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你家是什么时间开始用上电的,有什么难忘的趣事?

绿水泛轻舟


我是80末的,我们家乡算是比较偏僻的,离县城有45公里,我读小学的记忆是基本上晚上七点以后才有电,然后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的时候又会停电,我们村那时候还是只有一个小小的水电站,我们农村除了照明和看电视外基本上也不用什么电,做饭之类的都是用煤气和烧柴,那时候的电视也只有本地电台和一个中央电视台,小时候最期待来电是可以去邻居家看电视,那时候记忆最深的是晚上放那个霍元甲的电视剧。后面稍微长大点的时候慢慢的就是白天中午会有两小时来电,十二点到下午两点,记忆中全天有电的时候是上高一的时候。


别有神韵


说起通电,这个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从出生到毕业一直久居在深山里,现在平时在外打工,过年放假后唯一可去的也是小时候生长的地方。

通电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对于我们那一片来说通电是比较睌的,因为周边都通电了,我们那一片用的电并不是从本村上拉的电线,因为山中地形的原因,我们那一片离我们村中心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但我们离别的两个村比较近,所以我们出行,也包括上学都在别的村上,那时候因条件不足,我们最早用的是煤油灯照明,后来因煤油太贵换成柴油,但柴油灯那个黑烟冒的让人眼睛都睁不开,就那样一年又一年的过着,直到后来看到周边村子,也包括我们村子都通电了,那个羡慕呀,但因离村上太远本村的电通不到我那一片,从别的村上拉电需要自己购买电杆和电线及其设备,还要给人家村上掏接头费,无耐没钱,只好继续用灯,就那样过了两年,我们那一块的人每家每户按人户计算共同出资筹钱,在四十户近全员近二百人的努力下终于把电给按通了,电线从人家林中过,需要砍倒一些障碍物可给人家陪了不少的钱,就这样我们那一片终于用上了电照明,当时那个喜悦呀!随然那时我还小,但历历在目。

但要说印象最深,那有好多,比如说①夏天抗旱,一到夏天,干旱,放署假期间早上天还未亮就被大小叫起来,拿着水桶到小溪沟去抢水,一等就是一天,这就样一个署假,山沟沟的蚊虫比较多,那个满身被咬的包己在正常不过。

②和小伙伴在河中摸鱼,我的学校名字叫南丈沟小学,学校下边有一条河,因在别人村上上学离家远,我们中午一般放学都不会回家,就个同学及小伙伴到河中摸鱼,这些都是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

③施农家肥,放学后帮父母干活,父母让我背猪粪,我怕臭,被父亲打。

④父亲陪我写作业,晚上晚饭后,为了完成老师按排的作业,我爬在桌孑上写作业,父亲陪着我坐在卓子的另一边,因白天干活太累,他竞然手扶着头在那里打瞌睡。

⑤和弟弟掏鸟窝,被父亲追到学校打,当时惧起的情节忘了,只记得被父亲追到学校把我从教室的卓子上拉出来打。

⑥等等太多了,随然那时候不懂事,但现在想想有不少的童年往事,每一段都是快乐的,无论怎么忘却都忘不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一百多人一起看电视,记的我们那一片通电后,第一个买电视的人是父亲的亲弟弟,我叫小淑,因为小淑是医生家里条件好,买了电器不少,我当时最看的就是那部〈白毛女〉一到放学就去小淑家,因时间太久,父亲便为了我买了我们那一片也包括临村那片唯一的一台彩色电视机,因为是彩色的,周围的人一到晚上全部都来看,那个热闹,那台电视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服役,随然家里现在己经有了智能电视,可那台电视父亲也不舍得换掉,因为那都是父亲对我满满的回忆。


8O后的生活


那一天是1982年的春节前,我十三岁了,开始上初中读书,大约离春节还有七八天的时间,是个星期天,一早,父母就说今天电工来家里拉电,我一听立即兴奋起来,因为拉上点终于可以告别煤油灯昏暗的光照了。

