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看懂宏观经济?

写在前面:90后地产女汉子一枚,上班之外的兴趣爱好是看书、追剧、学语言,但是最近我发现之前看完的书,隔段时间再看目录,竟然想不起来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哀叹自己的记忆力在逐渐的变差,所以我想用一种每周打卡的形式把我看的书、追的剧、学的课记录下来~


本篇文章内容约2500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上两周我们介绍了《变量2》中的两个小趋势,这个周我们再分享一个因为疫情而受到大家关注的问题:宏观经济。这是我从罗辑思维里何帆老师的课程《宏观经济学30讲》中了解到的。看到“宏观经济”这4个字,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很枯燥,觉得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之前也是这么觉得的,本身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虽然不属于经济类的专业,但是也多多少少接触过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课程,说实话当时学了什么现在基本上想不起来了。


普通人怎么看懂宏观经济?

何帆老师在这节课程中没有给我们讲很多枯燥的专业名词和概念,而是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针对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教我们如何看懂宏观经济。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国家GDP年年增长,但是我们并没感觉收入在增加”;还有很多人会觉得,“猪肉价格高,水果蔬菜也不便宜,可是国家的CPI怎么还是很低?”这些指标究竟靠谱吗?为什么感觉跟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很相符。

这些指标当然是靠谱的,只是我们看错了,因为这些指标本来就不反映我们的生活!那GDP和CPI究竟反映了什么呢?

GDP和CPI都属于宏观经济指标,是从整体维度去度量经济的指标。从整体看问题和从个体看问题肯定是有差异的。比如说CPI,官方名称叫消费者物价指数,它统计的是大部分消费品的整体价格情况。咱们感受最深的是食品价格上涨,这种感受是对的。2001年1月到2019年9月,CPI里面的食品项上涨了148.3%,但是,在同一时期,非食品价格只上涨了21.3%。你想想,你要是买一个跟原来一样配置的电脑,是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你再想想,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它们的价格又涨了多少呢?还有,同样品质的衣服、日用品,价格又涨了多少呢?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咱们算的是分账,CPI算的是总账。总账里面,价格有涨有跌,所以,就不像分账算的那样,涨得那么厉害了。

GDP也是同样的道理。GDP不光包括工资,还有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即便只说工资,你看到的也只是你所属的群体和行业。你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感到工资怎么这么低。可是,要是你去看看保姆的工资、保洁的工资、快递小哥的工资,人家的工资很可能比你的涨得快。

那是不是他们的工资会一直比你涨得快呢?那也不一定,说到底,是看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结构因素,也就是你所在的那个劳动力市场上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所以说,个人体验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如果单凭个人感受去思考宏观经济,那你说涨价了,他说降价了,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了宏观指标,我们就有了相对明确的标准,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讨论经济形势。


看到这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去看GDP、CPI,就能看懂宏观经济了呢?当然不是。而且对于不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人来说,大部分指标是没什么用的。

GDP虽然很重要,但问题是数据更新太慢,一般要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而且,最近几年,GDP波动越来越小。2018年是6.5%,2019年是6.4%。我们单从GDP的变动上还是看不出个究竟。

CPI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一个滞后指标。所谓的滞后指标,就是说其他指标已经发生了变化,CPI才会变化,它是慢于其他指标的。CPI是为了验证经济的变化,而不是为了预判。

我们普通人,最想做的其实不是验证,而是想预判,我们想比别人看见得更早一些。那怎么办呢?这就要去找先行指标了。何帆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两个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比较重要的宏观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PMI。PMI的全称叫做采购经理人指数。它先是对企业经理人发放问卷,问一些跟生产、销售相关的问题。比如跟上个月比,这个月生产状况还好吗?根据问题的答案,统计认为这个月比上个月情况更好的人多,还是认为这个月不如上个月的人多。最后合成一个PMI指数,以50为分界线。如果PMI超过50,说明认为这个月情况更好的人多,经济可能在变好;反过来要是PMI低于50,就说明经济可能在变差。

你可能会问PMI准不准?其实PMI是不准的。因为PMI选的样本量不大,甚至可能会有偏差,比如可能选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或是选沿海企业多,内陆企业少。再说了,企业经理人也不是先知,他们说的也不一定都对。那你就要问了,不准为什么还要看?因为它虽然只能做到模糊的准确,但胜过你去找其它指标,得到精准的错误。

看PMI,有一套拇指法则。第一步,你要看它在50以上,还是50以下;第二步,你要看它变化的趋势。不是说只要大于50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看PMI在变大还是变小。要是PMI从56降到52,那我们会认为经济情况虽然还不错,但存在下行风险;反过来,要是PMI从45上升到了49,那我们可以认为虽然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正在改善;第三步,要连续地看。PMI是个月度指标,而且是跟上个月相比较。所以我们要连续看三个月,如果连续三个月都保持一个趋势,比如说都在下跌,那未来经济,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

第二个指标是M1。M1是指现金加上银行活期存款的总额。为什么这个指标重要呢?如果经济要扩张,企业要投资,个人要消费,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当然是先准备好现钱。所以这时候,M1就会增加;那反过来,你要是觉得经济不景气,不准备增加投资或者消费,那就不会留现金,而是做点什么银行理财、定期存款,这时候M1就会减少。

看M1,也有一套拇指法则。第一,看方向。

看M1的时候,我们要看它的同比增速,也就是这个月跟去年这个月相比,是更多还是更少。为什么要看同比呢?因为有季节的波动。比如,你的年终奖都是在春节前发,那你肯定要比较每年的腊月才有价值。

第二,连看三个月。这跟我们去看PMI是一个道理,你不能只看一个月就贸然地下结论,要是这个月的同比,突然从正的变成负的了,别着急,你再连续观察三个月,就能更准确地判断变化的趋势了。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大致的了解了看宏观经济要看什么指标,以及怎么去看。作为普通人的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这两个指标从哪里可以看到?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跟我有同样的疑问,我去网络上查了一下,PMI可以看汇丰经理人采购指数,M1指标可以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大家也可以尝试的去看一下,但是一定要合理的看,连续的看才会有所洞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好看的书或好看的剧都可以跟我分享哦,我是想和你们一起努力进步的90后地产女汉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