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诗词格律,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还是戕害?

颍水萧萧


摘自黑格尔第三卷(下)

作为诗的表现方式中第三个因素,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诗的观念不仅要体现于文字,还要用实在的话语说出来,因而涉及到语调和字音这些感性因素。因此我们要跨进诗的音律领域。用音律的散文不能算是是诗,只能算是韵文,正如用散文来创作诗,也只能产生一种带有诗意的散文。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

如果对音律这种感性因素进行艺术刻画,就立即置身于诗所要求的另一领域和另一土壤。要进入这一境界,我们要先抛开日常生活和日常意识中的那种认识性和实践性的散文观念,同时对音律的艺术刻画也迫使使人诗人跨过日常语言的框框之外去活动,只按照艺术的规律和要求去说他所要说的话。

有人认为音律不自然 应该废除,这种看法是极肤浅的...人工造作气味很重的诗的音节和韵律当然象是在内在观念和感性因素之间造成一种不易驾驭的关系,比颜色对于绘画还更不易驾驭。....至于观念与只用来传达的人为语音符号之却只有很疏远的关系,甚至毫无内在的关系,所以诗的音律的严格要求仿佛很容易对想象成为一种桎捁,使诗人不能按照他心里所想的样子 把他的观念传达出来。因此有人就认为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韵脚的铿锵和谐尽管有一种悦人的魔力,但是如果对音律方面要求过多,就往往不免由于追求感官的快感而使最美好的情感思想受到牺牲。其实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第一,说诗的音律妨碍自然流露,这是不正确的 一般说来,真正有才能的诗人对于感性媒介(音律)都能运用自如,感性材料对他不但不是阻力或压力,而且还能起激发他和支持他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看到过凡是伟大的诗人在自己独创的时间尺度,节奏和韵脚之中都很自由地有把握地回旋自如,只有在把诗从原文译成外国文时,拘守原诗的音节和韵律等等才会显得勉强生硬,引起不快感。其次,在自由诗里,要把思想表现得回旋荡漾,时而凝炼,时而波澜壮阔,这种强制性的音律要求还能激发诗人的"因文生情",获得新的意思和新的独创,如果没有这种冲击,新的东西就不会来。

除掉音律的这些优点不算,感性的客观因素(在诗里就是语言)也本来就是艺术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能象听命于直接偶然事物的日常语言那样没有形式没有定性,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显得既精炼又生动。尽管语音在诗里听起来只是一种外在手段,它毕竟是应当看作本身就是目的来处理的,要具有明确而谐和的轮廓。对这种感性因素的注意在一切艺术里都在严肃的内容之外添上一个特色,通过这种特色,内容的严肃就立即显得仿佛推远或冲淡了,使诗人和听众都摆脱这种严肃的束缚,置身于一种超越严肃内容之上的更高更优美的境界。在绘画和雕刻里,艺术家用来就人体,岩石,树林,云彩和花卉之类对象进行素描和着色的方式本来就有感性空间的限制;建筑也要适应建筑物的目的要求,去规定墙壁和屋顶的形状。音乐也是如此,它要服从和声学的一些绝对必要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明确固定的轮廓。诗却不然,语言的感性声响在配合结构方面本来就没有拘束,因此诗人的任务就在于在这种无规律之中显出一种秩序,一种感性的界限,因而替他的构思及其结构 和感性美 界定出一种较固定的轮廓和声音的框架。

正象在音乐的表现里节奏和旋律须取决于内容的性质,要和内容相符合,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太显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 发展方向和性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从这一点看,诗的音节须表现出全诗的一般调质和精神性的芬芳气息,例如用的是抑扬格还是扬抑格,是八行一节还是用其它划分章节的方式,并非是无关宏旨的。

涉及较详细的题材划分,主要有两个体系,现在先说明这两个体系的区别。

......


