這麼高,可能只需要職稱考試通過,在加上一些中文論文的要求就可以晉級。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縣級醫院的晉級條件和省級醫院是沒有可比性的。可能省級醫院的醫生隨便一個到縣級醫院都可以晉級到最高職稱,但是縣級醫院的醫生到省級醫院可能連主治都非常難進,更不用說副主任以上的職稱了。

省級醫院的醫生最低也要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而省級教學醫院可能需要博士學歷才能入職,因此能在這些醫院工作的醫生一定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在本科期間刻苦學習,考上研究生,之後再考上博士生,在這些年的深造過程中,他們的眼界、能力、思想意識,也都是與眾不同的。

縣級醫院的醫生本科學歷就已經綽綽有餘了,甚至有很多都是專科學歷,因此從知識的掌握程度、廣度、眼界、思想意識等方面都是無法和省級醫院的醫生相比的。

省級醫院的醫生一定比縣級醫院的醫生水平高嗎?

雖然省級醫院的醫生非常優秀,但是也需要不斷學習,優秀只能代表過去,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省級醫院只是給醫生的發展平臺和空間更大,但並不代表一定就優秀。

而縣級醫院雖然平臺和發展空間有限,但是隻要肯努力,一樣可以很優秀,甚至超過省級醫院的醫生,這樣的例子其實也不少。

不同級別醫院醫生的技術水平取決於什麼?

我的觀點是不管你在什麼級別醫院,是什麼職稱的醫生都要幹到老,學到老,沒有進步其實就等於退步,在大醫院如果不努力學習也會被淘汰的,而在小醫院只要肯努力一定也會很優秀。

至於在不同級別的醫院醫生技術水平是否一樣,主要還是取決於醫生本身的努力程度。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作者:一位在醫學道路上奮鬥的年輕人,歡迎關注“濟醫天下”每天為您分享醫學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