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喊万岁,一边磨刀子,美国大陆会议彻底激怒了英国王乔治三世

在十八世纪后半期,美国的独立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甚至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其独创的联邦体制、将“公器付之公论”主权在民原则说是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也不为过。

一边喊万岁,一边磨刀子,美国大陆会议彻底激怒了英国王乔治三世

晚清福建巡抚徐继畲赠送华盛顿纪念碑的碑文,上有赞颂华盛顿将“公器付之公论”之语

但在独立战争之前,面临宗主国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封锁政策,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次大陆会议(1774年9月5日——10 月26日)却仍在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封锁争论不休,独立派、保守派、温和派互不相让、各抒己见,却拿不出一个合适的措施。

我们在前几篇文章中介绍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中的各种争论(点击文章左下角“了解更多”,可以查看前面的文章),到了10月20日,参加第一次大陆会议的所有代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在支持马塞诸塞决议的基础上通过了《联盟条例》,又称《权利宣言》。提出了创建捍卫北美殖民地权利的“大陆会议联盟”、要求英国取消对北美的封锁以及五项“不可容忍法令”、重申未经许可不得征税、撤走英国驻军实行殖民地自治等内容,并且表明如果英国不接受宣言的内容,将于12月1日起全面断绝与英国的经济往来。

一边喊万岁,一边磨刀子,美国大陆会议彻底激怒了英国王乔治三世

英国的封锁导致了波士顿全面停摆

当然,基于独立派和保守派的妥协,代表们也为了表明自己仍然是大英帝国的忠实臣民,又同时向国王递交了由约翰.迪金森起草的《致国王的请愿书》,表达了殖民地民众愿意继续效忠国王结束敌对状态的愿望,参会的所有代表包括独立派汉考克、亚当斯兄弟等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名。

10月26日,第一次大陆会议结束,虽然没有代表们之间有分歧有妥协,在是否独立还是留在大英帝国方面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却为后来个殖民地的联合打下来基础。

不过让人感到有意思的是代表们一边联合商讨对抗并通过《联盟条例》的同时一边又递交《致国王的请愿书》的做法却彻底激怒了国王乔治三世,他认为这是殖民地对他的挑衅,反而促使了乔治三世下定决心用武力来解决北美问题。

其实不能怪乔治三世生气,本来他对北美殖民地的状况就极其不满。也是啊,作为国王,谁能忍受治下的臣民一次又一次反对自己,并且还是高喊国王万岁一边抗议示威一边还委屈的说国王对我们太苛刻了,竟然要我们交税,全然没想到当时的北美殖民地的普通民众生活水平远高于英国本土。

一边喊万岁,一边磨刀子,美国大陆会议彻底激怒了英国王乔治三世

乔治三世

对于北美第一次大陆会议的这种在联合起来要求英国政府接受《权利宣言》表示反抗的同时又递交《致国王的请愿书》来表忠心的行为我们一般用一句俗语来表示:“当面笑嘻嘻,背后递刀子。”

这么形容大陆会议可能有点过分,因为在会议期间,代表们还重点讨论了一个提议,就是由富兰克林的朋友、宾夕法尼亚代表约瑟夫.盖洛韦所提出的改变殖民地政治结构的提议。

相对于独立派和保守派来说,盖洛韦是一个温和的激进派,他既反对大英帝国在北美征税和派驻军队、也反对殖民地脱离帝国而独立(好像大多数的保守派都是这个态度)。在盖洛韦看来,大英帝国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相比起其它的国家,经历过革命洗礼的英国在对待民众方面却是别国所无法比拟的,并且殖民地的大多数民众仍然是忠于王室的,是帝国的忠实拥护者。因此,只要找到一个能够正确改变北美政治体制的方法,帝国和殖民地双方就能够和平共处。

于是在会议期间他提交了一个方案,建议在北美建立一个殖民地总议会,这个议会的议员由个殖民地议会派代表组成,凡是大英帝国议会通过的涉及殖民地的立法,殖民地总议会都有权否决;同时总议会对殖民地的立法,帝国议会也有权否决,总之双方是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关系。另外由国王任命一位大总督负责殖民地的行政管理,但由总议会对其实行监督,必要时可以罢免,提请国王重新任命新的大总督。

总而言之,这个方案是一个双头领导的政治结构,帝国议会和殖民地总议会构成上下两院,与大总督一起行使殖民地的权力,却又是哪一方都不能独断专权。当然盖洛韦为了保留大英帝国的脸面,在提议中声明总议会属于帝国议会的下属分支,只是在行使权力时是平等关系。

不得不说,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先进的方案,类似于“一国两制、美人治美”的思路,总的来说是有利于殖民地的,帝国议会与殖民地议会的互相否决权使得不利于殖民地的法律很难通过;而实行大总督制看起来各殖民地失去了自主权,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有总议会和地方议会的存在,大总督将成为一个空架子,原来属于各殖民地总督的权力将逐渐被地方议会所取代。

盖洛韦是富兰克林的好朋友,富兰克林也对他青眼有加,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政治继承人和子侄看待,他的这个方案其实脱不开富兰克林在奥尔巴尼大会上提出的建立联邦政府的影子。区别在于富兰克林提出的联邦政府由国王任命的大总督管理,联邦议会没有实际的权利;而盖洛韦提出的方案则是总议会掌握了实际权力,因此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富兰克林是因为当时殖民地面临法国的威胁而提出建立联邦政府的,所以大总督拥有实际权力无可厚非;而现在则是殖民地面临帝国政府的威胁,所以盖洛韦的方案中是由总议会掌握实际权力。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方案,却在代表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后以6:5的票数被否决了,反对者的理由是如果这样各个殖民地就没了自主权。虽然说即使通过了大英帝国也不一定同意,但毕竟失去了一个可以和解的机会。

不过没关系,从富兰克林的联邦政府到盖洛韦的总议会制虽然都没有通过,但却给殖民地民众灌输了一个联合的思想,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利坚联邦政府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最终有所区别,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并引领着此后几百年民主政治的潮流。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第一次大陆会议结束以后,1775年3月,之前在大英帝国枢密院遭受侮辱的富兰克林回到了北美。虽然他在英国下议院的朋友一直希望他能够放弃个人荣辱,继续维持大英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稳定的工作,但他在回北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的儿子、新泽西总督威廉.富兰克林和他最器重的好朋友盖洛韦,并要求两人投身到殖民地独立的斗争中去,但这两人都拒绝了他,并表示自己绝不改变亲英的态度。而威廉.富兰克林坚决的反对独立,导致父子俩从此分道扬镳,直到富兰克林去世时都未能和解。

一边喊万岁,一边磨刀子,美国大陆会议彻底激怒了英国王乔治三世

富兰克林在英国枢密院接受质询


(欢迎关注本账号,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获得更多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建国后历史发展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