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視角反思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外新冠疫情嚴重,而部分國家政府防控疫情的做法卻讓人大跌眼睛。於是國外疫情發展迅速,牽動著海外留學生家長的心。在英國滯留的1.5萬名小留學生(未滿17週歲)的命運,更是引起國內網友的持續關注。

因為英國疫情正在快速發展時期,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遇到了以下困難:很多學校停學關閉,那些小留學生們失去了學校住所;他們原本寄宿在英國的一些老年人家庭,現在老年人又是疫情易感人群。回國又買不到機票,就算買到了機票,特殊時期航班又取消了無人陪伴服務,導致無法登機。


從教育視角反思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這些流落英國的孩子,生活困難,安全不能保證,讓國內的家長們心急如焚。於是有166個家庭聯名上書英國大使館,要中國政府包機接回這些孩子。關於要不要包機接回英國小留學生,不少網友提出反對意見,也有報以同情的。

作為一個老教師,我想從教育視角反思一下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問題。

一、這些小留學生留學英國,不違反我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6月修訂)》。

我國的《義務教育法(2006年6月修訂)》第五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這裡沒有規定我國適齡兒童必須進入我國的義務教育學校學習,法無禁止即合法,部分家長送未成年孩子去英國留學,不違反我國法律規定。

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父母有送孩子出國留學的自由,一個開放、自由的國家,都允許這樣做。

二、部分小留學生去英國苦熬十年拿綠卡,是衝著我國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政策去的。

清華大學在其招生官網上公佈了《2020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招生簡章》:對於申請清華本科學位的國際學生將採用“申請——審核”的制度。只有“申請”和“審核”,沒有“筆試”,這意味著只要是外籍學生,就可以免筆試上清華。儘管清華大學解釋說,“表面上看起來降低了留學生門檻,實際上是增加了難度”,但眾多中國學生依舊很難接受。對於原來的中國學生只要加入外國國籍或持有外國護照達到4年,並且近4年在外國實際居住滿2年,那麼你就是純外國人了,可以申請來清華讀本科,免筆試。


從教育視角反思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從教育視角反思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清華如此,其他高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條件可想而知了。國內高考競爭激烈,許多孩子苦苦讀書十幾年,家長跟著苦熬十幾年,能夠考上985大學的都是佼佼者,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人中龍鳳。而一張英國綠卡,就讓清華錄取通知書變得觸手可及,跳一跳就能拿到。有經濟條件的家庭,送孩子去英國苦熬十年拿綠卡,也就不足為怪了。當然,也有很多孩子是為了上外國名牌大學的。

三、我國義務教育弊端客觀存在,讓人不滿意,有條件的家庭紛紛另謀學上。

首先是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整體偏低,導致報考師範院校的都是二三流考生,這是事實。沒有一流的人才當教師,怎麼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道理是明擺著的。

其次是義務教育學校不均衡,優質教育集中在大城市,一個縣區往往也只有一兩所優質小學和初中。這導致優質教育學位一位難求,學區房昂貴,許多家長沒有辦法送孩子進優質學校,於是出國留學就成了一條“終南捷徑”。

再次是我國義務教育學生學業繁重,考試為主,過分看重分數,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都得不到很充分的發展。小學生學業負擔還好,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累,盡人皆知,看看孩子的作息時間和書包就知道了。

最後是我國義務教育學校行政管理體制制約了學校的發展。學校裡事務繁多,各種形式主義工作層出不窮,領導教師疲於應付,身心疲憊。落後的教師職稱制度、績效工資制度、教師評價制度等,影響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


從教育視角反思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好在國家已經認識到教育領域的一些短板和不足,2020年教育部將督查各地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實施情況,不按照《義務教育法》有關規定執行的將問責;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也在逐步實施。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義務教育會越辦越好,出國的小留學生也不會增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