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我不幫你帶娃,但你得給我養老,否則,你就是不孝”

01.

當原生家庭與再生家庭出現矛盾時,有些人總是沒辦法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沒法堅定自己的立場。

這就好比妻子讓丈夫回答:我和你媽同時掉河裡,你先救誰?這個問題看似幼稚可笑,但其實,每個人都遇到過這種狀況。

曾有一位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老公有個哥哥,不喜歡讀書,很早就輟學出去打工了,這麼多年,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工作換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好不容易穩定下來成了家,花錢又大手大腳,月月要靠公婆接濟。

她和老公雖然收入不錯,但是每個月除去房貸、育兒費用、生活開支,也餘不了多少錢,可是每隔一段時間,公婆就找各種理由問他們要錢,如果不給,婆婆逢人就說:小兒子兒媳沒良心,自己過好了就不管老人死活。

“兒媳,我不幫你帶娃,但你得給我養老,否則,你就是不孝”

02.

遇到這樣的父母,張亮和高麗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有一次,為了要錢,老兩口居然裝病。

剛開始,高麗娟以為是老兩口歲數大了,身體不好,所以,打電話叫老兩口來他們家,順便幫忙帶帶孩子,可誰知,婆婆不樂意,還不客氣地對高麗娟說:“兒媳,我不幫你帶娃,但你得給我養老,否則,你就是不孝”。

因為這事,張亮委婉地跟父母說過很多次,可父母好像從來看不到他的壓力,還總是向張亮哭訴,當初為了給你上學,我們老兩口省吃儉用,如今,你到好處了,賺了錢不能不管我們老兩口啊。

每次面對這樣無理的要求,張亮都會感覺到很無奈,有時候他甚至覺得父母養育他,就是為了讓他給他們賺錢。

只是,張亮雖然不滿父母的行為,但依然會有求必應。因為在他覺得,父母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養育他和供他讀書確實也不是很容易。

“兒媳,我不幫你帶娃,但你得給我養老,否則,你就是不孝”

03.

在這種血脈相承的親情關係中,父母得到了想要的金錢,但為了達到目的,也常讓張亮和高麗娟二人倍感威脅。尤其是在張亮和高麗娟未能滿足老兩口時,他們就會從道德層面綁架二人。

所以,張亮每次面對父母,都會感覺困惑和無力。因為他們會動不動搬出過去的付出,以此來讓張亮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中。

原本,贍養父母是子女的義務,可是張亮父母的做法卻讓盡孝變成一種交易。

在心理學中,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道德綁架”,因為在這種關係中,父母總能在情感上輕而易舉地控制子女,而子女卻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

所謂“道德綁架”就是會透露出一種無聲的威脅,但是其影響力巨大,往往能遮蔽事情的真相,並且只有一方低聲下氣地屈服才能獲得表面的平靜。

“兒媳,我不幫你帶娃,但你得給我養老,否則,你就是不孝”

04.

雖然張亮父母的做法欠妥,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之間真的出現了問題,而是表示他們需要更誠實地面對並改正這種自身或他人痛苦的行為模式,讓這種血脈相承的親情關係迴歸到更穩固的基礎上。

然而,“道德綁架”之所以能深切地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是因為他們清楚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的關係,知道我們的弱點,所以,不論他們曾多關心我們,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關係讓我們讓步。

所以,在“道德綁架”這件事情上,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與實施綁架者的關係,積極地進行反擊,不能總是有求必應,因為這種讓步對實施綁架者來說是鼓勵了他們。

同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瞭解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以及與潛在實施綁架者相處方式的改變。

今日話題:聊聊你在生活中遇過的“道德綁架”。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