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兵不實彈,臺敏感時刻軍演針對大陸 臺媒:有配合美國意味

24日清晨5時至上午8時,臺灣“國防部”啟動俗稱“聯翔操演”的“聯合防空作戰訓練”,採取“實兵不實彈”的模式,模擬“敵人”攻擊臺重要陣地。臺媒分析認為,此舉明顯針對解放軍軍機日前繞臺。

實兵不實彈,臺敏感時刻軍演針對大陸 臺媒:有配合美國意味

臺軍方媒體“軍聞社”24日稱,臺空軍花蓮基地8架F—16戰機在清晨5時30分依次升空,發動機聲響劃破東部的寧靜清晨,而“拂曉出擊戰機的橘紅色尾焰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傳遞出中華民國空軍健兒捍衛領空、確保國土主權的堅定決心”。中時電子報稱,為了真實模擬空軍接戰,全臺各空軍戰機在天剛亮時紛紛緊急升空,不知情的民眾可能還以為有異常狀況發生。此次“聯翔操演”主要由花蓮與嘉義基地的F—16戰機扮演假想敵,模擬解放軍在戰時對臺可能空襲的航線飛行,花蓮基地模擬主跑道受損,基地立刻開放戰備跑道,提供戰機緊急起降;接著轉往宜蘭蘇澳、基隆軍港與臺北盆地,對各導彈陣地進行防空測試;然後轉往新竹空軍基地測試基地防空,檢視“幻影”戰機緊急起飛接戰反應時間。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爆料稱,臺軍最新款F—16V也加入操演。自由電子報24日稱,臺海軍也出動各型軍艦在各海域部署,包括“基德”級、“成功”級和“康定”級全面進行防空演練;陸軍各作戰區則配合各空軍基地外圍,協助進行基地防空作戰演練。臺“國防部長”嚴德發24日清晨前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視導。他稱,面對當前“敵情威脅”及區域情勢,臺軍聯合作戰訓練想定應結合實際狀況,靈活磨練及驗證戰備應變能力。

中時電子報24日分析稱,解放軍軍機一個月來連續四次繞臺訓練飛行,其間還一度越過“海峽中線”,臺空軍此時實施操演格外敏感。自由電子報稱,為應對解放軍多次繞臺,臺“國防部”3月實施有“小漢光”之稱的“戰備月演練”,規模雖然不及“漢光”演習,但實兵演練課目模擬實戰,相當逼真。信傳媒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近日南海、臺灣海峽各方軍事動作頻頻,除了解放軍軍機繞臺頻次增加,派出轟—6及殲—11戰機並搭配空警—500夜航外,美國也把最新的隱形戰機F—35拉到南海軍演,並且三度派遣電子偵搜機瀕臨香港附近,臺軍此時軍演不無配合美國的意味。有臺媒注意到,在24日的“聯翔操演”中,臺軍“愛國者3”和“天弓3”等各式防空導彈均參與,但臺“國防部”僅選擇花蓮部分短距防空武力戰備畫面進行披露,以降低敏感度。

延伸閱讀:

遏制中國?美媒爆:美海軍陸戰隊欲“徹底轉型應對中國”

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正進行數十年來最徹底的轉型,從專注於打擊中東地區的叛亂分子,轉向發展在西太平洋越島作戰的能力,以遏制中國艦隊。

報道稱,這項為期10年的改革計劃定於本週公佈。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格接受採訪時稱:“就軍事能力而言,中國是不斷加大的威脅。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會被甩在後面。”《華爾街日報》稱,為了在預算範圍內將自身重塑為一支海軍遠征力量,海軍陸戰隊計劃淘汰所有坦克,削減飛機數量,並將總人數從18.9萬人減少到17萬人。伯格稱:“我的結論是,我們需要收縮海軍陸戰隊的規模才能提高質量。”

報道稱,這些變化是對美軍所有軍種實施的廣泛轉變計劃的一部分。伯格提出計劃的核心是建立新的海軍遠征部隊,即“沿海兵團”,其任務將是與中國海軍展開較量。但一些已經退役的海軍陸戰隊人員警告稱,過度關注中國威脅,可能會讓海軍陸戰隊在處理其他可能在中東和偏遠地區爆發的衝突時變得不那麼靈活,而爆發這類衝突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