等了一上午,午饭刚吃完,俺村电工右肩背着一个淡绿色的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装满了工具,左手臂挽着一捆红绿两样颜色的电线,一进门就说:快去抗个梯子来,马上打上干活。我和哥哥东跑西颠,不知疲倦的帮忙递拿工具,不用跑腿的时候就羡慕的望着电工有条不紊的拉线、钉钉,一直忙活到傍晚,听到电工一声"完工啦!"我们几个孩子高兴的都蹦起来,争着抢着去拽拉线开关,结果啪啪啪几声开关声,灯泡却没有亮起来,家里还是乌黑一片。电工嘴里嘟囔了一声"那么回事?"然后就拔腿往外走,心急火燎的我们跟着电工也往外走,刚走到门口,电工突然又窝回头来,连说"这破脑子,忘了忘了。"原来是拉下了总闸。一会儿功夫,电工去卡上了总闸,回来后,轻轻用手一拽拉线开关,顿时,屋里明亮起来,亮的直刺目光,我们立时欢呼雀跃,大喊大叫"亮啦!亮啦!"惹得父母直往外撵我们。

多年过去了,电已经不再稀奇,各种高档次的家用电器也布满全家,但那个年代的经历却让我记忆的越来越清晰。


天润土元帅


在我的记忆中,感觉我一出生,我家就用上电了,这得多亏于我们资兴东乡片区州门司镇,出了一位伟人,名叫曾希圣,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时,支援家乡建设,对我们东乡片区每个乡镇,有水源的就援建一个水电站,没水源的就赠送一辆卡车,我们乡正好是永乐江的源头地,就援建了坐电站,所以我一出生就用上电了。

大约在八九岁时,我去永兴县大布江乡走亲戚,当时大布江乡还没用上电,看到亲戚家用沼气灯,实际上就是沼气烧火照明的灯,与煤油《洋油》灯类似,我当时好奇,为什么他家的灯与我家的灯不同,回家后,我就跋上楼梯,取下灯泡,往里看了看,啥也没有,只有两个圆坨坨,于是用手指电进去摸了摸,按起有弹性,没出气。但没电击到我,因为当时开关关着的,我没搞明白,为什么亲戚家的灯有气出,还有火苗,我家的就没有,于是就打开开关,看出气了么,还是没气,就又伸进去摸,结果可想而知,电击起我跳起来了,还好人没事,然后拿起电灯泡看了好久,发现里面有根细细的铁丝,其实是钨丝,哪想到我突发奇想,想自己做个灯泡,于是找来一个青霉素瓶子,盖子是软的,找了一根轧丝,依葫芦画飘做了根钨丝,然后接上电,哇亮了,不是一般的亮,耀眼得狠,不过只亮了一两秒,啪!爆了,碎玻璃炸伤我了,这事所有细节一直沥沥在目,终身难忘!!

谢谢阅读,请多关注[大笑]







郴州老农


我老家是山西长治市武乡县郝家垴村。我们村是1965年1月份正式通电的。

1965年前我们这里没有电,人们碾米吃面,全部是人推驴拉,到了晚上照明家家户户都是点的煤油灯。我记的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老师部置下作业,我们回到家中吃了晚饭,全家使用一个煤油灯,妈妈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儿,爸爸在一旁抠玉米棒子,我们姊妹们几个就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开始完成作业。上小学时在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农村以后也要象城市一样实现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就实现了这一梦想。



1960年我们县里修建了一座水力发电站,开始发电。并开始向周边村庄送电。我们村庄属于第二批。1965年一月县供电所决定向我们村里通电。虽然天寒地冻,冰冻三尺,但是寒冬阻挡不了村民架线用电的热情。寒冬腊月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终于在春节通了电。村民们高兴的载歌载舞,欢天喜地。

村里通了电的第一天晚上,在高兴之余,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儿。因为村民们平生第一次用电,用电的知识还不够普及,闹出了许多笑话。



有一户人家老俩口,通了电高兴的合不拢嘴,又是看啊,又是笑啊。到了该睡觉的时候,老俩口不知道怎么把电灯灭掉。按装时电工也忘记了告诉。結果老俩口没办法,老婆子说:咱们点煤油灯时灭时是用嘴吹的,电灯可能也是用嘴吹灭的,老俩口你也吹,我也吹,电灯就是灭不了,后来老汉说我们人老了,嘴吹的风不大,用笤帚扇风大些,老俩口轮流扇,使劲儿扇,电灯还是灭不了。气的老俩口说,睡吧!电灯就是个长命灯。电灯亮了一晚上,老俩口也不习性长命灯,一夜也没有睡成个觉。