费恶泼嘞


如果不准备学习诗词格律,就不要进行诗词的创作了,欣赏还是可以的。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如果完全不去理会人家原有的特点,就是瞎来。顺口溜都讲究押韵,也没见谁去讨伐。

现在我们主要是感觉外国诗好像没有格律,其实是不对的,外国诗也会根据自己的语言进行要求,除了押韵,比如轻重音,长短音等。

主要是现代的新诗没有这些,自己叫自己“自由”,但实际上应该看出来,新诗学自外国,和中国白话语直间形成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说,白话新诗形成不过才一百多年,它还是个不成熟的诗体。用不成熟的诗歌要求去看待古诗词,本身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有些心虚,想把别人也拉到和自己的水平。

学古代的诗韵词韵如果实在记不住呀,学不来,学习现代新韵也可以,但是不能什么都打破,完全乱来,那就不要说写的是诗词了,可以说自己写的就是“新体诗”。


无心随墨


没有诗词格律以前,所有的诗词哪个符合格律?为什么产生格律?因为好啊!人不就是这样,见到好的就贪得无厌。岂不知没有众多的平凡,好从何产生啊!好的古诗词为什么难以超越?想想那是多少诗词里挑出来的!

现在人写诗词的再多,跟古代比也差的远那。兴趣,自娱自乐,想成诗人的!准是没正经事的人。感觉自己能写诗了,首先高兴的是自己。高兴就好。不知保持谦谦君子心了,也就长进不了啦!

自己评价自己写的诗词,好不好自己知道,那是必须的!否则,会被高人笑,人外有人,这个都忘喽!那就是糊涂了!糊涂人能写出好诗词,我不太相信!

能遵格律,愿意遵格律的,就按格律写吧!最好别顾此失彼,遵了格律没了诗意。随心所欲写的,也不用说自己写的是诗。好就留着,不好不要了。我不相信古人写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是好的。也许他们扔的更多。


鹤羽


怎样看待格律对于诗词创作的作用,我觉得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论述:
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去比较。证明格律对诗词的创作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诗词格律,是继“古体诗”后,发展形成的一种“近体诗”所具备的格式要求,称为格律诗和词。俗称唐诗宋词。此前,从汉代开始,形成的古体诗,也称“古诗”或者“古风”。古体诗格式自由,不讲究格律,平仄、押韵可平可仄,句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如《诗经》是四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诗词的表达能力和韵味要求也越来越高。用原来古体诗的格式,不能满足人们创作诗词的更高要求,而不断摸索並制订出一系列的格式规则,以指导人们的诗词创作,所以逐步形成了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绝和七绝,以及各类词牌。原来古体诗的格式也就慢慢被淘汰。而近体格律诗,经过一千多年的锤炼打造,自唐代一直延用至今,经久不衰。历史流传下来的无数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祖传瑰宝。现代人,推崇格律,创作格律诗词的热潮,方兴未艾。近体诗的诗词协会、诗社,遍布全国,成为诗词文化的一支主力军。

二是格律在诗词中运用的实际效果。说明了对诗词创作的极大促进作用。
1、格律诗的“粘”与“对”规律,使诗词更具趣味性。
格律诗中,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同,称为“粘”。一首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而颔联和颈联一定要对仗。所谓对仗,不仅平仄要对仗,字词的结构、词性等都要对仗。这种“粘”与“对”的规则,使诗文产生浓郁的趣味性。如崔颢的《黄鹤楼》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颔联和颈联上下联对仗,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云”和“川”都是平声,为“粘”。有这样的趣味性,使诗词好读好记,十分生动。


2、格律诗关于押韵规律,使诗词更具韵味。
格律诗有一定的平仄声调定律,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其它为仄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阴平和阳平属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各类诗和词组句结构都有相对固定的平仄规定。而且押韵只限压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压韵,奇数句不押,偶数句必押等。按照这规则创作的诗词,合仄押韵,就能形成浓厚的音律韵味,既自然含蓄,又通彻剔透。可歌可唱、可吟可诵,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这样的诗词就会广为流传,流芳百世。如唐代孟浩然的五绝《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流传千古,不论男女老幼,都能熟练背诵。这就是格律音韵的效果。
3、格律诗关于句式的规则,使诗词更简洁生动。
格律诗发展到唐代后,就达到高峰,並得以定型。四句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八句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八句以上的称排律等五种。格律词牌,到宋代盛行。每一词牌都有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韵脚等规则。正因为在句式上有这些制约,使格律诗词在语言上十分工整、简洁,生动、形象。更能完美地反映诗人深刻的思想内函和丰富的情感意象。

