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在古代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書面道歉方式,而且這種道歉方式僅限於皇帝使用,那就是“罪己詔”。

“罪己詔”一般會在國家遭受天災、政權危機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使用,皇帝發出“罪己詔”來表明自責的態度。顯然,“罪己詔”不是任何人都有權寫的,它表現了皇帝獨攬責任的氣度,同時也告訴了所有人,除了我自己可以責備自己,別人都可以閉嘴了。同時表明,既然天災我要承擔責任,那麼風調雨順就是我的功績。

歷史上下過“罪己詔”的皇帝很多,根據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明實錄》《清實錄》等正史文獻整理出來的資料看,封建王朝一共有89位皇帝下過“罪己詔”,也就是說歷史上有兩成皇帝給自己下過“罪己詔”。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歷史上這些皇帝的“罪己詔”並非都來自於主動,既有被大臣脅迫寫的,也有大臣代筆寫完他們蓋個章的。寫“罪己詔”最走心的應該是崇禎和順治。我們就從順治的“罪己詔”中發現他要皈依佛門的心路。

順治雖然年少登基,但是他在位期間統一了中原,為大清建立了基業。至於他出家的傳說,歷史上沒有什麼可靠的史料依據,只是在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傳播。正史中對他的駕崩介紹得比較含糊,所以給了後人發揮想象的空間。正史記載他駕崩只說:“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但是順治想出家的事是有切實的記載,鬧得最嚴重的一次導致了玉林通琇禪師差點燒死自己的弟子溪森行森。順治十七年十月十五,溪森禪師要給順治剃度,孝莊太后苦勸無果把溪森的師傅玉林通琇找來,師傅把弟子綁在乾柴上要燒死他。順治心軟,放棄了這次出家念頭。

《廣東通志》:十月十五,玉林至京,聞溪為上淨髮,即命眾集薪燒之。上聞,遽許蓄髮乃止。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這只是順治多次實施出家計劃的其中一次,他為什麼對出家充滿了執念呢?不妨看看他死之前寫下的千言“罪己詔”。

罪之一:沒有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罪之二:沒能給自己的母親養老送終;

罪之三:父親死時自己年幼,未能給父親服喪三年;

罪之四:沒能跟自家宗族裡的長輩同輩盡到情誼;

罪之五:對為愛新覺羅家打下江山的滿族功臣優待不夠,而與漢人大臣走得又太近;

罪之六:對人苛刻,尤其對人才使用存在失察;

罪之七:對不稱職的大臣太過容忍;

罪之八:皇室支出太多,自己不肯節儉卻削低官員們的俸祿;

罪之九:修建宮室太奢侈,沒有體恤百姓困苦;

罪之十:董鄂妃之死,任性地花費太多;

罪之十一:沒有以明朝滅亡作為教訓,重用宦官導致了營私;

罪之十二:安逸懈怠,沒有做到勤政,沒能聽到民間疾苦;

罪之十三:不虛心聽從群臣建議,久而久之大臣們就不願意進諫了;

罪之十四:知錯不改,錯誤積累越來越多。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這是順治在生病到駕崩六天時間裡寫的遺詔,用了主要的篇幅來反省錯誤。這些內容顯然不是他在短時間內才想到的,必然是在這個年紀只有24歲的年輕皇帝心裡盤桓已久了。

常言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強烈反省自己的時候,要麼是經歷了嚴重的人生挫折,要麼是即將走到人生盡頭,要麼就是看破紅塵。

我們有理由相信,順治的腦子裡並不是第一天就有了這些念頭。再看一下順治在生病之前下過的“罪己詔”。

順治十四年,京師地震

詔曰:朕親政七載,政事有乖,致災譴見告,地震有聲。

我親政七年了,對於政事有處理不當的地方,地震災禍是來警告我的。因為這次地震,他要求大臣們一定要對他工作疏漏的地方毫無保留地指出來。

順治十七年正月,民生未盡遂,滇黔亂未靖

詔曰:乃民生猶未盡遂,貪吏猶未盡除,滇、黔伏戎未靖,徵調時聞。反覆思維,朕實不德,負上天之簡畀,忝祖宗之寄託,虛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萬民之望。每懷及此,罔敢即安。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人民還沒有過上好日子,貪官汙吏也沒有盡數掃除,滇黔鬧亂未平息。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夠,有負上天和祖宗的寄託,辜負了百姓們的期望。每當想到這裡,就非常不安。

從這份詔書的內容可以體會到順治在死之前(駕崩前一年)已經陷入了很嚴重的自責愧疚心理,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完全的聖主,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絲一毫的不足。這有點心理學上講的“消極自責”的意思,因為過度自責而產生沮喪、悔恨、鬱悶、絕望等心理。

順治十七年五月,沅州、鎮遠大旱災

詔曰:十二、十三年間,時有過舉,經言官指陳,雖加處分,而此心介然未釋。今上天示儆,亢旱癘疫,災眚疊至。寇盜未息,民生困悴。用是深自刻責,夙夜靡寧。

我之前經過大臣們的指正,下過詔書自責,但是現在想來都太過表面化,沒有切實地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現在又發生了天災,百姓困苦還是我的責任啊。

透過“罪己詔”瞭解順治從統一中原到皈依佛門的心路變化

不到半年時間,順治帝兩次深刻檢討自己,這次檢討離他駕崩只有半年多時間。而這段時間,正是他跟玉林通琇禪師走得非常近的時期,在這一年,順治建壇選僧受菩薩戒,特又請玉林通琇為本師,並進號“普濟能仁國師”。

從這些“罪己詔”的內容來看,順治不滿意自己的執政已經很久了,加上他摯愛的董鄂妃去世,讓他更加感覺紅塵無可留戀。為了排解這些困擾,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出家。出家以後就能超脫愛與物質的煩惱,昇華為無我的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