第二天出门才问村里人,按了个电灯是长命灯,一夜晃的没睡成。又是吹,又是扇,怎么也弄不灭。把村里人笑的前仰后合。村里人才告诉老俩口,电灯不用吹,不用扇,是用开关灭灯的。回到家中亲自告诉老俩口,墙上有个开关,下面有一根线线,拉一下灭,再拉一下电灯着。俩口子一试,笑的说:煤油灯吹电灯拉,一下着一下灭。老俩口不知道,晚上闹了个大笑话。


三农孺子牛


我家是98年才上电的!当时的我11岁,对电非常好奇!经常偷偷用导线从闸刀里把电引出来,然后去砸蚯蚓抓土元等小虫子来电,如今想想能活到现在也真是个奇迹。另外还记得在没电时我们家用的是煤油灯,出门用的是火把。。。时间一去不复返。



瞎搞测评员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家就是农村的。

至于我家什么时候用上电的我不知道,因为我记事的时候家里就用电了,只是会经常的停电,家里会备一煤油灯(我们都叫洋油灯),停电就用煤油灯。我记得最初的时候家里生活用品用电的就只有灯,厨房的最小才5瓦。我妈为了省电费我们都是天不黑就开始做饭吃饭,吃过饭就要我们睡觉。

我现在都记得到交电费的时候,我家电费是1.5元一个月,代收电费的大爷说,你们家电表是不是坏了,过几天我要过来查一下电表,待他查完表后问我妈,你们是不用电吗,怎么这一点,我妈无奈的笑了。


a夏季的黄昏


我记得我们家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用上电的,没上学之前天天晚上点煤油灯,偶尔会点一根蜡烛,因为蜡烛也是很贵的,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吃过晚饭,一大群小伙伴玩捉迷藏,玩赛跑,玩指星星,每次想起,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到了再大一点,上四五年级的时候,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那时候来电也不正常,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晚上就会把蜡烛带到学校去,有的俩人用一个蜡烛,有的一人一个,也有同学拿个空小药瓶倒一点煤油进去,用棉花做成灯芯,一个小煤油灯就做成了,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偷偷用瓶盖熬一点儿蜡油,放进去花生米,放在火上煎,一伙伴你吃一个我吃一个,可开心啦,要是突然来电,满教室都是欢呼声,放学回家的路,我们就把蜡烛放在改造过的酒盒子里,用绳子挑起来,跟小灯笼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照亮我们一起回家的路。


乡村小敏


答:1983年,我们村里开始用上电。在这以前都是点“洋油灯”的!后来用上了电灯。当时大家对它很好奇,不知道它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一次,邻居二大爷来我家串门,看见我家点着电灯,就好奇的问:这玩意儿一天得烧多少“洋油”啊?它也太亮了,咱们点的起吗?我父亲听后哈哈大笑,耐心的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听人家说这是老百姓的福利!现在看来,真是搞笑!再后来有了火车,以前咱们农民都是驴拉马驼,看见这电力火车拉着长长的车皮,疾驰而过,大家都在议论,这大家伙这么能干,一天得吃多少草料啊?!火车能吃草料,谁见过?还有那电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黑白模拟信号的小电视!大家都不认识,只是在说。这家伙忒好,和画卷一样,里面的人还能动!现在想想,真的很有趣,让人难忘!


兴哥233738627


这个问题我想下,估计是80-90年代之间 ,四川用上电应该相对于其他省份晚,因为基础建设很麻烦,四川以丘陵为主 加上80年代车辆很少,所以就更难通电了,我印象中应该88年左右,那时我也很小 我记得那时候整个生产队的人夏天晚上都会去一个大院子乘凉 大家在一起闲聊,而一大群小孩子在院里跑来跑去,有时还偷跑去游泳,还偷肉去山上烧着吃,总之那时的人比现在的思想相对简单 快乐 我感觉我那时的童年真的是过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