如王之涣的一首七言绝句《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短短四句,将边关壮阔芲凉的景象及征人无法回故里的哀怨与壮烈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是要克服畏难思想和极端化倾向,充分发挥格律在诗词创作中的促进作用。
格律对创作诗词虽然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初学者或入门不久的作者,往往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认为格律是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思维,不肯沉下心去学习,去运用。更有甚者,谈“律”色变。还有的作者,由于没有真正领悟格律的内在实质和运用方法,产生了极端化倾向,而影响了诗词创作。所谓极端化,就是一味强调格律规则的原刚性,而忽视了运用的科学性。比如格律中,关于平仄规则,有可平可仄选择的余地;对出现“拗"字的情况时,有救“拗”的方法;出现对仗有偏差时,采取利用“宽对”方式处理等可运用的一些合律的解决办法。而或望“律”兴叹,或止步不前。应该知道,汉字词汇、语法博大精深,同义词、字繁多,语法变化多端。只要认真学习,细心思索,一定可以找到既合乎格律要求,又能保证诗词内容完善的途径。千万不能因此而影响格律的合理运用,掌握好以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格律对诗词创作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诗词的创作水平。

综上所述,可见格律对近体诗创作上的制约,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不是对诗词创作有任何戕害,而是有力地保证了创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对诗词创作起到了报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是本人在2020年春节前,填的一首词《如梦令•又见桃符新弄》:

又见桃符新弄,
万户语同声共。
齐赞党德泽,
天籁啸龙鸣凤。
歌颂,
歌颂,
恩比海深山重。

格律对照:
中仄中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
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韵)。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7ff781293b84db59ab572767e202c6a\

云星815


格律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戕害"二字何从言起?

格律诗自唐初沈·宋起蒙以来,经过历代诗家的完善定型,最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体裁。它是中国五、七言诗的高峰。其间经过了初唐四杰,中唐李杜王孟,韩柳元白等诸多大家的发扬光大。也经历了晚唐杜牧、李商隐等人的清新开拓,以至流传后世,经久不息,直至而今。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留有作家数千,作品数万。诗影响了中国自唐以来的千余年。它集文字美、音乐美于—体,以给以艺术的享受,精神的陶冶。伟人毛泽东同时是—个杰出的诗人。还有郭沫若、鲁迅等,都是著名的格律大家。

格律诗虽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好象造成了—定的难度,有时难免受其约束。但正因为如此,更体现了它魅力所在。能够熟练地驾驶它,不正是—种艺术的追求与享受吗?更何况格律诗也有很多的变通之法,并非死板艰涩。

所以,笔者为格律诗唱赞歌,并非全为所爱而言。更关键的—点是:祖先留下来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


原卉诗词


关于格律,我口占一诗,见地粗浅,但不怕与人辩析,诗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雷雷战晓东。

自古无招胜有招,

莫囿格律废武功。

可叹平水当水平,

只奉古韵绝新声。

若把平仄费雕饰,

李杜文章多不工。


菩提卅锤


说到诗歌,不能不提格律诗词。现代诗不讲究格律,但它的艺术成就也同样与格律诗词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古诗渊源流长,但格律诗词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是自唐代开始,唐宋以后格律诗词一直经久不衰。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产生了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诗仙和诗圣,受到了无数中国文人墨客的崇拜和敬仰。

格律诗词讲究的是押韵、平仄和对仗,语调抑扬顿挫,意境深远,读之朗朗上口,动听悠扬。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和生活的美好。

现代诗歌要想写好,还得多从格律诗词中汲取营养,如此才能得到很好的繁荣和发展。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诗词又不是一种,你不愿写带格律的,你可以写绝句,打油,五言,四言诗,可以写现代诗,总之很自由,谈得上什么戗害?


陆青青4


高铁必须在轨道上运行,并不妨碍速度快行驶稳,迅速到达目的地。诗词格律同理!


东华旧梦


没有格律,何以有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