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和品茶有什麼區別?

宜男


喝茶和品茶區別於對茶葉,茶藝及文化,茶道具,茶空間營造等深層次的領悟力。

喝茶,普通的喝法就根據本地以及周邊茶區所產茶葉,通過常規茶道具,當地人習慣手法熱水泡發,天天喝而已。不會過多的考慮一些不同產茶葉本身的茶性,以及泡茶手法,還有就是茶道具的使用等因素。

品茶,品飲玩味茶以茶道具,感受茶空間營造氛圍等,過程中帶給人精神層面上美學享受,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另外一方面,長時間的品飲茶品,也會感知不同產區茶葉的茶性,泡發手法,茶道具的選擇。根據不同產區茶葉的茶性,隨著時令季節變化,依據自身體質來選擇不同產區茶品。



吾峰梵物


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大,忙忙碌碌,一般的喝茶顧及不了那麼多,有茶喝就好,至於茶好不好喝,是不會太在意啦,只要性價比高就行。喝茶主要目的僅僅是改變開水的淡而無味,其它的還計較啥呢!

其實,現代茶園同所有農副產品一樣,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危機,不專業不深入此道者,很難搞清楚茶葉的來龍去脈,總聽信商家美好的宣傳(賣瓜沒有賣苦瓜的嘛)!當今有機生態的茶葉不是沒有,而是佔比少的可憐。要讓打藥施肥的茶葉起到保健養生的作用,實在勉為其難!只有深入瞭解茶葉的真諦,方能趨利避害,而僅僅停留在喝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

喝茶人一旦進入品茶階段,講究一下子多了起來,什麼都要刨根問底,追根溯源,諸如香氣與茶氣的區別、喉韻的深淺、生津回甘、飽滿度、醇和度、細膩度及甜度等等。品茶是喝茶的進階,品茶對沖泡水、茶器具、環境都有一定或高或低的要求,品茶有實質的內涵包括茶藝、茶文化,甚至形而上喝茶的至高境界—茶道;品茶更是雅事,品好茶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頤養身心,品茶有很好的美學體驗。

總之,喝茶與品茶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喝茶請隨便,品茶有講究。





波多蜜韻古茶坊


喝茶與品茶最大的區別在於喝茶解渴,品茶怡情。解渴喝大碗茶過隱,比如早年前門賣的大碗茶,風迷一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碗茶已經淡出了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品茶之風的興起,茶道表演也出現在人們生活中,說句不好聽的叫附庸風雅與品茶怡情亳不沾邊。

古人十六件樂事之一,客至汲泉烹茶,與友人一起品茗(品茗九雅之一)之說其實就是怡情。

獨飲為之品,禪茶一味,獨自一人,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在品茶中舍小我而融入天地之中,其靜寂無為,品的是茶之正道,茶不再是茶,杯不再是杯…。

喝茶,品茶箇中味道慢慢體會也許收穫良多,區別嗎,心領神會不在言中…。





風拂柳999


喝茶是為了解渴,品茶是為了怡情

飲茶也是有品茶和喝茶之分的。一般來說,品茶意在情趣,自得其樂,重在精神享受;喝茶重在解渴,是人體生理的需要,又或者說,它僅僅滿足了人們對物質的一種需求。那麼,品茶與喝茶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其實在中國,古人早就認為飲茶有品茶和喝茶之分了。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先寫了在幽靜的櫳翠庵內,妙玉選擇用陳年梅花雪水沏茶待客,並按照來客的地位和身份,以及性格愛好,選用不同的茶;進而因人、因茶而異,配置不同的茶器。如此沏泡出來的茶自然也賞心悅目。對此,妙玉藉機說了句一語雙關的妙語,說飲茶是:“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驢飲了。”

而宋代蘇東坡在揚州為官是,有一天去西塔寺品茶,作詩說:“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說品茶要有;好的環境、好的井水、好的器具,還要有不俗而可人的佳客。

如此說來,品茶與喝茶相比,兩者的區別表現在哪裡呢?

飲茶目的

喝茶是為了滿足人的生理需要,主要是在口渴難忍時,補充人體水分的不足,其目的是為了解渴,把茶當作“過路的水”。而品茶重在精神,把飲茶看作詩藝術的欣賞、生活的享受。

飲茶方式

喝茶是採用大口急飲、快咽,如在田間勞動、劇烈運動後的飲茶解渴,所以喝茶首要的是補充水分。而品茶,主要目的在於精神愉悅,所以在品飲場所,必須創造出一種文化意境。通常三兩知己,圍桌而坐,以休閒心態去飲茶。通過觀形、察色、聞香、嘗味,從中獲得美感、快感,達到精神昇華。

飲茶環境

喝茶,對茶葉質量、茶具配置、茶水選擇以及周圍環境並無多大要求,只要能達到衛生標準就可以了。而品茶,茶要優質,具要精緻,水要美泉,周圍環境最好要有詩情畫意。

由此可見,喝茶與品茶,當屬兩種飲茶層次,它們之間不僅有“量”的差別,而且有“質”的區分,更有“情”和“境“的不同。喝茶主要是為了解渴,滿足人的生理要求,強調隨意。飲茶時,重在數量,往往採用的是大口急飲快咽的方式。而品茶,重在意境和一個”品“字,要細細品味,緩緩體會。透過觀其形,察其色,聞其味,使飲茶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讓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和昇華。


荊州茗姐


喝茶和品茶不同,喝茶更注重方便,健康和功效,隨意隨性,適合自己就好。品茶則是通過學習,提高自我欣賞能力,不斷進步的過程。品茶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愉悅,而是對幸福一種本能的參與,當你從無序的茶湯裡體悟到一種規律的時候,這種幸福感是無與倫比的。


滇明從仁


大道至簡!解渴!完事!


繩藝大師姐


喝茶只是嘗茶的味道,品茶更注重精神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